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瑞青

作品数:1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星际
  • 8篇恒星
  • 6篇恒星形成
  • 6篇分子
  • 5篇星际介质
  • 5篇谱线
  • 5篇脉泽
  • 5篇CO
  • 4篇射电
  • 4篇水脉泽
  • 3篇星际分子
  • 3篇望远镜
  • 3篇恒星形成区
  • 3篇J
  • 2篇射电观测
  • 2篇射电望远镜
  • 2篇天体
  • 2篇天体物理
  • 2篇谱线观测
  • 2篇彗星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国...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紫...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8篇毛瑞青
  • 9篇裴春传
  • 7篇韩溥
  • 7篇曾琴
  • 6篇雷成明
  • 4篇吕静
  • 3篇徐之材
  • 3篇吴月芳
  • 2篇曾琴
  • 2篇江治波
  • 2篇陈亚峰
  • 2篇姚永强
  • 2篇杨戟
  • 1篇向德琳
  • 1篇吴月芳
  • 1篇唐歌实
  • 1篇周玉兰
  • 1篇姬慧荣
  • 1篇孙锦
  • 1篇孙金江

传媒

  • 3篇天文学报
  • 3篇紫金山天文台...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中国科学(A...
  • 2篇天文学进展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区域水脉泽的搜寻
1995年
本文描述了1993年使用13.7m射电望远镜对一些水脉泽的观测搜寻,而这些脉泽源是根据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对一批恒星脉浑源进行的红外观测而挑选出来的。
吴月芳吕静雷成明毛瑞青孙金江张华伟韩溥
关键词:星际分子射电观测水脉泽红外观测射电望远镜
恒星形成区H_2O对脉泽的观测与研究
1995年
We observed 82 H2O masers with outflow in September 1992 through October 1993.Analysis of these 0bservational data is given.
吴月芳韩博M.MillerN.Miller吕静毛瑞青孙金江
关键词:星际分子射电观测水脉泽外向流红外观测
CO67-186μm谱线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9年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1(v = 0 ,J= 0 能级的能量为0) 的全部能级,即v = 0 、J= 0 -50 ,v = 1 、J= 0 - 37 和v = 2 、J= 0 - 17 的107 个能级.计算表明CO 谱线的流量相对值对于上能级转动量子数Ju 的分布函数,是该谱线发射区物理条件的良好探针.IRC+ 10216 的CO远红外发射线主要由中央星激发形成,而AFGL2688 和NGC7027 区则是因温暖和致密的冲击气体所致.对ISO 首次数据涉及的其他天体的CO 谱线激发机制,也作了一些讨论。CO 的谱线是在67 - 186 μm 波段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
毛瑞青曾琴陈亚峰裴春传缪源
关键词:谱线形成红外辐射星际介质天体物理
13.7米射电望远镜谱线观测系统的稳定性与观测时间的优化使用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介绍紫金山天文台青海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谱线观测系统稳定性的测试,并讨论如何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最佳观测模式与积分时间,以提高望远镜的使用效率。
毛瑞青
关键词:射电望远镜谱线观测
星际甲醇6.6GHz脉泽源及其环境被引量:2
2002年
通过对6.6 GHz甲醇脉泽(Maser)源及其环境——分子云核和分子云外围的研究来增进对大质量恒星的形成的理解.以理论计算结果拟合6.6GHz 51-60 A+和107 GHz 31.4。A+两条甲醇谱线的观测数据,研究甲醇脉泽或热线形成区的物理特征.计算确认甲醇6.6GHz线的Ⅱ型脉泽特征,其流量密度的峰值随外场的加强而递增.密度过高会导致脉泽向热线的转化.计算表明甲醇6.6 GHz发射线在外场为150~300 K,密度不高于107cm-3时均为脉泽,而甲醇107 GHz线在外场为210~300 K,密度不高于3×106cm-3才是脉泽,且强度远低于甲醇6.6 GHz脉泽.涉及的6个源,6.6 GHz线均为脉泽;107 GHz线除在CepA中是脉泽外,在其他5个源中均为热线.计算表明6.6GHz脉泽是如此的强,它的生成所要求的物理条件(例如外场、密度及动力学参数等)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物理条件相吻合,使其被认为是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相关的最显著的现象.NH3的(1,1),(2,2),(3,3)和(4,4)4条反演线的同时、同仪器观测和计算提示:甲醇脉泽形成区的温度与密度均高于NH3谱线形成区.加上对CO(1-0)线观测得到的|Vlsr(CO)|>IVlsr(NH3)|>|Vlsr(CH3OH 6.6GHz脉泽)|之共同特性,反映了由于附近剧变而被激发的CH3OH 6.6GHz脉泽所载气体流,在分子云核和分子云外围继续发展的势态.
曾琴毛瑞青裴春传
关键词:大质量恒星分子云恒星形成
海尔-波普彗星的CO(J=1-0)谱线的观测
2000年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 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于 1996年 12月 10日至 1997年 1月2日和 1997年 3月 2 5日至 4月 4日对海尔 -波普彗星CO分子J =1- 0转动跃迁谱线 (频率为115 .2 712 0GHz)进行了观测。观测谱线表明 ,CO分子相对于地心的速度比彗星整体相对于地心的速度要小些 ,即有蓝移现象。这反映了CO分子是由该彗星迎着太阳的面以一定的速度产生的。从观测谱线中还初步估算了该彗星CO分子的产生率。
裴春传曾琴毛瑞青周玉兰陈亚峰韩溥雷成明徐之材
关键词:海尔-波普彗星CO分子
小质量恒星形成的研究
杨戟江治波王敏孙成华黄树频王红池毛瑞青陈亚峰姚永强邓李才陈建生赵冰
在具有高准直喷流的原恒星HH111周围发现了动态下落的直接证据,并确定了动态下落盘的旋转方向。研究了HH111, HH34, HH30, 和HH211等4个低质量原恒星周围的盘和拱星结构;用青海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对这...
关键词:
关键词:恒星形成
星际H2分子的直接与间接研究
曾琴裴春传毛瑞青陈亚峰韩溥周玉兰徐之材雷成明陈激Y.MiaoL.E.Snyder缪源
通过CO分子对H_2作了下述研究工作:配合青海毫米波望远镜投入运转,通过对12CO及13CO(J=1-0)线的观测,研究恒星形成区和海尔-波普彗星。使用红外卫星ISO公布的数据,通过理论计算,对此问题作了探讨,进而对毫米...
关键词:
关键词:星际介质恒星形成区原子分子物理
W51A的谱线与连续谱研究——CO,NH_3谱线与3mm连续谱被引量:1
2001年
以研究星系旋臂上大质量星形成区为目的 ,对W5 1IRS1为中心的 5′×4′(约等于 1 1pc× 9pc)天区的 3.4mm的连续谱和CO(J =1 0 )线作观测 ,并对NH3(1 ,1 ) ,(2 ,2 ) ,(3,3)和 (4,4)四反演线作同时观测 .氨分子的谱形分析和辐射转移统计平衡计算结果表明 ,在波长 3.4mm连续谱的W5 1IRS1 ,IRS2以及 (e1 /e2 )源中心方向的NH3反演线谱有来自HⅡ区前的氨分子的相对发射线红移的吸收特征 ;由东部边缘区向中心 ,有密度 3~ 1 0倍的递增趋势 ,进一步显示了光学不可见的分子云核的塌缩现象 .在以IRS1为中心 40″为半径的圆内的各个射电、近 (远 )红外、UCHⅡ源所形成的外场辐射对区内分子 (例如NH3)的激发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CO(J =1 0 )的谱形在此圆区内由东到西发生由不对称的双峰 (约等于 6 0 ,6 8km·s-1)转化为三峰 ,即与致密电离氢区G49.4 0 .3成协的约等于 5 3km·s-1分量亦在谱线上呈现 .可见 40″圆区内有明显的大质量星形成的各种活动迹象 .
裴春传毛瑞青曾琴
关键词:连续谱谱线观测
若干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与^(13)CO(J=1-0)观测被引量:1
1997年
首次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若干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和^(13)CO(J=1—0)分子辐射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各自中心位置的谱线轮廓。作为一个实例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对分子云^(12)CO(J=1—0)和^(13)CO(J=1—0)谱线的综合分析与计算得到云中的物理参数。
毛瑞青曾琴韩溥雷成明
关键词:恒星星际分子分子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