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秀丽

作品数:36 被引量:383H指数:13
供职机构: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黄土高原
  • 5篇生态
  • 5篇生态系统
  • 5篇生态足迹
  • 5篇水质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水质变化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气象
  • 3篇区域经济
  • 3篇干旱
  • 3篇CI
  • 2篇地表水
  • 2篇人口
  • 2篇人口分布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机构

  • 34篇忻州师范学院
  • 21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山西财经大学
  • 2篇青海省气候中...
  • 2篇西北区域气候...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34篇刘秀丽
  • 21篇张勃
  • 10篇罗正明
  • 10篇贾艳青
  • 9篇张调风
  • 8篇吴攀升
  • 6篇赵鹏宇
  • 5篇崔嫱
  • 4篇冯文勇
  • 4篇徐学选
  • 4篇何旭强
  • 3篇李玫
  • 3篇郑庆荣
  • 2篇赵一飞
  • 2篇任媛
  • 2篇安美玲
  • 2篇张耀宗
  • 2篇马彬
  • 2篇唐敏
  • 2篇王国强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开发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化对长三角地区极端气温影响的时空分异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论文利用长三角地区65个气象站1960—2014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并比较了大城市站、一般城市站和乡村站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对大城市站和一般城市站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暖指日数明显增加,冷指日数明显减少,极值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暖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增加趋势明显,冷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减少趋势明显。除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外,其他极值指数变化趋势在城市、乡村间差异较小。大城市站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暖)昼日数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大)值城市化影响显著,一般城市站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城市化影响显著,城市化对极端气温影响明显的是长三角北部、江苏南部和浙东南的部分城市站点。冷昼日数城市化效应在冬季较明显,暖昼(夜)日数城市化效应在夏季较明显,春季、夏季、冬季城市化对极值指数的影响显著。
贾艳青张勃张耀宗唐敏马彬王国强刘秀丽罗正明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
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被引量:13
2017年
森林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服务功能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1.47×108元,单位面积价值量为6.80元·m-2·a-1,其中供给功能价值为0.44×108元(占0.43%),支持功能价值为31.34×108元(占30.89%),调节功能价值为65.83×108元(占64.88%),文化服务功能价值为3.86×108元(占3.80%);从不同的服务功能类型来看,其价值量为:防风固沙>维持营养物质循环>涵养水源>气候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休憩娱乐>净化空气>提供林产品>控制侵蚀;不同森林类型价值量差异较大,灌丛最大,针阔混交林最小,从单位面积价值量来看,松杉类最大,灌丛最小;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巨大,该结果对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刘秀丽张勃杨艳丽吴攀升李玫贾艳青罗正明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劣Ⅴ类河长比例总体呈先波动(1993—2003年),再波动上升(2004—2008年),最后快速下降趋势(2009—2011年);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2.15、平水期1.75、枯水期1.28,4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DO、CODMn、挥发酚、氨氮。空间上,界河铺-济胜桥段指数最高,水质最差,出境段面南庄水质最好,下茹越、西留属、崞阳桥断面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此,将滹沱河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与生态恢复区进行分段管理。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GDP、人口数量是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05、0.919和0.809。
赵鹏宇步秀芹崔嫱刘秀丽徐学选
2004—2011年忻州市滹沱河系地表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滹沱河系为忻州市最重要的排洪排水系统,其水质对城市环境及下游地区有重要影响,通过2004—2011年地表水的监测数据、水资源量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影响滹沱河系水质的原因。结果表明:滹沱河系地表水污染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个阶段——水质恶化阶段和水质改善阶段,总体上以2009年为拐点,在改善阶段严重污染河段的污染物降低至Ⅳ类标准;一般情况下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水质丰、枯水期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2009年前,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相关系数为0.689(p<0.01),其次为生活污水排放,相关系数为0.465(p<0.05);2009年后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
赵鹏宇冯文勇崔嫱郑庆荣刘秀丽徐学选
关键词:环境学水质变化地表水影响因素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被引量:18
2018年
以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西省2005—2014年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下滑趋势,除太原市和大同市以外的其他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均落后于山西省经济发展平均水平,说明山西省缺少能够辐射和带动全省经济共同发展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山西省各区域间趋于均衡,区域内经济向优势区域集中;根据K-平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将山西省分为4类地区,要大力发挥一类、二类地区的核心凝聚作用,重点扶持三类、四类地区.该结果对于统筹山西省区域发展,提升山西省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刘秀丽郭海珍张勃吴攀升
关键词:区域经济聚类分析
基于CI指数的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气象干旱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0
2012年
基于甘肃省黄土高原区33个气象站1962-2010年气象资料,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对其近50a的干旱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干旱强度趋势变化和极端干旱事件频次进行了分析,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分型理论的R/S方法对干旱强度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干旱发生频率和多年平均持续天数在兰州-靖远一带和庆阳北部属于高值区,而岷县、渭源一带属于低值区;106°E以西"临洮-通渭-天水"一带和庆阳东南部是干旱变幅最大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强度增大的较快,四季均呈现出干旱强度变大的趋势,其中春、秋季干旱强度加剧的趋势明显,夏季近10a都处于非常严重的干旱状态,但未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20世纪60年代至今,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快速增多.四季干旱强度Hurst指数H均大于0.5,同时分维数D均小于1.5,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干旱强度仍然保持与过去相一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抗旱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张调风张勃刘秀丽李小亚赵一飞靳生理
五台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2
2017年
五台山地区是我国特殊生态环境连接带,以五台山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三方面对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3-2012年,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总价值整体上升,从2003年的61 510.42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422 656.88万元,增长了大约6倍。其中,生产功能从2003年的201 057.9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609 034.2万元,增长了大约3倍;生态功能价值从2003年的-140 332.964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187 181.13万元,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活功能价值基本稳定在800万元左右,波动较小。该研究结果对于人们客观认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地方政府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刘秀丽张雨薇吴攀升赵鹏宇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
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以晋西北地区为例
2011年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区域—晋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调和指数、人口潜力指数等指标多角度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并对二者的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总体上是合理的,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刘秀丽张勃
关键词:人口分布区域经济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石羊河流域近50年气象干旱特征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借助数理统计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omposite index,CI),根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实测气象资料,对石羊河流域近50a的干旱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首先计算了各站历年逐日的CI指数,统计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各时段的干旱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干旱发生的频率、覆盖范围和强度和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多年平均日数。分析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四季干旱发生频率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四季中,夏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冬季频率最低;极小值都在乌鞘岭,极大值略有不同:春、夏、冬季干旱发生频率极大值在民勤,秋季极大值在武威。(2)石羊河流域有大范围干旱发生的年份夏季和秋季较多分别有22 a、11a,冬季最少只有4 a。(3)石羊河流域不同等级干旱日数总体上呈现夏季多冬季少、北部多南部少的规律,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负相关性。(4)干旱发生成因除了主要受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到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干旱特征制定相应抗旱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张调风张勃王有恒刘秀丽安美玲张建香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2004-2011年滹沱河忻州段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2004—2011年滹沱河流域忻州段地表水水质的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2004—2011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方法。[结果](1)滹沱河忻州段近8a的地表水水质变化可分为持续恶化和快速改善两个阶段,2007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两个阶段有机污染综合指数(T值)分别为5.51和2.85。(2)自然因素方面,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社会因素方面,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施用化肥量、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有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9(p<0.01),0.633(p<0.01),0.465(p<0.05)和0.905(p<0.01)。[结论]2009年后虽然生活污水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但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污水处率是今后该地区水质持续改善的前提保障。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并未给水质带来压力,而且经济发展已成为改善水质的积极动力。
赵鹏宇冯文勇崔嫱郑庆荣刘秀丽徐学选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