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升发

作品数:49 被引量:418H指数:1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泥质区
  • 18篇沉积物
  • 15篇东海内陆架
  • 15篇陆架
  • 15篇内陆架
  • 9篇表层沉积物
  • 8篇季风
  • 6篇全新世
  • 5篇矿物
  • 5篇古气候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
  • 4篇稀土元素
  • 4篇古环境
  • 4篇长江口
  • 3篇东亚季风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双壳
  • 3篇双壳类

机构

  • 40篇国家海洋局第...
  • 1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1篇海洋沉积与环...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台湾海洋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央研究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9篇刘升发
  • 35篇石学法
  • 20篇刘焱光
  • 16篇乔淑卿
  • 10篇杨刚
  • 9篇朱爱美
  • 8篇王昆山
  • 6篇范德江
  • 6篇吴永华
  • 5篇方习生
  • 4篇李小艳
  • 4篇李朝新
  • 4篇姚政权
  • 4篇庄振业
  • 4篇张爱滨
  • 4篇密蓓蓓
  • 4篇邹建军
  • 4篇李景瑞
  • 3篇李传顺
  • 3篇王国庆

传媒

  • 13篇海洋地质与第...
  • 6篇海洋科学进展
  • 4篇沉积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通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2013年全...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2ka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记录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的MZ02柱样岩芯进行粒度、常量元素、AMS14C分析,获得了粒度和常量元素随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结果表明,近2 ka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稳定,以沿岸流控制的浅海沉积为主,沉积物中CaO/K2O,MgO/Al2O3和MnO/Na2O比值的变化与我国东部气候变化序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这些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作为古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替代性指标。近2 ka以来CaO/K2O、MgO/Al2O3和MnO/Na2O共同识别出的7次极值揭示了同期的降温事件,分别发生在~1 480 a BP(C1),~1 200 a BP(C2),~1 020 a BP(C3),~780 a BP(C4),~580 a BP(C5),~330 a BP(C6),~120 a BP(C7),且在其他区域不同介质中也能找到相应的降温证据,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区域性以至全球性联系。
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吴永华乔淑卿杨刚
关键词: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沿岸流古气候东亚冬季风
近百年来长江口外泥质区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及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对长江口外泥质区ZM11柱样的粒度和常微量元素分析,结合210Pb年代测定,探讨了研究区近百年来的沉积历史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ZM11柱样1950年以来平均沉积速率约为2.5 cm/a;受长江深水航道建设以及水下三角洲前缘侵蚀的影响,近十年来ZM11柱样沉积速率仍然保持3 cm/a以上;46 cm处0.3 cm厚的细砂层记录了1998年特大洪水事件,1998—1999年前后ZM11柱样沉积厚度高达20 cm。ZM11柱样沉积物物质成分较为均一,以粉砂为主;近百年来粒度变化与大通站泥沙粒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可能主要受水下三角洲沉积环境控制。元素分析结果表明ZM11柱样沉积物物源比较稳定,基本来自长江物质输入,影响岩芯沉积物元素含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沉积物粒度组成、长江碎屑物质输入、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
王昕石学法刘升发王国庆乔淑卿朱爱美高晶晶
关键词:粒度长江输沙
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典型地质环境调查及应用
李乃胜石学法徐兴永刘焱光李官保鄢全树于洪军孟宪伟李萍葛淑兰韩贻兵姚政权王昆山刘升发邹建军
该项目是国内首次完成的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成果,第一次系统获得了该海域的调查资料,填补了中国的调查空白。出版了4部研究专著,发表了111篇研究论文,其中38篇被SCI收录,提交了8部调查报告,该成果广泛应用于...
关键词:
关键词:地球物理调查
近2ka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高分辨率的生物硅记录及其古生产力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的MZ02孔进行粒度和生物硅分析,AMS14C测年,获得了粒度和生物硅随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结果表明,近2 ka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稳定,以沿岸流控制的浅海沉积为主;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1.5%,属于低含量海区,主要受低硅质骨骼供给量、高溶解作用以及陆源物质冲淡作用的影响。生物硅含量及其堆积速率与中国东部温度曲线对比显示,近2 ka以来生物硅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在相对高温期明显增加,而在相对低温期降低,反映了表层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其高值期可能是由于相对高温期夏季风的加强导致了上升流的增强和营养物质供给的增加。另外,MZ02孔生物硅含量及其堆积速率与格陵兰冰芯和红原泥炭同位素对应性较好,揭示了古生产力和古气候变化的区域性以至全球性联系。
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翟滨吴永华
关键词:生物硅古生产力古气候泥质区东海内陆架
近2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颜色反射率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MZ01孔岩心的颜色反射率测试分析为基础,通过一阶导数、因子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对气候变化具有指示意义的替代性指标,结合AMS14 C年龄测试数据,建立了我国东部近2ka以来高分辨率气候演化的时间序列。该序列显示,900AD是我国东部2ka以来气候演化的关键转折点,900AD之后,气候明显变冷,冷暖波动频率高,但幅度较小。近2ka以来,我国东部的气候演化大致经历了冷期(580AD以前)、暖期(580—900AD)、冷暖波动期(900—1460AD)、冷期(1460—1880AD)4个阶段,每一阶段内部都存在次一级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冷暖波动。
徐涛玉石学法刘升发乔淑卿杨刚王国庆王昆山王旭晨
关键词:泥质区东亚季风气候东海内陆架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速率被引量:25
2009年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7个重力柱状样进行了210Pb活度分析测试,计算所得沉积速率为0.79~3.66cm/a,平均值为1.97cm/a,最高值出现在研究区最北端的CJ12-11号孔,属于东海高沉积强度区,其他6个柱状样沉积速率较低,属于次高沉积强度区。表层210Pb活度值分布与沉积物类型密切相关,可能主要受控于黏土矿物含量的高低;而表层210Pb活度值与悬浮体浓度则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另外,沉积速率与粒度参数综合分析,揭示了近百年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作用稳定、泥质区呈向北扩张的趋势。
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朱爱美杨刚
关键词:泥质区沉积速率东海内陆架
扬子浅滩沙波底形活动性评估被引量:15
2007年
扬子浅滩位于长江口以东,水深40m左右,普遍发育中小水下沙丘并处于运动状态。按32片沙波参数统计,迁移方向在90^o~180^o之间,其中150^o~180^o者占30%,120^o~150^o者占69%;使用Rubin和改进的Hardisty公式计算,以潮流作用为主的常态海况下,沙波迁移率为19.70m/a,以浪流为主的暴风浪期间,约为12.72m/a,一年总迁移率约为32.4m/a,与世界上若干海底沙波定位观测数据相对比,这一迁移率应属于缓慢一中等的量级。
龙海燕庄振业刘升发吕海青叶银灿杜文博
关键词:沙波迁移率
胶州湾双壳类壳体中的Ca,Mg,Mn,Sr元素组成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06年
探讨影响双壳类元素组成的可能因素,从胶州湾沿岸不同取样点采集黄海近海常见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褶牡蛎(Oystrea denselamellosa)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分别测量了3种壳体的矿物物相类型和壳体中的Ca,Mg,Mn,Sr元素组成。研究表明:3种壳体分别属于文石质、方解石质和混合质壳;Ca,Mn元素含量在菲律宾蛤仔、褶牡蛎和紫贻贝壳体中没有差别,而Mg元素含量在菲律宾蛤仔壳体中含量较低,在褶牡蛎壳体和紫贻贝壳体中含量较高,Sr元素恰好与Mg元素相反。双壳类壳体中元素组成主要受壳体矿物物相类型的制约,而与水体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弱。
张爱滨刘升发范德江颜文涛
关键词:环境因子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的全新世快速气候波动被引量:3
2015年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MZ02孔岩芯沉积物为材料,挑选底栖有孔虫单种Ammonia compressiuscula进行了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和镁钙比值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和地球化学等古环境替代指标,讨论了MZ02孔沉积记录所反映的若干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识别出发生在8.4,7.2和6.2 ka BP的3次千年事件,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发生在8.4 ka BP的降温事件.本研究揭示的中全新世大暖期内气候波动特征,与相邻陆地的季风记录、热带太平洋的古海洋记录相一致,具有百年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其中以200 a周期最为显著,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研究区全新世快速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小艳翦知湣石学法刘升发曹鹏乔淑卿朱志伟王旭晨
关键词:全新世东海内陆架泥质区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对长江口外海域187个表层沉积物进行重金属(Zn、Cr、Pb、Cu、As、Cd、Hg)测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等级。结果显示,长江输运的重金属污染物基本沉积在长江口-浙江近岸一带,而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等值线大致有平行于海岸的趋势。运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对重金属做了污染程度评价,122.5°E以西的长江口及其邻近的浙江近岸一带,沉积物富集系数大于2,处于中等环境危害等级,而其他大范围区域均处于无-低污染程度,为低生态危害程度。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长江入海物质供给和闽浙沿岸流的输运作用。
密蓓蓓蓝先洪张志珣刘升发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长江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