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欣
- 作品数:13 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人脐带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鉴定以及向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足月妊娠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剔除动静脉后采用贴壁法分离得到UC-MSC,选用20%FBS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经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检测后,用神经分化培养基诱导UC-MSC分别向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分化,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以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UC-MSC呈贴壁生长,倒置显微镜可见细胞呈形态相对均一的梭形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生长或旋涡状生长。流式细胞检测表明这些细胞表达CD105(SH2)、CD73(SH3)及CD90等MSC标志物;不表达CD34、CD45、CD11b和CD19。经神经干细胞分化诱导后,细胞开始聚集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簇形成悬浮的细胞团;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其NSE和Neuro D1阳性细胞分别达(87.3±14.7)%、(72.6±11.8)%。经神经元细胞分化诱导后,细胞呈神经元样的突起,细胞胞体饱满、折光性明显变强;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其MAP2和NF-M阳性细胞分别达(43.1±10.3)%、(69.4±19.5)%。结论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UC-MSC能向神经细胞分化,可能作为DR神经损伤的细胞移植治疗来源。
- 张惟陈松王继明段红涛孔佳慧王月欣董蒙毕雪宋建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PEDF基因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慢病毒包装的PEDF-MSC-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和GFP-间充质干细胞(MSC)质粒转染hUCMSC,并测量PEDF及VEGF的表达.成年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个组:正常对照组(A组)、DR对照组(B组)、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组(C组)、GFP-MSC治疗组(D组)及PEDF-MSC治疗组(E组),各组均为10只大鼠.选取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4个月进行干预治疗,D组与E组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GFP-MSC和PEDF-MSC,C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PBS,A组与B组不予特殊治疗.干预后8周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内丛状层、内核层及外核层,并进行厚度测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PEDF和VEGF阳性染色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视网膜PEDF和VEGF mRNA的表达变化.计量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取的hUCMSC表达CD105、CD73和CD90,不表达CD34、CD45、CD11b、CD19和HLA-DR.ELISA检测结果显示,PEDF-MSC-GFP的PEDF(84.09±7.07) μg/L较GFP-MSC (9.03±0.14) μg/L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厚度测量分析结果显示:玻璃体腔注射后2个月,E组内丛状层厚度显著下降,内核层与外核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2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D组与E组大鼠玻璃体腔内放射状及簇状排列的绿色荧光,视网膜中未发现明显绿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结果显示:治疗后2个月,E组PEDF平均A值增加;VEGF平均A值下�
- 张惟段红涛陈松王月欣孔佳慧董蒙毕雪宋建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类舍平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玻璃体内注射
- 神经干细胞玻璃体腔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及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体外诱导的神经干细胞(NSC)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分别为9、31只。糖尿病组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成模10周时,将建模成功的27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B组)、玻璃体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组(C组)、玻璃体腔注射NSC组(D组),各组均为9只大鼠。A、B组不进行干预。干预后2、4、6周A^D组大鼠均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暗适应条件下记录暗适应视杆细胞反应(Rod-R)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最大混合反应(Max-R)a、b波潜伏期和振幅、振荡电位(OPs)总振幅。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干预后2、4周,A~D组大鼠暗适应Rod-R b波振幅、Max-R a、b波潜伏期及振幅、OPs总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暗适应Rod-R b波振幅、Max-R b波振幅、OPs总振幅较B、C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x-R b波潜伏期较B、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D组暗适应Rod-R b波振幅、Max-R a、b波振幅、OPs总振幅较B、C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Rod-R、Max-R b波潜伏期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10周,与A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干预后2周,与A组比较,B、C组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内界膜连续性破坏,局部增厚;4周,D组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较B、C组增多,血管扩张不明显。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hUCMSC体外诱导的NSC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及结构均有改善作用。
- 姜鉴洪孔佳慧陈松段红涛王月欣董蒙张惟王昀林锦镛
- 关键词:动物实验
- 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评估中伊文思蓝灌注视网膜铺片技术的改良和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背景 伊文思蓝(EB)灌注的大鼠视网膜铺片是实验研究过程中观察血-视网膜屏障(BRB)功能的常用方法,但以往视网膜标本经固定液处理后透光性差,仅能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 目的 探讨EB灌注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后在PBS中制作透明视网膜标本,并用普通荧光显微镜观察BRB功能技术的可行性. 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1个月组、DM 3个月组和DM 6个月组.将质量分数2%链脲佐菌素(STZ)溶于0.05 mmol/L枸橼酸缓冲液,以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建立大鼠DM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容量枸橼酸缓冲液.分别于造模后1、3、6个月按45 mg/kg的剂量经大鼠股静脉注射30 g/L的EB溶液,注射后15 min摘除双侧眼球,立即置于PBS中完整剥离视网膜,将视网膜放射状切开并平铺于载玻片上,避光晾至完全透明,封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应用IPP6.0软件分析图像,测量EB渗漏区面积与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 结果 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和走行正常,EB在波长546 nm激发光下呈红色荧光,均匀充盈于血管腔.DM 1个月组大鼠视网膜背景荧光较对照组大鼠略增强;DM 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背景荧光进一步增强,视网膜血管呈现节段性扩张,可见明显的红色高荧光区;DM 6个月组大鼠视网膜血管粗细不均,部分走行迂曲,可见片状低灌注区及大量高荧光区.对照组、DM 1个月组、DM 3个月组和DM 6个月组EB渗漏区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05±0.02)%、(0.27±0.06)%、(1.17±0.1 8)%和(4.77±0.66)%,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5.800,P<0.001),其中DM 3个月组和DM 6个月组大鼠视网膜EB渗漏区面积百分比值明湿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338、43.475,均P<0.001). 结论 改良的EB灌注视网膜铺片技术操作简单,普通荧光显
- 董蒙陈松段红涛王月欣孔佳慧李泽东王昀
- 关键词:视网膜铺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PRAGUE-DAWLEY大鼠血-视网膜屏障伊文思蓝
- 不同病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DM)并发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全身危险因素及眼部生物学结构。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186例严重PDR患者住院资料,按DM病程分为两组,A组:DM病程〈10年,B组:DM病程≥10年,采用f检验、x2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全身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同时以100例无明显DR的2型DM患者(C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DR患者眼轴、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的变化。将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6例PDR患者中,男性96例(51.6%),女性90例(48.4%);A组61例(32.8%),B组125例(67.2%),两组患者全身因素比较年龄、DM发病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波动值、胰岛素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B组患者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部各变量因素分析显示,A组、B组患者与C组患者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797,7.449,19.271,P〈0.05)。PDR患者组间比较,A组患者眼轴明显短于B组患者眼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发病年龄、短眼轴是10年内2型DM患者并发严重P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66,2.909,P〈0.05)。结论不同病程2型DM患者并发严重PDR的DM发病年龄和眼轴存在差异,DM发病年龄晚、眼轴较短是2型DM患者10年内并发严重PDR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月欣陈松段红涛孔佳慧董蒙李泽东王昀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轴发病年龄
- 玻璃体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研究
- 陈松王月欣
- 玻璃体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由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体外诱导的神经干细胞(NSC)经玻璃体腔注射途径移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R模型对照组及NSC治疗组。DR模型对照组和NSC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于糖尿病成模后3个月,NSC治疗组大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2μl NSC悬液;DR模型对照组大鼠右眼注射等容量PBS;上述两组大鼠左眼及正常对照组大鼠双眼不给予任何干预。干预后1个月,采用伊文思蓝(EB)灌注血管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及渗漏情况;EB定量检测BRB破坏情况;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组间总体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结果 EB灌注视网膜铺片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无明显异常,无EB渗漏到血管外;DR模型对照组背景荧光增强,可见明显的EB渗漏高荧光区;NSC治疗组背景荧光略增强,EB渗漏区较DR模型组明显减少。EB渗漏定量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DR模型对照组及NSC治疗组EB平均渗漏量分别为(9.91±1.53)、(24.67±2.26)及(12.85±2.58)μg/g,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801,P〈0.01)。DR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平均EB渗漏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q=15.306,P〈0.05);NSC治疗组较DR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q=9.748,P〈0.05)。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形态正常;DR模型对照组视网膜细胞排列较紊乱,神经纤维层水肿明显,细胞核肿胀、体积增大,细胞密度降低;NSC治疗组视网膜细胞较DR模型对照组略整齐,介于两组之间。结论 hUCMSC诱导的NSC经玻璃体腔途径移植,能够改善BRB功能,减少早期DR大鼠血
- 董蒙张惟陈松王继明段红涛孔佳慧王月欣毕雪宋建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血视网膜屏障玻璃体内注射间质干细胞移植
- 玻璃体腔注射分化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的保护作用
- 目的: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SC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的潜在保护作用.方法:糖尿病SD大鼠成模2个月时,实验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NSCs(2x10∧4/μl)2μl,对照组注射相...
- 陈松段红涛董蒙孔佳慧王月欣
- 玻璃体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NSC)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RGC)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2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干预组(B组)、玻璃体腔注射hUCMSC组(C组)、玻璃体腔注射NSC组(D组),每组13只大鼠.B、C、D组大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并于建模后1个月,分别对其左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hUCMSC、NSC各2μl.干预后2、4、6、8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BDNF和胸腺肽-1(Thy-1)阳性染色情况,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视网膜染色区BDNF平均累积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M)值,并计数Thy-1阳性染色RGC.对比分析视网膜阳性染色区BDNF平均IA值与Thy-1阳性RGC计数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A组大鼠视网膜BDNF和Thy-1呈阳性染色;B组大鼠视网膜BDNF和Thy-1阳性染色随干预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C、D组大鼠视网膜BDNF和Thy-1阳性染色随干预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D组表现更为明显.除干预后2周,B、C组大鼠视网膜染色区BDNF平均IA值、Thy-1阳性RGC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各组大鼠视网膜染色区BDNF平均IA值、Thy-1阳性RGC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染色区BDNF平均IA值与Thy-1阳性RGC计数呈明显正相关(r=0.964,P=0.000).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hUCMSC诱导分化的NSC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视网膜BDNF表达,提高RGC计数.
- 张惟王月欣陈松段红涛孔佳慧董蒙毕雪宋建
-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和保护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14年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显示高血糖、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药物被用来研究DR的神经保护,主要包括调控血糖、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减少氧化应激、补充神经营养因子等机制中的一种或几种发挥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可为受损视网膜提供保护,可成为将来研究的热点。
- 王月欣陈松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损伤病因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视神经损伤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