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连广琬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呼吸道感染
  • 2篇患儿
  • 2篇急性
  • 2篇急性呼吸
  • 2篇急性呼吸道
  • 2篇急性呼吸道感...
  • 2篇儿童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细胞
  • 1篇血清细胞因子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肾脏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脓毒症大鼠

机构

  • 3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5篇连广琬
  • 2篇朱冰
  • 2篇陈翊
  • 2篇钟家禹
  • 1篇杨文敏
  • 1篇陈焕辉
  • 1篇张莹莹
  • 1篇林涛
  • 1篇华亮
  • 1篇廖伟娇
  • 1篇赵明奇
  • 1篇李翊泉
  • 1篇周珍文
  • 1篇曾其毅
  • 1篇陈飞燕
  • 1篇周荣
  • 1篇刘晓敏

传媒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改变及其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紊乱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3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35例正常儿童的CD4+CD25hi调节性T细胞、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T细胞、CD3+CD8+抑制T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3-CD16+56+NK细胞进行测定。结果HSP患儿外周血CD4+CD25hi调节性T细胞、CD3+CD4+辅助T细胞、CD3-CD16+56+NK细胞的百分率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19+B淋细胞的百分率则显著增高;而两组间CD3+T淋巴细胞、CD3+CD8+抑制T细胞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P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CD4+CD25hi调节性T细胞具有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和调节免疫应答的功能,其数量下降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连广琬赵明奇李翊泉廖伟娇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术
流式CBA检测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研究
目的: 腺病毒(AdV)是一种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它的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致病的广泛性和危害性显示了对其研究的迫切需求。   为了探讨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的细胞因子情况,本研究应用流式...
连广琬
关键词: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腺病毒血清细胞因子
文献传递
广州地区2011—2013年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2011—201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流行情况。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711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RSV检测。随机取30例RSV阳性标本,扩增其G基因并测序。从30例阳性标本中随机取3例,扩增RSV全基因组并测序。结果27116例标本中共检出RSV阳性4421例,阳性率为16.30%(4421127116)。30株测序标本中,21株属于NA1型,2株属于ON1型,7株属于BA9型。27株G基因的GenBank登陆号是KM586819~KM586845。3株全基因组的GenBank登陆号是KM517572、KM578843、KM517573。结论RSV是引起2011—2013年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NA1型和BA9型分别是RSVA、B亚型的优势基因型。
谢嘉慧华亮钟家禹张莹莹陈翊刘晓敏连广琬周珍文朱冰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G蛋白基因组儿童
广州地区2007年423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中人副流感病毒1~3型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人副流感病毒(HPIV)1-3型在婴幼儿中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是引起气管炎和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实时荧光PCR检测是公认的核酸分子定性和定量检测的标准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检测HPIV 1~3型的方法,并对2007年广州地区的423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标本进行检测。
陈翊钟家禹林涛朱冰连广琬陈焕辉周荣
关键词:副流感病毒呼吸道感染婴幼儿
脓毒症大鼠肾脏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超微结构损伤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大鼠肾脏线粒体的损伤情况。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h脓毒症组和24h脓毒症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电镜观察肾脏线粒体形态学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肾脏线粒体的肿胀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用前向角与侧向角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FSC/SSC)反映线粒体肿胀程度,用二通道和一通道平均荧光强度比值(FL2/FL1)确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脓毒症大鼠的血清Cr、BUN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肾脏线粒体肿胀程度(FSC/SSC)在24h脓毒症组中明显增加(对照组:0.55±0.10;6h脓毒症组:0.58±0.10;24h脓毒症组:0.66±0.12,P〈0.05);肾脏线粒体膜电位(FL2/FL1)在6h脓毒症和24h脓毒症组中均明显下降(对照组:0.77±0.26;6h脓毒症组:0.32±0.19;24h脓毒症组:0.30±0.17,P〈0.01),其下降趋势与大鼠血清Cr变化呈负相关(r=-0.510,P=0.004);肾脏线粒体超微结构在24h脓毒症组中损伤明显。结论脓毒症早期肾脏功能和线粒体膜电位存在损伤;但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在脓毒症早期表现轻微,晚期损伤明显。
陈飞燕曾其毅赵明奇杨文敏连广琬
关键词:脓毒症线粒体肾脏SD大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