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朝辉

作品数:261 被引量:4,731H指数:4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2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10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6篇小麦
  • 97篇土壤
  • 69篇冬小麦
  • 60篇旱地
  • 49篇硝态氮
  • 37篇小麦产量
  • 35篇养分
  • 32篇氮肥
  • 30篇水分
  • 27篇施肥
  • 25篇氮素
  • 23篇籽粒
  • 22篇施氮
  • 20篇冬小麦产量
  • 17篇氮累积
  • 17篇蔬菜
  • 16篇硝态氮累积
  • 15篇玉米
  • 12篇氮磷钾
  • 12篇磷钾

机构

  • 24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6篇中华人民共和...
  • 14篇西北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宁夏大学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仲恺农业技术...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汉中职业技术...
  • 4篇北京新禾丰农...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青海省农林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长武县农业技...
  • 3篇合阳县农业技...
  • 3篇武汉禾大科技...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宁夏农林科学...

作者

  • 261篇王朝辉
  • 70篇李生秀
  • 27篇赵护兵
  • 25篇田霄鸿
  • 23篇翟丙年
  • 21篇李小涵
  • 20篇石美
  • 20篇高亚军
  • 16篇李富翠
  • 16篇郑险峰
  • 16篇王西娜
  • 15篇刘金山
  • 14篇何刚
  • 14篇黄婷苗
  • 13篇戴健
  • 10篇王森
  • 9篇曹寒冰
  • 9篇毛晖
  • 9篇李紫燕
  • 9篇邱炜红

传媒

  • 37篇植物营养与肥...
  • 3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9篇农业环境科学...
  • 16篇干旱地区农业...
  • 1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0篇作物学报
  • 9篇生态学报
  • 8篇麦类作物学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土壤学报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土壤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植物生理学通...
  • 4篇陕西农业科学
  • 4篇西北农业大学...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分析仪器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

  • 15篇2023
  • 17篇2022
  • 15篇2021
  • 12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6篇2017
  • 14篇2016
  • 10篇2015
  • 16篇2014
  • 14篇2013
  • 12篇2012
  • 19篇2011
  • 19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16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2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护地土壤质量障碍因素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与露地和大田相比,保护地土壤在温度、湿度、空气、水分等环境条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钙镁、酸碱度及生物活性等理化和生物性质、土壤盐分累积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给土壤质量、作物生长及人类健康带来危害。为了保证高产、优质、高效的蔬菜生产,研究保护地土壤理化性状及障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熊汉琴王朝辉宰松梅
关键词:保护地土壤环境养分盐分
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石灰性土壤速效磷条件的确定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传统比色法测定石灰性土壤速效磷耗工费时,试剂消耗量大、试验成本高,操作过程中样品稀释、人为清除气泡会增加测定结果误差,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确定了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速效磷的最佳条件,提高了测定效率。
李小涵王朝辉李生秀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速效磷连续流动分析仪
施磷量对旱地小麦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5
2011年
针对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施肥增产效应下降问题,研究了磷肥用量对冬小麦养分、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依据。在黄土高原旱地进行田间试验,设不施磷,施磷P2O550kg/hm2(不足)、P2O5100 kg/hm2(适量)和P2O5150 kg/hm2(高量)4个水平,在不同生长期采样测定冬小麦植株生物量、水分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生物量提高是适量施磷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适量施磷和高量施磷时,生长后期的水分损失分别为植株最大累积量的82%和86%、氮素损失占26%和34%、磷素占2%和13%、钾素占56%和60%。可见,高量施磷使生长后期作物的生物量、水分、氮磷钾养分损失增加,从而导致了冬小麦产量降低,施肥增产效应降低。
王荣辉王朝辉李生秀王西娜李华
关键词:施磷量冬小麦
低化肥投入下作物高产和养分高效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对比了不同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的化肥用量与产量,分析了西欧国家降低化肥投入并未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的实例,得出降低化肥投入实现作物高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是完全可能的。结合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我国的生产实际,提出我国应通过协调养分间的平衡,充分发挥化肥以外的其他养分的作用,挖掘作物自身的生物学潜力三个途径实现低化肥投入条件下的作物高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当前,我国急需开展低化肥投入的基础研究,同时加强养分资源的宏观管理。
周玲王朝辉薛澄李生秀
关键词:粮食产量养分效率
黄土高原旱地种植体系对土壤水分及有机氮和矿质氮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作物长期连作或轮作对旱地土壤水分和不同形态有机氮及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旱地作物配置、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养分管理。【方法】利用黄土高原中部旱地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小麦连作、玉米连作、苜蓿连作、豌豆-小麦-小麦-糜子及玉米-小麦-小麦-糜子轮作6种作物种植体系,对土壤水分、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休闲土壤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最低;苜蓿连作能较好地保蓄浅层水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特别是0~20cm的表层土壤,但较深土层的水分和矿质态氮消耗增加;玉米或小麦连作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但长期小麦连作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含量的作用更为明显;两种轮作土壤的有机氮含量与小麦连作无显著差别,而两种轮作土壤0~20cm表层土壤的轻质有机氮含量却既高于玉米连作土壤,也高于小麦连作土壤;土壤矿质氮含量高低与采样时是否有作物生长或施肥有关。【结论】长期免耕种植豆科作物虽能通过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来提高有机氮累积,但增加下层土壤的水分消耗;豆科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或深浅根作物轮作,是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增加土壤有机氮累积和协调土壤氮素供应的重要措施。
李小涵王朝辉郝明德王丽李生秀
关键词:轮作连作有机氮矿质氮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冬小麦生理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冬小麦小偃22(XY22)和小偃6号(XY6)产量和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以及关键生育期的硝酸还原酶、叶水势、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测定,探讨了其对氮素利用的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不施氮处理,子粒产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叶水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施氮后明显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叶水势、叶绿素含量在施N150 kg/hm2时保持在较高水平。两个基因型中,小偃22比小偃6号的生理代谢更加旺盛,施氮加强了这种作用,这可为进一步选育氮高效利用型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张洋张继强晓敏翟丙年王朝辉
关键词:氮效率生理特征
氮肥调控与地表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氮素吸收及残留淋失的影响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针对西北旱区水分缺乏和氮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探索作物增产与水肥高效的施肥与栽培模式,以指导旱地农业生产。【方法】通过在黄土高原旱地进行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播种密度、夏闲期秸秆覆盖等措施对作物产量与氮素利用,以及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残留硝态氮淋溶和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旱地早春追肥、氮肥调控+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氮肥调控+垄覆沟播增密处理小麦产量比农户常规施肥分别提高15.7%、22.2%、38.6%和24.8%,作物氮吸收增加25.0%、32.0%、36.4%和6.4%,氮素收获指数提高3.8%、3.3%、5.7%和6.8%,当季硝态氮残留减少30.9%、20.0%、59.5%和68.2%,夏闲期硝态氮向60 cm以下土层的淋溶减少27.5%、24.6%、42.3%和24.3%。【结论】渭北旱区早春追肥、氮肥调控+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和氮肥调控+垄覆沟播增密在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同时,促进作物氮的吸收,减少肥料氮的残留,其中氮肥调控+垄覆沟播结合夏闲期秸秆覆盖,在增加土壤保水蓄水的同时,避免硝态氮向深层淋失,效果更好。
李强王朝辉戴健李富翠李孟华赵护兵曹群虎
关键词:氮肥调控地表覆盖氮素利用
一种两垄八行小麦覆膜施肥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两垄八行小麦覆膜施肥播种机,包括机架,下悬挂销,上悬挂销,肥箱,种箱,驱动地轮,播种开沟器,肥料开沟器,整形轮,镇压轮,覆土器,模架,起垄板,支撑地轮,排种器,排肥器,所述起垄板、模架、整形轮、覆土器、...
王朝辉朱琳刘金山
文献传递
测定土壤有效性铁锰铜锌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法
2022年
客观准确地测定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对合理施肥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该文研究了仪器燃烧参数设定和浸提剂pH对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气流量与助燃气比例会显著影响测定结果,应根据仪器的型号及测定的元素种类调整燃气流量与助燃气比例,以获取较高的测定灵敏度。对于中性和碱性土壤,随着DTPA浸提液pH升高,浸提土壤有效铁、锰、铜和锌的能力下降,选用pH7.0的DTPA浸提液较为适合。随着DTPA浸提液pH升高,对酸性土壤的有效铁和铜浸提能力提高,有效锌变化不显著,有效锰显著下降。因此,酸性土壤的有效铁和铜适合的DTPA浸提液pH为7.3,而有效锰和锌的浸提液pH为7.0较适合。
李小涵党海燕董昭芸王星舒高玉王朝辉石美
关键词:微量元素土壤类型
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的含量及调控被引量:40
2016年
【目的】通过取样调查和田间叶喷硒肥试验,研究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含量状况、硒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硒含量的农艺措施。【方法】分别于2008—2009、2009—2010、2010—2011年小麦季收集中国不同麦区73份春小麦和582份冬小麦共计655份田间小麦样品,调查籽粒产量并测定籽粒硒含量。于2010—2011年在14个省(市)的30个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开展叶面喷施硒肥试验,设叶面喷施清水或0.017%亚硒酸钠2个处理,于拔节中、末期各喷施1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测定拔节前植株样品的硒含量和收获后籽粒产量和硒含量。【结果】655份小麦籽粒样品平均硒含量为64.6μg·kg^(-1),远不能满足以小麦为主食人群对硒的营养需求,变幅为0—821.0μg·kg^(-1),春、冬小麦平均分别为67.5和64.2μg·kg^(-1)。有63%缺硒,19%偏低,仅有8%富硒,未发现有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中毒水平。小麦籽粒硒含量在不同区域表现为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各地的田间试验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喷硒和喷硒平均产量分别为6 650和6 649 kg·hm-2。叶喷硒肥使籽粒硒含量显著提高,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平均为31.0μg·kg^(-1),喷硒116 g·hm-2使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到647.8μg·kg^(-1),达到了富硒水平,但没有达到中毒水平。每施用1.0 g Se·hm^(-2),籽粒硒含量平均提高5.3μg·kg^(-1),施用51 g Se·hm-2可将小麦籽粒硒含量从平均31.0μg·kg^(-1)提高到300μg·kg^(-1)以上。小麦籽粒硒含量不受产量的影响,但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与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硒含量和拔节前植株硒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硒含量在6.3—30.7μg·kg^(-1)每增加1.0μg·kg^(-1),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2.1μg·kg^(-1),拔节前植株硒含量在0—147.2μg·kg^(-1)每增加1.0μg·kg^(-1),不喷硒籽粒硒含量平�
刘慧杨月娥王朝辉李富翠李可懿杨宁王森王慧何刚戴健
关键词:小麦籽粒土壤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