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珍

作品数:6 被引量:160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阻断
  • 5篇母婴
  • 5篇母婴传播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肝炎
  • 4篇肝炎病毒
  • 4篇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病毒母婴传播
  • 2篇蛋白
  • 2篇球蛋白
  • 2篇阻断效果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球蛋白
  • 2篇分娩
  • 2篇分娩方式
  • 1篇蛋白类
  • 1篇阳性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妇...

作者

  • 6篇张秀珍
  • 5篇朱启镕
  • 3篇王建设
  • 3篇董左权
  • 2篇顾新焕
  • 2篇俞蕙
  • 2篇陈慧
  • 1篇王晓红
  • 1篇许明
  • 1篇吕晴
  • 1篇谢新宝
  • 1篇俞惠
  • 1篇屠蕊沁
  • 1篇于广军
  • 1篇杨丹
  • 1篇费林娥
  • 1篇韩立敏
  • 1篇任爱民
  • 1篇陈素清
  • 1篇费琳娥

传媒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Chines...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联合应用坦素罗辛与溴吡斯的明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分析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防治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7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7例,治疗组28例,为拔导尿管前后口服盐酸坦素罗辛和溴吡斯的明的患者;对照组29例,为单纯导尿的患者。两组手术范围、术中出血、年龄等情况大致相当。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情况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在经术后常规导尿1周或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尿潴留者分别为3例(10.7%)与17例(58.6%),尿潴留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首次拔管后治疗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44.4±60.9)mL,对照组为(167.8±159.9)mL,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分层数据显示,无论术后1周还是2周拔除导尿管,治疗组的膀胱残余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对防治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的尿潴留有较好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任爱民杨丹韩立敏许明张秀珍屠蕊沁
关键词: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比较了不同分娩方式对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产前筛查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记录生产方式、出生体重等,然后于1、2、7月龄接种乙肝疫苗.于生后1、4、7月及12月龄检查HBsAg和抗HBs,然后每年随访.Epi info6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有301名婴儿入选,其中阴道自然分娩儿童(顺产组)144名,产钳或吸引助产儿童(产钳组)40名,剖宫产儿童117名.不同分娩方式间母亲HBeAg阳性率、婴儿男女比例等情况相似 ,各月龄抗HBs阳性率、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在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显著性.顺产组、产钳组和剖宫产组12月龄抗HBsAg阳性率分别为78.9%、84.6%和86.4%,HBsAg阳性率分别为8.1%、7.7%和9.7%,慢性HBV感染率分别为7.3%、7.7%、6.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分娩方式对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无明显影响.在使用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情况下,剖宫产不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比例.
王建设朱启镕张秀珍
关键词:分娩方式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HBsAg、HBe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评价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措施对HBsAg、HBe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 将HBsAg、HBeAg阳性的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随机分成两组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组 :孕妇产前 3个月 (妊娠 2 8周起 )每 4周肌内注射HBIG 4 0 0IU直至临产 ;对照组 :孕妇不注射HBIG。两组所生新生儿出生时及 15d时肌内注射HBIG ,满月、2月和 7月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定期检测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标志。 10 4例HBsAg、HBeAg阳性孕妇所生 10 5例新生儿完成随访满 1年。结果  5 1例新生儿系HBIG组母亲所生 ,宫内感染率为 5 .9% ,达 1岁时HBV慢性感染率为 5 .9% ,具有保护性抗体水平的有效保护率达 94 .1% ;5 4例对照组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为 18.5 % ,随访至 1岁龄的HBV慢性感染率为 16 .7% ,抗体有效保护率是 83.3%。宫内感染率之比 χ2 =3.86 ,P <0 .0 5。结论 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HBsAg、HBeAg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 ,其有效保护率达到 94 % ,能明显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 ,获得目前最大限度的提高对HBsAg。
朱启镕俞惠陈慧董左权费琳娥顾新焕张秀珍
关键词:产前产后联合阻断阳性孕妇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产前免疫阻断的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评价不同方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了解其对病毒变异的影响。方法以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婴儿为研究对象,将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随机分为HBIG A组:26例孕妇于产前3、2、1妊娠月和分娩前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400U(HBsAg阳性者注射HBIG200U、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注射HBIG400U);HBIG B组:29例孕妇于产前3、2、1妊娠月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U;对照组:26例孕妇产前未接受任何特殊治疗。3组均留取孕中期产检时(应用HBIG前)和临产日使用HBIG前后的静脉血标本,新生儿于生后联合免疫前留取外周血,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HBV标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以及PCR扩增HBV DNA S基因区片段并测序。结果55例新生儿为HBIG组(A和B)母亲所生,宫内感染率为14.5%,对照组为35.7%(χ^2=4.896,P=0.027)。HBIG A组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8例新生儿有3例宫内感染,对照组8例新生儿均有宫内感染(χ^2=7.273,P=0.007);HBIGB组7例新生儿有5例宫内感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7,P=0.104)。3组孕妇孕中期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相当,但分娩前HBIG A组孕妇HBsAg及HBV DNA均低于HBIG B组和对照组。HBIG A组新生儿血清抗-HBs检出率为38.5%。3组产妇分娩前均未检测到抗-HBs。HBV S区碱基替代突变率和氨基酸变异数在HBIG组(A和B)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例宫内感染儿,HBV S区碱基替代突变率和氨基酸变异数在HBIG组(A和B)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产前注射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肯定,按HBV携带不同状态使用两种不同剂量HBIG,并于分娩前加用一次,效果更佳;经胎盘使胎儿获得被动免疫是HBIG重要作用机制;无症状携带HBV孕妇产前�
俞蕙朱启镕陈素清谢新宝陈慧王建设王晓红董左权费林娥张秀珍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免疫球蛋白类疾病传播免疫法
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比较了不同分娩方式对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 (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 产前筛查HBsAg阳性孕妇 ,所生婴儿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记录生产方式、出生体重等 ,然后于1、2、7月龄接种乙肝疫苗。于生后 1、4、7月及 1 2月龄检查HBsAg和抗HBs,然后每年随访。Epiinfo6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有 3 0 1名婴儿入选 ,其中阴道自然分娩儿童 (顺产组 ) 1 4 4名 ,产钳或吸引助产儿童 (产钳组 ) 4 0名 ,剖宫产儿童 1 1 7名。不同分娩方式间母亲HBeAg阳性率、婴儿男女比例等情况相似 ,各月龄抗HBs阳性率、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在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显著性。顺产组、产钳组和剖宫产组 1 2月龄抗HBsAg阳性率分别为 78 9%、84 6%和 86 4% ,HBsAg阳性率分别为 8 1 %、7 7%和 9 7% ,慢性HBV感染率分别为 7 3 %、7 7%、6 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分娩方式对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无明显影响。在使用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情况下 。
王建设朱启镕张秀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剖宫产
全文增补中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0
2002年
目的 最近 10多年的研究表明 ,用乙肝疫苗主被动联合免疫能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HBV)传播 ,保护效果达到 70 %~ 90 % ,而宫内已感染HBV是生后免疫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们研究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多次产前注射 ,观察阻断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  980例携带HBsAg孕妇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孕妇产前 3个月 (妊娠 2 8周起 )每 4周肌注HBIG 2 0 0IU~ 4 0 0IU ,直至临产 ,称HBIG组 ;另一组不注射为对照 ,称对照组。所有对象和其所生孩子出生时即采外周血 ,检测HBsAg、HBeAg ,部分测HBVDNA ,所有新生儿随访 1年。结果  4 96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母亲所生 ,生后仅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 ;4 91例新生儿为HBIG组母亲所生 ,生后同样给予主被动联合免疫。结果显示对照组婴儿的宫内感染率为 14 .3% ;而HBIG组婴儿的宫内感染率为 5 .7% (χ2 =2 0 .11,P <0 .0 0 1) ,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是母亲呈HBsAg、HBeAg双阳性或HBVDNA阳性。结论 研究提出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有效减少HBV的宫内传播 。
朱启镕于广军吕晴俞蕙顾新焕张秀珍董左权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病控制母婴传播乙肝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