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上皮
  • 4篇上皮性
  • 4篇卵巢
  • 3篇上皮性卵巢癌
  • 3篇卵巢癌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尿潴留
  • 2篇潴留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病理
  • 1篇导管
  • 1篇导尿
  • 1篇电压门控
  • 1篇电压门控钙通...
  • 1篇新型生物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型
  • 1篇阴道
  • 1篇阴道成形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妇...

作者

  • 9篇任爱民
  • 5篇屠蕊沁
  • 2篇杨丹
  • 2篇韩立敏
  • 1篇许明
  • 1篇李婷婷
  • 1篇马莉
  • 1篇王美珍
  • 1篇黄卫红
  • 1篇侯英勇
  • 1篇张明兰
  • 1篇许华
  • 1篇张秀珍
  • 1篇黄志华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腔镜吸引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腔镜吸引器,包括主管件、第一分支管件和第二分支管件,所述主管件上设置有负压吸引器连接端和分支端,以及延伸于所述负压吸引器连接端和分支端的之间的第一吸引通道,其中所述分支端的数量为两个。该腔镜吸引器,主...
杨柳周世芳张佳荣任爱民
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啶斯的明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常累及输尿管及膀胱的神经与血供,导致手术后尿潴留,常需反复导尿。本研究分析了盐酸坦素罗辛(商品名哈乐)联合溴吡啶斯的明防治宫颈癌术后的尿潴留效果。方法自1999年3月—2004年9月在上海中山医院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7例,平均年龄为46.56岁。治疗组12例,为拔导尿管前后口服坦素罗辛和溴吡啶斯的明的患者;对照组15例,为单纯导尿的患者。两组手术范围、术中出血、年龄等情况大致相当。结果在经术后常规导尿7—14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需再次导尿者分别为2例(16.7%)与9例(60.0%),再导尿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首次拔管后治疗组平均残余尿为(52.9±63.1)ml,对照组为(184.7±161.6)ml,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治疗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啶斯的明对防治宫颈癌术后的尿潴留有较好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任爱民杨丹韩立敏屠蕊沁
关键词:宫颈癌导尿治疗组
联合应用坦素罗辛与溴吡斯的明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分析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防治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7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7例,治疗组28例,为拔导尿管前后口服盐酸坦素罗辛和溴吡斯的明的患者;对照组29例,为单纯导尿的患者。两组手术范围、术中出血、年龄等情况大致相当。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情况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在经术后常规导尿1周或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尿潴留者分别为3例(10.7%)与17例(58.6%),尿潴留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首次拔管后治疗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44.4±60.9)mL,对照组为(167.8±159.9)mL,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分层数据显示,无论术后1周还是2周拔除导尿管,治疗组的膀胱残余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对防治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的尿潴留有较好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任爱民杨丹韩立敏许明张秀珍屠蕊沁
关键词: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一种多用途可调节阴道填塞及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可调节阴道填塞及固定装置,包括:可胀缩球囊,上端面为碗状弧面且在碗状弧面的底部设有引流口;引流导管,引流导管轴向穿过可胀缩球囊且顶端与引流口密封连接;膨胀介质输送导管,膨胀介质输送导管同轴套置在...
李婷张佳荣黄卫红任爱民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附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张明兰王美珍任爱民
关键词:妊娠合并症急性阑尾炎病理分类
p53野生型与突变型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p53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癌病例105例,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将其分为p53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比较两组发病年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类和分化程度等特征。结果:p53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卵巢肿块平均长径分别为13.2±7.8cm与8.5±5.4cm,前者显著大于后者(P<0.01)。p53野生型组I期患者占60.0%,p53突变型组晚期患者占64.3%。野生型组卵巢浆液性癌、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的比例相似,都在25%左右;而p53突变型组高达67.1%的病理类型为浆液性癌。两组患者的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年龄、肿瘤累及双侧的比率以及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p53基因的突变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它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任爱民侯英勇许华屠蕊沁
关键词:P53突变上皮性卵巢癌
一种用于诊断和/或监测上皮性卵巢癌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包括该生物标志物的装置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诊断和/或监测上皮性卵巢癌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制备用于诊断和/或监测上皮性卵巢癌的装置中的应用、包括该生物标志物的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和/或监测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压门控钙通道家族...
李婷婷尹胜史培培任爱民张佳荣
上皮性卵巢癌中C-erbB_2、ER及PR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C-erbB2基因产物、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及病理类型构成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癌病例115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erbB2基因产物、ER及PR蛋白。结果:在115例上皮性卵巢癌中、ER及P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2.17%、44.30%及39.13%。不同的卵巢癌临床期别中,晚期病例C-erbB2蛋白的阳性率高于早期病例(分别为33.73%、66.13%),差异有显著性(P=0.002);而ER、PR不同期别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3种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卵巢癌中的阳性率各不相同,但其构成比无明显差异。在肿瘤分化方面,低分化癌的ER、PR表达的阳性率低于高分化癌组,但其仅表现为一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C-erbB2蛋白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的肿瘤中差异不明显。结论:C-erbB2基因产物、ER及PR的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都比较常见,C-erbB2蛋白过表达比例越高,疾病的临床期别越晚,则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就比较差。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任爱民屠蕊沁
关键词:C-ERBB2基因ERPR上皮性卵巢癌
microRNA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血microRNA的表达差异在上皮性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正常妇女对照组的卵巢组织、外周血为实验材料,检测其中microRNA表达水平,根据表达差异筛选出具有基因指纹图谱潜能的microRNA簇,并进行诊断效能检验。结果:9个microRNA在上皮性卵巢癌、交界性卵巢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有显著差异,并且将其作为基因检测平台,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达80%~90%。结论:血microRNA可能将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诊断。
黄志华马莉屠蕊沁任爱民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