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雅芬

作品数:46 被引量:63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地震
  • 12篇动力学响应
  • 6篇地壳
  • 6篇地球物理
  • 6篇盆地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5篇地磁
  • 5篇岩石
  • 5篇岩石圈
  • 5篇造山带
  • 5篇深层动力过程
  • 5篇磁异常
  • 5篇大地构造意义
  • 4篇地球物理场
  • 4篇强烈地震
  • 4篇郯庐断裂
  • 4篇结晶基底
  • 4篇基底
  • 4篇大别造山带

机构

  • 4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6篇闫雅芬
  • 37篇滕吉文
  • 20篇张永谦
  • 18篇阮小敏
  • 12篇杨辉
  • 9篇张中杰
  • 8篇张洪双
  • 6篇王光杰
  • 4篇王谦身
  • 4篇胡国泽
  • 3篇刘有山
  • 3篇王夫运
  • 3篇司芗
  • 3篇赵金仁
  • 3篇白登海
  • 3篇马学英
  • 3篇张雪梅
  • 3篇皮娇龙
  • 2篇马晓冰
  • 2篇田有

传媒

  • 15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 1篇200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烈地震震源破裂和深层过程与地震短临预测探索被引量:24
2009年
强烈地震震源区和其周边地域的介质,在力源作用下开始破裂,即微破裂,而当其在应力不断积累、逐渐发展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破裂链"时,即应力集中达到临界状态时,震源介质所积累的巨大能量以波动的形式瞬间释放,并冲出地表发生地震,且在地表产生一系列的破坏和大型断裂.在强烈地震发生后依据设定的初始模型和远、近地震台网记录,通过震源机制解计算,可求得震源介质的破裂长度和破裂过程.事实表明,一系列大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由震源深处到地表均呈现出强烈的破裂效应,其破裂长度可由几公里、几十公里、乃至千余公里长.有的地震在发生前确亦存在着破裂响应和迹象.为此,若在地表和深井中能进行破裂效应的观测,以捕捉初始微破裂和其形成"破裂链"的动力过程,这对于短临地震预测可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滕吉文张永谦闫雅芬
关键词:强烈地震微破裂短临预测
汶川—映秀M_S8.0地震的发震断裂带和形成的深层动力学响应被引量:20
2014年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下,不仅形成了喜马拉雅弧形山造山带,而且导致其东部弧顶—东构造结似一尖楔沿NNE方向插入青藏高原的东北缘.造成了巴颜喀拉块体和龙门山断裂系深、浅部构造强烈活动和变形,并导致高原腹地壳、幔物质以大型走滑断裂为通道边界向E-ES方向运移.2008年5月12日汶川—映秀MS8.0地震就发生在这相对活动的巴颜喀拉块体与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之间的龙门山断裂系辖区内.基于该区深部壳、幔结构和主震(MS8.0)与7万多次余震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的展布研究表明,汶川—映秀MS8.0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震中在地表投影位置附近,而是龙门山断裂系3条以不同角度西倾、且向下在15±5km深处汇聚的断裂带CF.该发震断裂带不是一条简单的线性断裂带,而是一半径为5km左右的柱状震源体,沿NE向展布.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物质向东与向东南运动过程中地壳各层整体逐渐抬升,且在龙门山断裂系地带为减薄的转折部位,而地壳低速层却在这里尖灭.在两陆-陆板块碰撞力系作用下,壳、幔介质以上地壳底部低速层(深20±5km)为上滑移面,并与上地壳解耦,而在深处则以岩石圈底部漂曳的软流层顶部(深100±10km)为下滑移,故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才能同步运动.它们在四川盆地高速"刚性"壳、幔物质阻隔下,龙门山断裂系的3条向下汇聚的断裂带与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同步沿龙门山断裂系的断层面向上逆冲,当向上与向下同步运动的固态壳、幔介质二者在15±5km深处强烈碰撞时激发了这次MS8.0地震和一系列强余震的发生和发展.基于上述可见,对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质与构造环境,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运移和深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乃核心所在.
滕吉文皮娇龙杨辉闫雅芬张永谦阮小敏胡国泽
关键词:发震断裂深层动力过程
鄂尔多斯盆地上地壳速度分布与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起伏的构造研究被引量:64
2008年
基于在鄂尔多斯盆地与其北部造山带地域,即沿延川—包头—满都拉地带进行的地震宽角反射和折射波场探测,取得了高分辨率的Pg波震相.通过走时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进行Pg波波场走时反演,给出了沿剖面辖区的上地壳速度分布,求得了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折射界面的起伏变化,并给予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地壳为双层结构,上下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折射界面,上层速度低,纵向变化梯度大;下层速度高,变化较为均匀.基于沿剖面辖区上地壳的速度分布特征提出自南向北应分为:榆林南凹陷、榆林—刀兔隆起、刀兔北至鄂尔多斯北缘断裂为箕形凹陷及其内部的次级构造、呼包凹陷以及伴随的断裂等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的起伏变化.阴山造山带上地壳速度明显比两侧地区高,速度呈纵向条带状展布,故呈现出结晶基底结构的分布特征和乌拉山、色尔腾山、和教岩体及白云鄂博群陆壳拼合及增生现象.内蒙造山带上地壳亦为双层结构,但基底折射界面不如鄂尔多斯块体明显.本文基于对该区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的起伏,讨论了沿剖面各有关凹陷的沉积特征与油气前景.
滕吉文王夫运赵文智赵金仁李明田小波闫雅芬张永谦张成科段永红杨卓欣徐朝繁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结晶基底油气前景
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地壳物性结构特征被引量:16
2001年
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各块体和断裂带的地壳深部物性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在横向和纵向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冈底斯块体尤为突出.由于受印度大陆的挤压,壳内高导层在冈底斯块体中向北倾,且不连续.但在羌塘和巴颜喀拉块体中基本上呈水平分布,且较厚.金沙江断裂带在玉树附近向北倾斜,澜沧江断裂和怒江断裂带基本上呈垂直分布.重力布格异常南北两端较高,高原内部较低,察隅-沙马尚未达到重力均衡,呈明显的负异常,表明该地区正处在快速隆升的阶段.此外在不同的块体内和断裂带上,地磁异常的变化十分明显,由南向北磁异常的强度和变化幅度明显地减弱.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观测与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了研究区域内块体和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
刘宏兵孔祥儒马晓冰王谦身闫永利闫雅芬杨志强
关键词:地球物理探测地磁异常地壳结构青藏高原物性特征
青藏高原区域磁异常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西部、中部及东部的三条实测地磁剖面异常、低通滤波及反演结果和青藏高原卫星、区域平面磁异常及反演结果;企图通过线、面结合来揭示因活动强弱、规模大小的缝合带呈现不同的磁异常特征和因南北不同的条块和介质模向不均...
闫雅芬张中杰
关键词:磁异常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阴山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层、块速度结构与深层动力过程被引量:56
2010年
阴山造山带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北缘,这一地带不仅是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异地域,且为盆、山的耦合地带,故在造山带与盆地地域具有各异的深层动力过程.本文基于高精度人工源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和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通过反演求得了满都拉—鄂尔多斯—榆林—延川长达650 km剖面辖区的岩石圈精细层、块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沿该剖面由南向北地壳厚度为40~45 km;在不同构造单元其介质、结构均不相同;速度分布、空间结构形态和界面起伏及属性亦存在着明显差异;上地幔顶部速度为8.0~8.1 km/s;②沿剖面存在5条深、大断裂,且将该区切割成为壳、幔结构明显差异的4个构造单元,即鄂尔多斯盆地、盆山耦合地带、阴山造山带、内蒙构造带,它们各自具有固有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同时厘定了阴山造山带与内蒙构造带之间的白云鄂博深、大断裂带是古亚洲洋的南界.在这里不仅导致了阴山造山带的形成,而且聚集了诸多的金属矿产资源,地震亦频繁活动.基于上述研究表明,阴山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耦合地带的壳、幔结构复杂、呈现出速度结构各异的层、块状展布.显然,在这一错综的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地带,有着特异的深层过程和动力机制.
滕吉文王夫运赵文智张永谦张先康闫雅芬赵金仁李明杨辉张洪双阮小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动力过程
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地壳物性结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各块体和断裂带的地壳深部物性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在横向和纵向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冈底斯块体尤为突出。由于受印度大陆的挤压,壳内高导层在冈底斯块体中向北倾,且不连续。但在羌塘和巴颜喀拉块体中基本上呈水平分...
刘宏兵孔详儒马晓冰王谦身闫永利闫雅芬杨志强
关键词:地球物理探测地壳结构
文献传递
东亚大陆及周边海域Moho界面深度分布和基本构造格局被引量:68
2002年
基于中国大陆和周边相邻各国及邻近海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以及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菲律宾海盆、太平洋及印度洋等地多年来所进行的人工源深部地震探测剖面及所取得的岩石圈结构和构造的结果,并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以中国大陆及海域为核心的东亚大陆及海域Moho界面的二维结构分布特征.依据莫霍(Moho)界面的埋深和起伏变化特征提出:东亚地域可以划分为18条大小不一的梯度带,18个地壳块体,20个沉积盆地与拗陷地区.这些块体本身的Moho界面深度变化相对平缓,而不同块体之间却为Moho界面深度明显变化的边界.基于东亚及周边地域Moho界面展布和块体分区与梯度带的分布特征,对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断裂体系与裂谷、板块边界与海陆耦合及构造格局进行了论述.
滕吉文闫雅芬张慧曾融生
关键词:块体划分沉积盆地大陆动力学
汶川-映秀8.0级大地震的发生与岩石圈精细速度结构和动力机制
汶川-映秀8.0级大地震发生在由3条NE向断裂带组成的龙门山逆冲走滑断裂系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和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地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的迹象(相对于短期和临...
滕吉文杨辉张洪双张雪梅闫雅芬张永谦阮小敏
关键词:强烈地震动力学响应
文献传递
地壳深部岩浆岩岩基体与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形成及找矿效应被引量:31
2009年
基于部分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和多金属矿集区的地球物理研究发现:地壳内部物质在热动作用下,深部物质和能量强烈的在交换,当深部热液沿通道(破碎带、软弱岩层或断裂系)上涌时,在深部适宜的岩层部位聚积,并形成大型或较大型的酸性、中酸性或基性的岩基体(镁铁质、超镁铁质)。这些类型的岩浆岩以其携带的热能驱动着深部物质重新分异和调整,并在这一动力作用过程中与围岩进行交代、蚀变,并促使其不断变质。在这样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下矿物元素得以在大型或较大型岩基体附近与周边介质耦合,逐使矿物元素不断聚积,并形成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和多金属矿集区。
滕吉文姚敬金江昌洲闫雅芬杨辉张永谦阮小敏
关键词:地壳金属矿床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