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颖刚

作品数:171 被引量:691H指数:14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9篇机械工程
  • 2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4篇柴油
  • 104篇柴油机
  • 39篇燃烧
  • 26篇生物柴油
  • 24篇发动机
  • 21篇增压
  • 16篇直喷
  • 16篇排放特性
  • 16篇燃机
  • 16篇燃料
  • 16篇内燃
  • 16篇内燃机
  • 15篇EGR
  • 14篇海拔
  • 13篇燃烧过程
  • 11篇噪声
  • 11篇汽车
  • 10篇有限元
  • 10篇增压柴油机
  • 10篇排气

机构

  • 157篇昆明理工大学
  • 32篇天津大学
  • 5篇云南工业大学
  • 5篇温州大学
  • 5篇云南菲尔特环...
  • 4篇济宁职业技术...
  • 3篇云南机电职业...
  • 2篇昆明冶金高等...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柳州职业技术...
  • 1篇中国民航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汽车技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机械工业第六...
  • 1篇重庆小康工业...

作者

  • 171篇沈颖刚
  • 60篇陈贵升
  • 37篇申立中
  • 36篇张韦
  • 25篇毕玉华
  • 24篇颜文胜
  • 19篇翁家庆
  • 13篇陈朝辉
  • 10篇雷基林
  • 10篇舒歌群
  • 9篇范钱旺
  • 9篇李伟东
  • 8篇卫海桥
  • 7篇蒋卫东
  • 6篇陈春林
  • 6篇黄金凤
  • 6篇狄磊
  • 6篇朱文霞
  • 6篇石玲
  • 6篇郑伟

传媒

  • 17篇拖拉机与农用...
  • 17篇内燃机工程
  • 17篇内燃机学报
  • 16篇小型内燃机与...
  • 8篇内燃机
  • 8篇昆明理工大学...
  • 7篇车用发动机
  • 5篇噪声与振动控...
  • 5篇小型内燃机与...
  • 4篇汽车工程
  • 4篇内燃机车
  • 4篇农业装备与车...
  • 3篇汽车技术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润滑与密封
  • 3篇云南工业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机械设计与研...
  • 2篇昆明冶金高等...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7篇2016
  • 6篇2015
  • 1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14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4篇2004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油机运行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碳烟排放特性被引量:25
1997年
采用微机控制的大气模拟综合测控系统深入研究了柴油机运行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排放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运行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柴油机碳烟排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所获得的结论有助于解决运行在高原地区的柴油机的碳烟排放问题。
申立中沈颖刚易宁毕玉华颜文胜
关键词:柴油机
5100QB型柴油机的平衡性分析与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I DEAS三维实体造型软件的参数优化技术,建立了 5100QB农用柴油机曲轴飞轮总成的三维模型。通过对 5缸柴油机的平衡性计算,分析了现有 5缸柴油机平衡性存在的问题,并在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对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雷基林毕玉华申立中沈颖刚颜文胜
关键词:三维模型
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降低排放的试验研究
2011年
对4100QBZL型柴油机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后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OC系统能够明显降低CO、HC和碳烟的排放,平均分别降低51.5%、54.4%和24.2%,而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以及NOX的排放影响很小;在大于400℃的高温下,DOC易发生硫中毒,导致催化活性降低。
张孝武沈颖刚黄金凤
关键词: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排放特性
不同海拔地区下的自然吸气柴油机性能研究被引量:15
2001年
采用微机化大气模拟综合测量系统对自然吸气柴油机运行在不同海拔地区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海拔下的柴油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以及碳烟排放特性的关系。同时,在不同大气压力下的等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比较了动力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申立中沈颖刚毕玉华颜文胜易宁
关键词:柴油机汽车性能研究动力性
赫姆霍兹共振消声器结构参数对消声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推导基本传递矩阵建立数学模型,运用Matlab编制程序,仿真计算赫姆霍兹共振式消声器的插入损失随频率、结构参数变化的三维图。仿真结果表明:消声器共振腔体积、主管道截面积等结构参数分别对消声器共振频率和消声量有着重要影响,且对消声器设计及改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范钱旺沈颖刚翁家庆张韦陈贵升
关键词:声学传递矩阵
柴油机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和催化型颗粒捕集器装置性能评定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研究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装置的柴油机性能,探讨DOC与CDPF的净化效率和再生特性随试验循环数的变化规律,搭建了柴油机高原试验台,并按13试验循环进行了性能评定试验。结果显示,在全负荷工况下,随着试验循环数的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转矩、功率和油耗均比未装DOC和CDPF的原机略有下降。同时,在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后端,烟度和CO排放均趋向零,而NO2排放增加,NO排放减少。将第1试验循环与第13试验循环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DOC和CDPF的前端温度均比后端低,而排气后处理装置经13试验循环后仍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与原机相比,加装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发动机,经性能评定试验后的外特性有所下降,但在排气后处理装置后端的烟度和CO排放趋近于零,而NO2/NO比例随发动机转速增加先升后降。此外,DOC和CDPF的后端温度低速时上升明显,后随转速升高而降低,直至趋于稳定,而CDPF的压差随转速增加先升后降。此时,捕集效率和再生效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沈颖刚廖凭皓陈春林彭益源向亦华陈贵升
关键词:柴油机性能评价
面向桥头堡战略的区域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被引量:15
2014年
区域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加快实施云南省"桥头堡"战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从云南省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系统分析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省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宏观需求及技能需求,提出了云南省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重点,即调整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语言能力培养,并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戢晓峰罗雅婷伍景琼税文兵沈颖刚
关键词:国际物流人才桥头堡
B20小桐子生物柴油发动机台架及整车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小桐子生物柴油作为优质的柴油代用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较好的社会效益,将对保障石油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业和制造业发展等方面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本文用小桐子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及整车性能试验,为云南省大规模推广使用生物柴油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生物柴油研究的状况和小桐子生物柴油的理化特性,分别以0#柴油和小桐子油为来源制成的B20生物柴油作为燃料,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19TCI高压共轨电控增压柴油机为研究机型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并以搭载D19TCI高压共轨电控增压柴油机的东风轻卡为研究车型进行了道路性能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对发动机和整车燃用B20生物柴油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进行分析评价。
郭宇辰沈颖刚
关键词:发动机
基于噪声主动控制方法的非稳态车内声品质优化研究
2010年
首先对16辆各种型号的轿车进行了加速条件下车内噪声样本的采集,通过噪声信号的主客观分析研究,得出主观评价结果与客观物理参量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加速状态下响度、尖锐度及粗糙度是影响车内声品质的主要因素。而后,对声品质最差的7号车运用噪声主动控制方法进行车内噪声优化实验,通过对比发现,车内噪声的响度、尖锐度及粗糙度都有明显的减少。将数据代入声品质客观计算模型,同时进行主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其评分等级从16级降至12级,从而证明了噪声主动控制方法能有效提高加速条件下车内噪声的声品质。
黄灿银沈颖刚
关键词:车内噪声主观评价
高原环境压缩比及EGR耦合LIVC对柴油机性能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基于某两级增压柴油机,建立一维热力学模型,研究高原环境压缩比、EGR耦合LIVC对柴油机性能和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压缩比,4 km海拔,随晚关角度增大,热效率及扭矩增大,NO_(x)排放大幅降低;在相同晚关角度下,随压缩比增大,热效率及扭矩增大,NO_(x)排放略有增加。高压缩比,引入EGR率相同且小于15%时,增大晚关角度使扭矩、热效率增大,BFSC与NO_(x)排放降低;引入EGR率相同且大于15%时,增大晚关角度导致扭矩、热效率降低;当NO_(x)原始排放较高时(大于2.0 g·kW^(-1)·h^(-1),国V法规ESC限值),随晚关角度增大,等NO_(x)条件下BSFC降低,采用LIVC策略有利于改善NO_(x)-BSFC之间的trade-off关系;但随NO_(x)的进一步降低(尤其小于0.4 g·kW^(-1)·h^(-1),国Ⅵ法规WHSC限值),采用LIVC策略会导致NO_(x)-BSFC之间的Trade-off关系显著变差。
陈贵升李靓雪李冰黄震沈颖刚
关键词:压缩比EGR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