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军

作品数:1,110 被引量:5,082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31篇期刊文章
  • 224篇会议论文
  • 134篇专利
  • 11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73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10篇细胞
  • 419篇干细胞
  • 412篇造血
  • 400篇造血干细胞
  • 396篇造血干
  • 359篇白血
  • 352篇白血病
  • 320篇干细胞移植
  • 310篇基因
  • 308篇造血干细胞移...
  • 254篇急性
  • 232篇异基因
  • 217篇骨髓
  • 186篇异基因造血干...
  • 149篇淋巴
  • 147篇血液
  • 147篇移植后
  • 126篇淋巴细胞
  • 125篇移植物抗宿主
  • 125篇移植物抗宿主...

机构

  • 1,056篇北京大学
  • 46篇苏州大学
  • 28篇北京医科大学
  • 2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4篇北京医科大学...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北京大学第一...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8篇山东大学
  • 7篇广东省人民医...
  • 7篇复旦大学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101篇黄晓军
  • 333篇许兰平
  • 293篇刘开彦
  • 217篇张晓辉
  • 202篇刘代红
  • 183篇陈欢
  • 182篇王昱
  • 167篇陈育红
  • 155篇韩伟
  • 149篇刘艳荣
  • 135篇江倩
  • 135篇陆道培
  • 126篇江滨
  • 118篇秦亚溱
  • 111篇路瑾
  • 100篇江浩
  • 95篇常英军
  • 93篇阮国瑞
  • 85篇赵翔宇
  • 83篇王景枝

传媒

  • 268篇中华血液学杂...
  • 111篇中华内科杂志
  • 56篇中国实验血液...
  • 52篇中国实用内科...
  • 4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7篇中华医学会第...
  • 25篇北京大学学报...
  • 16篇临床血液学杂...
  • 14篇白血病.淋巴...
  • 14篇中华器官移植...
  • 10篇中华医学会医...
  • 10篇第12届全国...
  • 9篇国际输血及血...
  • 7篇第11次中国...
  • 7篇第10届全国...
  • 6篇中国综合临床
  • 6篇中华医学信息...
  • 5篇基础医学与临...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2篇2024
  • 49篇2023
  • 55篇2022
  • 43篇2021
  • 32篇2020
  • 37篇2019
  • 29篇2018
  • 38篇2017
  • 51篇2016
  • 50篇2015
  • 51篇2014
  • 53篇2013
  • 66篇2012
  • 72篇2011
  • 57篇2010
  • 81篇2009
  • 51篇2008
  • 83篇2007
  • 31篇2006
  • 53篇2005
1,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于我所进行 HSCT 的患者148例,按照我国 IFI 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 IFI 的患者共52例,其中确诊者35例,拟诊者17例。其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400d,中位时间为62d。确诊 IFI 在移植后3、6个月及1年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6%、42.5%、48.9%。根据多因素分析,早期 IFI 的危险因素为:Ⅲ~Ⅳ度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晚期 IFI 的危险因素为:广泛型慢性 GVHD和激素的长期应用。结论具有较多危险因素的 HSCT 受者更易发生 IFI,而避免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是预防 IFI 的有效方法。
许兰平纪宇刘代红陈育红韩伟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的界值初探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血清1,3-β-D-葡聚糖(BG)浓度检测对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的意义并确定其界值。方法按我国IFI的诊断标准,采用Glucatell试剂盒对HSCT后拟诊IFI的36例患者血清标本(每周采血2次)进行BG浓度的检测(G实验)。根据临床回顾性诊断标准定义阳性和阴性病例,按不同G试验阳性标准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最终确定G试验在我国HSCT后患者IFI诊断的界值。结果按试验中所得的单次结果≥80ng/L或连续两次结果≥60ng/L作为界值,得出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分别为81.0%、81.8%、89.5%和69.2%(P=0.002),并以此作为G试验在我国HSCT后IFI诊断的界值。结论G试验在我国HSCT患者IFI诊断的界值与国外基本相同,是一种早期诊断IFI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纪宇黄晓军
关键词:侵袭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挑战及对策被引量:3
2013年
过去的10多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单倍体相合HSCT的进展、非血缘骨髓库的完善及脐血移植技术的改善,曾经困扰我们的供者来源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并呈现多样化;二是移植模式的多样性使得不同年龄层的患者能够接受不同方式的移植。三是HSCT技术的进步,如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处理等相关技术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移植的疗效。所有这些进展使得HSCT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告别了供者来源的缺乏,对移植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个性化治疗,日趋完善合并症的处理技术。与此同时,新的进展也带来了新的困惑与挑战。
黄晓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供者来源白血病复发个性化治疗CT技术
应用伊马替尼治疗老年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在化疗和干扰素时代,老年(≥60岁)被认为是Ph 阳性(Ph^+)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本文分析了伊马替尼治疗老年 Ph^+CML.慢性期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年龄对伊马替尼用药结果的影响。方法79例早慢性期(病程<1年)和82例晚慢性期(病程≥1年)Ph^+CML 患者,其中,老年患者分别占17例(21.5%)和15例(18.3%),中位年龄65(60~73)岁。
江倩陈珊珊黄晓军江滨江浩丘镜莹刘艳荣张燕秦亚溱陆道培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髓性白血病血液学毒性
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的抗菌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全球范围因恶性肿瘤而接受治疗化疗的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极为常见,不明原因的发热常是这些患者感染时的唯一表现,在未获得病原学证据之前必须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控制病情,降低重症感染的死亡率。本文综述与粒细胞减少发热相关的病原菌、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以及经验教训等。
石红霞黄晓军
关键词:粒细胞减少发热
抗真菌抢先治疗策略的发展及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引起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IFI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导致确诊后治疗的效果较差、病死率较高,尤其是侵袭性曲霉菌病的病死率更高达40%~90%。
纪宇黄晓军
关键词:抗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侵袭性曲霉菌病肿瘤患者
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合或单倍体亲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被引量:18
2006年
黄晓军刘代红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前后RAR~α/MYL融合mRNA的动态变化
1996年
应用四条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前后进行了RAR^α/MYL融合mRNA动态监测。建立的方法敏感度为0.1n,总RNA相当于在10^4-10^5个正常细胞中检出一个AML-M3细胞,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经kpnI酶切法确认。
黄晓军陈珊珊郭乃榄乐晓峰付家瑜陆道培
关键词:骨髓移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CR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验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验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经传统染色体显带分析(CBA)检测到的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n-CC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BA检测具有n-CCA的91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染色体核型和FISH检测结果。结果在91例患者中,CBA共检测到94例次非克隆性+8、5q-、-7、7q-和20q-异常,其中43例次(45.7%)经FISH验证为阳性,+8、5q-、-7、7q-和20q-的验证率分别为47.6%(30/63)、25%(2/8)、41.7%(5/12)、40%(2/5)和66.7%(4/6),FISH阳性的细胞占比为4%~90%(中位7%)。将91例患者按CBA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数目分为3组,即≥20、10~<20、<10。3组的FISH验证率分别为43.7%(31/71)、33.3%(3/9)、63.6%(7/11),未见明显差异(P>0.05)。对26例仅接受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91.7%(11/12)经FISH验证的异常持续存在,而92.9%(13/14)FISH验证为阴性的n-CCA属于一过性异常。结论约半数CBA检测到的n-CCA经FISH证实为克隆性异常,FISH验证的阳性率与CBA的中期分裂相数目无关。对于CBA检测出的n-CCA,建议通过FISH检测验证其克隆性并进行连续追踪观察。
王峥王燕琳宋文杰冯麟高露李叶黄晓军赖悦云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克隆染色体异常荧光原位杂交
一种用于定量检测IKZF1基因突变的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定量检测IKZF1基因突变的试剂盒。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定量检测IKZF1基因突变的试剂盒,由引物对和探针组成,引物对的一条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另一条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所...
阮国瑞黄晓军江滨刘开彦陈珊珊江浩刘艳荣赖悦云李玲娣冷馨黎宁
文献传递
共1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