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中茜

作品数:29 被引量:159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针灸
  • 8篇针刺
  • 4篇针灸防治
  • 4篇临床实践指南
  • 4篇刺络
  • 3篇穴位
  • 3篇中医
  • 3篇放血
  • 3篇刺络放血
  • 2篇穴位按压
  • 2篇镇痛
  • 2篇中医针灸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井穴
  • 2篇抗炎
  • 2篇放血疗法
  • 2篇艾灸
  • 2篇按压
  • 2篇刺络放血疗法

机构

  • 29篇天津中医药大...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甘肃省肿瘤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天津市西青医...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湖南中医药高...
  • 1篇四川中医药高...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 1篇金泽大学

作者

  • 29篇吕中茜
  • 23篇郭义
  • 13篇陈波
  • 11篇陈泽林
  • 7篇郭永明
  • 5篇潘兴芳
  • 4篇史丽萍
  • 4篇夏小军
  • 4篇王丹
  • 3篇洪寿海
  • 3篇张阔
  • 3篇丁沙沙
  • 3篇赵雪
  • 2篇刘阳阳
  • 2篇徐媛
  • 2篇李亚男
  • 2篇张奇文
  • 2篇李宛蓉
  • 1篇刘婷
  • 1篇周丹

传媒

  • 5篇中国针灸
  • 5篇世界中医药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四川中医
  • 1篇World ...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损伤相关分子——针刺起效过程中的“前哨兵”被引量:1
2022年
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用广泛且疗效明确,但起效的普适性作用原理仍未系统揭示。笔者系统分析了损伤相关分子在针刺起效初始环节发挥的重要作用,创新性地发现针刺作为一种机械性刺激可造成穴位局部的微损伤,激活并上调穴位局部多个损伤相关分子,包括高迁移率族蛋白、三磷酸腺苷和热休克蛋白等,特异性调节效应器官部位损伤相关分子水平,促进机体自我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揭示了针刺通过损伤相关分子启动和发挥针效的作用实质,为针刺的普适性作用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李亚男徐枝芳吕中茜公一囡马婕郭义
关键词:针刺高迁移率族蛋白三磷酸腺苷热休克蛋白
针灸镇痛临床与实验研究中疼痛评价方法应用概况被引量:5
2019年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采取适当的方法客观评估疼痛对于疼痛的管理非常重要。针灸对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关于针灸镇痛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日益增多,本研究总结近10年针灸镇痛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研究中采取的主客观疼痛评价方法等,为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定量疼痛、观察针灸对痛反应的影响提供参考。
徐媛李强王慎军赵雪吕中茜丁沙沙洪寿海张阔郭义
关键词:针灸镇痛动物实验
郭氏手十二井穴操的研制与推广策略
2023年
井穴位于四肢末端,为阴阳经脉交接之处,十二经脉之气所出始发之源。井穴在古医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代医家对井穴均非常重视。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井穴相关研究,评价了其急救(中风、煤气中毒、颅脑创伤)效应,明确了其应用规律,诠释了其科学机制,升华了其理论内涵,提出“指-心(脑)”学术思想,有序开展了手十二井穴护脑成果的转化,优选出适合普通百姓的十二井穴刺激方式和刺激量,研制了以掐按刺激为主的郭氏手十二井穴操,不仅有护脑健脑启智的作用,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病也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促进医学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实现了“从医院到家庭,从治疗到预防”的拓展。
李柠岑陈波周靓周靓陈志翰李弘扬卢凤达周丹李明月周丹窦报敏李明月
关键词:井穴保健益智
临床最小意义变化值在中医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现存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应用现状也不容乐观。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临床最小意义变化值(MCID)与中医针灸临床特点较为相符且具有客观的量化标准、适用性广,从而探索将其纳入中医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以真实反映针灸临床疗效,改善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学的不足与缺陷,为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奇文陈波吕中茜郭义郭永明潘兴芳
关键词:中医针灸疗效评价
基于三棱针典型结构的演变规律探究三棱针标准化发展历程
2023年
目的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三棱针典型结构图,探究三棱针外形结构的发展演变规律,以期为制订三棱针的ISO国际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古代文献和现代标准中的三棱针典型结构图,分析三棱针典型结构的特征并梳理其演变规律。结果共收集到16幅三棱针典型结构图,按照其出现的时间顺序,可将历史上出现过的三棱针外形按其结构特点划分为5种。结论虽然“三棱针标准”字样未曾出现在中医药的古代文献中,但标准化的内涵与实践早已渗透其中。从古至今三棱针的外形虽不断变化,但始终保持着针头呈三棱状、三面有刃、尖端锋锐、针身呈圆柱形的基本结构。
罗薇吕中茜任海燕房钰鑫房钰鑫付华郭义
关键词:三棱针
基于“多维证据体”制定井穴刺络放血技术操作方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制井穴刺络放血操作方案,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基于“多维证据体”模式,检索井穴刺络放血临床操作相关文献,形成原始条目池并提取归纳有效信息;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开展问卷调研以获取现代医家经验,对比分析文献与问卷结果找出争议问题;遴选专家召开共识会,对已有结果研讨与评价,对争议问题重点论证,实现证据的合并。结果纳入《中华医典》文献109条、书籍15部、论文866篇,形成包括4个板块、20个条目的原始条目池,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至22个条目;收回问卷130份,得到现代医家对本疗法的应用经验;发现术语、针具、针刺前后推挤方式与推挤次数、出血量、针刺深度及单位等争议问题;通过共识论证形成一致性推荐意见。结论形成了《井穴刺络放血技术操作方案》,对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术语术式、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等内容进行规范。“多维证据体”模式指导下的中医特色证据收集与整合方法适用于同类研究。
张心怡陈波任海燕吕中茜吕中茜陈泽林田力欣陈泽林李振吉田力欣
关键词:问卷调研
试述《针灸大成》对针灸晕针的新认识被引量:4
2016年
过去认为晕针现象与患者过饥过饱、精神紧张、身体虚弱,医生针灸手法操作不当,以及诊室空气不流通、声音嘈杂等密切相关。一旦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起针,使患者平卧,服温热糖水缓解。而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有3方面的论述,即不良的气候可导致晕针、晕针急救穴及穴位配伍、出现晕针现象不应起针。该文对此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找到避免与解决临床晕针现象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针灸安全性与有效性。
吕中茜陈波陈泽林郭义
关键词:针灸疗法晕针针刺意外《针灸大成》
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临床实践指南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应用方案,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针灸疗法治疗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现代文献证据;通过人工检索49本古代医籍,收集关于针灸疗法治疗潮热的古代文献证据;通过制定发放《针灸干预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调查问卷》,收集临床专家经验。整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推荐方案。结果:共检索到现代文献205篇,其中中文文献60篇,英文文献145篇,通过对文献进行纳排,最终纳入13篇现代文献,古代医籍文献与之相关的条目共6项,临床专家问卷共收回52份。综合3方面研究结果发现针灸治疗肿瘤患者潮热常用电针、针刺、耳穴按压等疗法;针刺推荐使用穴位:三阴交、太溪、太冲、风池、足三里、关元、肾俞、阴郄、神门、大椎;耳穴贴压推荐使用穴位:肾、肝、脾、心、神门、身心点。结论:综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推荐应用方案,强烈推荐使用针刺、电针疗法,弱推荐使用耳穴按压疗法。
车文文王丹杨静雯夏小军姜小燕王平潘战宇马尧王斌吕中茜潘兴芳赵美丹潘兴芳陈泽林赵美丹史丽萍陈波陈泽林
关键词:乳腺癌针灸潮热临床实践指南
独取“内关”针刺临床验案被引量:1
2021年
该文介绍乔宏双副主任医师针刺独取"内关"治疗异物阻塞咽喉、梅核气、甲状腺癌术后、乳腺肿块、腰痛、喘证、情志病等"气病"验案6则。
乔萌乔宏双吕中茜
关键词:内关针刺手法
穴位是针刺理化信息耦合应答的“换能器”被引量:6
2022年
穴位是针刺刺激的初始应答部位,也是针刺起效的源头环节。针刺作为一种机械性物理刺激,其机械力在穴位如何转导为神经电信号和生物化学信号,穴位局部的理化信号如何启动针刺效应,是针刺作用原理研究中的共性、关键性源头问题。针刺手法引起穴位局部组织物理变化,如肌纤维的形变位移等,可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产生神经电信号;也可激活穴区细胞膜上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经细胞信号转导将物理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触发穴位微环境理化耦合应答,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产生针刺效应。“针刺机械力”在穴位局部通过“理化换能”,促进机体感知并传递针刺信号,表明穴位是针刺物理化学信息耦合应答的“换能器”。
窦报敏徐枝芳吕中茜李柠岑李艳伟姚开芳刘阳阳刘阳阳林小伟郭义
关键词:穴位针刺换能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