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立茵

作品数:21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8篇胸腺
  • 6篇胸腺细胞
  • 4篇亚群
  • 4篇应激
  • 4篇热应激
  • 4篇细胞亚群
  • 4篇小鼠
  • 4篇CD137
  • 3篇凋亡
  • 3篇衰老
  • 3篇细胞凋亡
  • 3篇小鼠胸腺
  • 3篇汉族
  • 3篇半乳糖
  • 3篇T细胞
  • 3篇补体
  • 2篇多表位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机构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解放军广州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21篇陈立茵
  • 14篇郭明秋
  • 8篇蒋定文
  • 6篇陈仁馨
  • 5篇沈先荣
  • 4篇赖燕来
  • 3篇张丽芸
  • 3篇李楚芳
  • 3篇杨琳
  • 2篇王宗发
  • 2篇彭良平
  • 2篇任大明
  • 2篇解咏梅
  • 2篇张明军
  • 2篇丁丽
  • 2篇黄建生
  • 2篇张明军
  • 1篇贾福星
  • 1篇雷呈祥
  • 1篇赵红

传媒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137和CD28分子对衰老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两种共刺激分子CD137及CD28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及自然衰老小鼠T细胞活化后的细胞增殖、白介素2(IL-2)分泌及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7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组(衰老模型组)、对照组和青年组,衰老模型组小鼠每日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120 mg/kg,溶于0.1 ml蒸馏水中),连续注射5个月,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每日背部皮下注射0.1 ml蒸馏水,连续注射5个月;青年组小鼠未行处理。自然衰老组为16月龄BALB/c雄性小鼠。分离各组小鼠的脾脏T细胞,分别用ConA+ IgG、ConA+CD137单抗、ConA+CD28单抗体外活化,测定T细胞的增殖水平、培养上清液中IL-2的浓度及细胞凋亡率。结果(1)衰老模型组T细胞经ConA+IgG活化后,细胞增殖、IL-2的分泌水平(A值)及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422±0.057、0.632±0.066及68.0%±2.4%,与自然衰老组T细胞经ConA+IgG活化后的相应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衰老T细胞的活化指标均显著低于ConA+IgG活化的青年组及对照组;(2)衰老模型组T细胞应用ConA+CD137单抗活化后,细胞增殖、IL-2的分泌水平分别为0.639±0.053、1.119±0.035,显著高于ConA+IgG活化组,细胞存活率为53.3%±2.4%,显著低于ConA+IgG活化组,自然衰老组也显示同样的结果;并且发现CD137单抗对衰老T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弱于CD28单抗。结论(1)衰老模型组与自然衰老组的T细胞功能均降低,呈现相似的增龄性变化;(2)CD137及CD28分子对两组衰老T细胞有近似的调节作用,均能促进衰老T细胞的活化及存活,CD28分子的调节作用强于CD137分子。
郭明秋杨琳陈立茵
关键词:T淋巴细胞细胞衰老半乳糖
胸腺基质细胞对热应激小鼠胸腺细胞亚群变化及HSP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细胞(TSC)对热应激小鼠胸腺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等观察初代培养的TSC对热应激胸腺细胞发育的调节作用。结果 TSC可大量粘附和吞噬胸腺细胞,使热应激胸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但尚存的胸腺细胞中活细胞比例却明显增加,凋亡率明显减少。TSC可促进热应激胸腺细胞HSP70表达增加,使热应激胸腺细胞的DP及SP细胞,尤其是D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TSC可清除大量的热应激胸腺细胞,TSC促进热应激胸腺细胞HSP表达增高可能具有双重意义:既可保护胸腺细胞,又可促进TSC识别和吞噬已受损的或凋亡的胸腺细胞。
蒋定文郭明秋陈立茵沈先荣陈伟何颖
关键词:胸腺基质细胞胸腺细胞热应激
高温对小鼠胸腺和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研究高温对小鼠胸腺和脾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 ,探讨高温诱导小鼠免疫器官损伤及热耐受形成的机理。方法 BALB/c小鼠每天 41℃高温处理 1小时 ,连续应激 9天 ,每间隔 1天于高温处理后 4h取胸腺和脾脏 ,称重后制成单细胞悬液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细胞亚群。结果 高温的第 3天开始小鼠胸腺重量明显减轻 ,脾脏重量在第 3、第 5天明显减轻。胸腺CD4+ CD8+ 亚群比例第 1、3天明显减少 ,第 5天后开始恢复 ,胸腺细胞CD4+ :CD8+ 比值第 1天明显增高 ,之后迅速下降 ,第 7天下降到最低 ,第 9天开始恢复。脾细胞CD4+ :CD8+ 比值第 1天也增高 ,第 3天下降到最低值 ,此后开始恢复。结论 高温使小鼠胸腺和脾细胞均受到损伤 ,未成熟的CD4+ CD8+ 胸腺细胞亚群减少是高温处理后小鼠胸腺萎缩的主要原因 ,高温处理后期小鼠胸腺和脾T细胞亚群比例恢复可能提示热耐受的形成。
蒋定文郭明秋李楚芳陈立茵
关键词:高温胸腺T细胞亚群热耐受动物实验
中国洛阳地区汉族人MHC补体单倍型的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应用国际补体参考实验室的方法,对洛阳地区正常汉族家系184条染色体做了补体单倍型的检测与分析,并与南方汉族做了比较。共发现频率大于0.01的补体单倍型19个,频率居前3位者为SC31(0.2174),SC42(0.1685)和SC32(0.1087),有11个型别呈连锁不平衡。Bf,C2,C4A和C4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以BfS,C2C,C4A3,C4A4,C4B1和C4B2频率居高。而且洛阳汉族BfS,C2C和C4B3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广东汉族(P<0.05或P<0.01),显示了南北汉族间的显著差异。此外,就主要补体单倍型频率与日本人、白种人和黑种人做了比较与讨论。结论阐明了北方汉族补体单倍型的种类、频率,以及与南方汉族型别分布的差异。
陈仁馨陈立茵赖燕来彭良平张明军
关键词: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汉族
口服丙型肝炎复合多表位DNA减毒鼠伤寒沙门活菌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作为载体,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 口服DNA 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把HCV 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MV 启动子) ,构建HCV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CX,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 ,获得HCV 重组口服DNA 活菌苗SL3261 (pcDNA3/PCX) ,免疫小鼠及家兔后,检测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安全性。结果 SL3261(pcDNA3/PCX) 在小鼠及家兔中均可诱发低水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动物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 HCV 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DNA 疫苗可诱发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为HCV
黄建生胡幼卿解咏梅许谆张明徽张丽芸陈立茵任大明
关键词:多表位疫苗
Fas/Fas-L介导热应激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体外热应激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热应激后再培养的胸腺细胞不同时间的凋亡率及Fas、Fas-L表达阳性率。结果 体外热应激诱导胸腺细胞的凋亡率和Fas及Fas-L表达阳性率均呈时间依赖性增高,体外热应激诱导胸腺细胞Fas/Fas-L的表达与凋亡明显相关。结论 Fas与Fas-L是介导体外热应激损伤胸腺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
蒋定文郭明秋陈立茵丁丽
关键词:胸腺细胞热应激FAS/FAS-L细胞凋亡
广东籍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_4遗传多态性分析
1999年
目的 分析广东籍汉族人SLE患者补体第4 成分C4 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采用国际参考实验室的方法及计算机凝胶图像光密度分析系统,检测了45 例广东籍汉族人SLE 患者和78 例广东籍汉族正常人C4 同种异型及C4 零基因。结果 广东籍汉族人SLE患者补体C4 的C4 A* 4、C4 B* 2 的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 0-01) ,C4 B* Q0 、C4 A* Q0 的基因频率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 。结论 广东籍汉族人SLE 患者补体C4
张宏宇王宗发陈立茵陈仁馨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C4遗传多态性
高温对小鼠胸腺细胞亚群及其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高温对小鼠胸腺细胞亚群及其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的影响 ,探讨热锻炼诱导小鼠胸腺热耐受形成的机制。方法 BALB/c小鼠每天 41℃高温处理 1h ,连续 9d ,于第 1、3、5、7、9天高温后 4h取胸腺细胞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细胞亚群及HSP70表达阳性率。结果 高温使小鼠胸腺重量明显减轻 ,第 1、3天胸腺细胞CD4+CD8+亚群明显减少 ,第 5天后CD4+CD8+亚群比例开始恢复。除第 9天外 ,高温组胸腺细胞HSP70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CD4+CD8+胸腺细胞亚群减少可能是高温致小鼠胸腺萎缩的主要原因 ,而HSP70表达升高是热耐受形成的分子基础之一 。
蒋定文郭明秋李楚芳陈立茵沈先荣
关键词:高温热耐受热休克
热应激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分子表达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探讨体外热应激诱导胸腺细胞凋亡与细胞表达Fas、Fas L及HSP70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热应激后再培养的胸腺细胞不同时间的凋亡率及Fas、Fas L和HSP70表达阳性率。结果 :体外热应激诱导胸腺细胞的凋亡率和Fas及Fas L表达阳性率均呈时间依赖性增高 ,体外热应激诱导胸腺细胞Fas/Fas L的表达与凋亡明显相关。体外热应激后 ,HSP70表达明显增高 ,在 6h达到高峰 ,此后缓慢下降。结论 :HPS70是热应激胸腺细胞损伤的标志 ,Fas与Fas
蒋定文郭明秋陈立茵李楚芳卢晓
关键词:胸腺细胞热应激FAS-LHSP70细胞凋亡
Fas与体外胸腺细胞自发凋亡的关系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胸腺细胞表达Fas、Fas-L与自发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的胸腺细胞的凋亡率及Fas、Fas-L表达的阳性率。结果体外培养的胸腺细胞自发凋亡率和Fas表达阳性率,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 Fas-L在体外培养24 h时明显增加。体外培养的胸腺细胞Fas的表达与自发凋亡明显相关。结论Fas是介导体外培养的胸腺细胞自发凋亡的重要分子。
蒋定文郭明秋陈立茵沈先荣丁丽
关键词:FAS胸腺细胞细胞凋亡体外培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