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雯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繁殖
  • 2篇繁殖生态
  • 1篇杜鹃
  • 1篇荒漠
  • 1篇捕食
  • 1篇巢寄生
  • 1篇巢址
  • 1篇巢址选择
  • 1篇大杜鹃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作者

  • 4篇马雯
  • 3篇包新康
  • 3篇刘迺发
  • 2篇丁未
  • 1篇刘方庆

传媒

  • 2篇四川动物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第六届全国野...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甘肃安西自然保护区荒漠伯劳的繁殖生态
2009年和2010年4-8月间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桥子乡保护站附近,采用鸟类繁殖生态的常规研究方法,对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 isabellinus)的繁殖进行了研究,荒漠伯劳的繁殖...
马雯刘迺发
大杜鹃在荒漠伯劳巢中寄生繁殖被引量:1
2012年
2010年5~7月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3巢荒漠伯劳被大杜鹃寄生,寄生率10.34%。荒漠伯劳产白色和粉红色两种颜色的卵,大杜鹃产白色寄生卵于卵色为白色的宿主巢中。寄生卵均产于6月,当月寄生率达42.86%。大杜鹃雏鸟19日龄离巢,离巢时体重66.24g。
马雯刘迺发丁未王亮包新康
关键词:大杜鹃巢寄生
黑顶麻雀的巢址选择被引量:8
2011年
2009年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顶麻雀Passer ammodendri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所发现的92个黑顶麻雀只营巢于沙枣Elaeagnus angusifolia上,巢位于营巢树树高的1/3处。分析表明,黑顶麻雀偏好在胸径较大且较高的树上营巢,以减少环境的影响,同时选择枝条数最多的位置,增加巢的稳定性和隐蔽性,减少被天敌捕食的机率。黑顶麻雀对巢址特征的选择是其对大风天气环境的适应和减小捕食压力的结果。
丁未刘迺发王亮马雯包新康
关键词:巢址选择捕食
甘肃安西荒漠伯劳的繁殖生态被引量:1
2014年
2010年4~8月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点法对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 isabellin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VON)对荒漠伯劳卵体积与卵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雏鸟生长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荒漠伯劳的繁殖时间为4月底至8月初,每巢产卵3~6枚,平均窝卵数为4.67±0.57(n=21),卵体积为(3.14±0.32)cm3(n=95),卵鲜重(3.48±0.20)g(n=20),卵体积随着产卵顺序显著减小(R=-0.427,P=0.021,n=29),其采取的是"窝雏减少"的繁殖策略。雌鸟产首枚卵后即开始孵卵,雄鸟负责情饲及警戒。温度自动记录仪测量平均孵卵温度为(38.19±0.77)℃(n=2),雌鸟在巢率为93.95%。平均孵卵时间为(15.33±0.52)d(n=6)。荒漠伯劳雏鸟留巢期12~15 d,幼鸟离巢后亲鸟继续饲喂幼鸟,整个育雏期最长达31 d。研究地区荒漠伯劳种群的孵卵率为82.50%(n=80),卵成功率为46.25%(n=80),雏鸟离巢率为56.06%(n=66),巢成功率58.62%(n=29)。在2010年环志标记的12对繁殖鸟中只有1对繁殖了第二窝。
邹小玉刘方庆陶金鼎马雯包新康
关键词:繁殖生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