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 作品数:61 被引量:2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小剂量氨甲喋呤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比较研究
- <正>目的:比较研究小剂量氨甲喋呤(MTX)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位骨髓移植发生aGVHD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个同期对照研究组,32名...
- 王婧许兰平刘代红刘开彦陈欢陈育红韩伟王昱黄晓军
- 文献传递
- F131.环磷酰胺化疗过程中急性体表心电图变化的临床观察
- 王婧江倩江滨黄晓军
- 文献传递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为了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植活患者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来源,选择临床上供受者性别不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临床植活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骨髓,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MSC的表面抗原表达特征,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患者MSC的釉基质基因表达情况以确定其性别来源,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一步证实患者MSC的性别来源。结果表明:3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MSC原代培养能达到融合,其中24例患者成功传代5代以上,且可进行PCR及FISH检测;FCM结果显示,第5代MSC的CD14+CD45+细胞表达低于0.04%;PCR结果显示,移植后患者的MSC源于患者本人;FISH结果显示,移植后患者的MSC100%源于患者本人。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中的MSC仍源于患者本人。
- 王婧刘开彦陆道培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
- 伴有血象异常的脾边缘区淋巴瘤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 目的:为探讨因血象异常就诊的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患者诊断时的疾病特征以及预后意义.
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自2005年6月至2014年3月因血象异常就诊于北京大学血液人民医院的35例SMZL患者资料.12例...
- 杨申淼石红霞刘艳荣黄晓军江倩江滨陈定宝王婧江浩路瑾卢锡京鲍立
- 关键词:临床预后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功能及来源研究
- <正>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 HSCT)后造血植活患者中骨髓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 王婧刘开彦陆道培
- 文献传递
- 普乐可复替换环孢菌素A治疗和预防骨髓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0例临床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用普乐可复(FK506)替换环孢素A(CsA)预防和治疗骨髓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研究所收治的40例骨髓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以CsA+霉芬酸酯+短程甲氨蝶呤(MTX)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因不能耐受CsA的副反应或在应用CsA的过程中出现不易控制的GVHD,用FK506替换CsA。观察患者皮疹、腹泻、肝功能等临床情况,同时监测尿素氮、肌酐、血糖、血脂、血压和FK506的血药浓度。结果因不能耐受CsA的副反应而改用者,原有的副反应均有所改善;为加强免疫抑制的治疗作用而改用者,81.8%(18/22)患者有效控制了急性GVHD;用FK506替换治疗后,17.5%(7/40)患者在同时应用FK506及可耐过程中出现可逆性血尿素氮、肌酐升高,17.5%(7/40)例患者出现可逆性血糖升高,2.5%(1/40)例患者出现药物可控性高血压;平均随访13个月,5%(2/40)患者复发,72.5%(29/40)患者存活。结论FK506用于急性GVHD的治疗和预防安全有效,在不能耐受CsA或需加强免疫抑制的患者中可以应用。
- 王婧黄晓军许兰平刘代红陈欢陈育红韩伟王昱刘开彦
- 关键词:骨髓移植普乐可复环孢素A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间充质干细胞植活来源的研究
- 目的:研究造血于细胞移植后造血植活患者中骨髓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植活来源。 方法:本研究选择临床上供受者性别不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临床植活的32例患者分成三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14例,予骨髓加外周血...
- 王婧刘开彦侯瑞琴冯德秀秦效英黄晓军陈育红许兰平刘代红陈欢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雪旺样细胞的方法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雪旺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 :取健康人骨髓血标本 ,利用percoll(密度为 1.0 73 g·ml-1)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在DMEM LG + 10 % (体积分数 )FBS中培养 ,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对第 2、3、5、8代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 ,用单抗S 10 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gacidicprotein ,GFAP)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诱导的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 :经 percoll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传 16代 ,细胞数增加了大约 6× 10 7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 :percoll分离出来的未经培养的细胞 ,其CD2 9+CD4 4 +CD3 4 -CD4 5 -细胞数为 3 2 .4 7%± 3 .4 9% ,而培养后贴壁细胞中CD2 9+CD4 4 +CD3 4 -CD4 5 -细胞数为 94 .3 8%± 1.5 0 %。诱导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由 β ME +bFGF预诱导、β ME +bFGF诱导的S 10 0阳性细胞最多 ,可达 90 %± 4 % ,GFAP阳性细胞为 2 1%± 5 %。结论 :人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能定向诱导分化成雪旺样细胞。
- 王婧刘开彦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细胞分化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伊马替尼耐药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作为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白血病挽救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6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住院的14例IM耐药Ph(+)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allo)-HSCT的效果,其中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CML—AP)1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期(BC)10例;7例行HLA配型完全相合同胞间移植,7例行HLA配型不相合亲缘移植;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BM)加外周血干细胞(PBSC)混合移植8例,单用PBSC移植6例;10例患者给予预防或治疗性rhG—CSF动员后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完全供者型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6d和13d;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7例,Ⅲ度aGVHD2例,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4例,广泛型cGVHD6例;血液学复发9例;无早期移植相关死亡。结论联合应用多种方法预防白血病复发,HSCT可作为IM耐药Ph(+)白血病患者重要的挽救治疗选择。
- 韩伟刘开彦许兰平陈欢刘代红陈育红张晓辉张耀臣陈瑶王昱王婧陆道培黄晓军
- 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费城染色体伊马替尼耐药
- 伴EVI1高表达的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效果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及其对早期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诊治的361例AML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AML患者EVI1基因阳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并比较中危及高危伴EVI1+AML患者的临床与生物学特征及诱导缓解率,分析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影响因素。32例健康供者进行EVI1/ABL基因水平检测,确定EVI1表达的异常界值。结果:以EVI1/ABL基因定量表达≥8.0%作为EVI1的阳性表达。在361例初发AML中,EVI1+AML患者共33例(9.1%),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5(18~67)岁,中位随访期为6.6(0.7~13.2)个月。中危核型17例,包括正常核型9例,1例+8;高危核型14例,包括7例-7/7q-,4例t(v;11q23),3例inv(3)/t(3;3),2例未见分裂象。33例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为42.4%,总CR率为60.6%。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预后分层,分为中危组16例,高危组17例,无低危组患者。中危组与高危组1个疗程CR率分别为68.8%和17.6%(P=0.005),总CR率分别为81.3%和41.2%(P=0.032),复发率为7.7%和14.3%。单因素分析,高危染色体核型对1个疗程CR率及总体CR率均有影响(P=0.004、0.029)。高危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中危组(41.2%vs.6.3%,P=0.039),且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中危组(P=0.012)。结论:EVI1基因在AML中常伴中、高危核型表达,对于AML患者来说可能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伴-7/7q-、t(v;11q23)及inv(3)/t(3;3)等高危染色体核型的预后差,其1个疗程CR率及总CR率、长期生存率低,病死率高,应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段文冰宫立众贾晋松主鸿鹄赵晓甦江倩赵婷王婧秦亚溱黄晓军江浩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