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琴

作品数:2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分子
  • 8篇星际
  • 6篇星际分子
  • 6篇CH
  • 5篇谱线
  • 5篇恒星
  • 5篇CO
  • 4篇天体
  • 4篇天体物理
  • 4篇恒星形成
  • 3篇原子
  • 3篇原子分子
  • 3篇原子分子物理
  • 3篇速率系数
  • 3篇分子物理
  • 3篇分子云
  • 3篇J
  • 2篇星际介质
  • 2篇遥感
  • 2篇宇宙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国...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名古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2篇曾琴
  • 14篇裴春传
  • 7篇毛瑞青
  • 2篇徐之材
  • 2篇裴立本
  • 2篇雷成明
  • 2篇刘长盛
  • 2篇马红君
  • 2篇韩溥
  • 1篇李波
  • 1篇缪源
  • 1篇杨戟

传媒

  • 7篇天文学报
  • 6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中国科学(A...
  • 2篇中国科学(G...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天文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际甲醇6.6GHz脉泽源及其环境被引量:2
2002年
通过对6.6 GHz甲醇脉泽(Maser)源及其环境——分子云核和分子云外围的研究来增进对大质量恒星的形成的理解.以理论计算结果拟合6.6GHz 51-60 A+和107 GHz 31.4。A+两条甲醇谱线的观测数据,研究甲醇脉泽或热线形成区的物理特征.计算确认甲醇6.6GHz线的Ⅱ型脉泽特征,其流量密度的峰值随外场的加强而递增.密度过高会导致脉泽向热线的转化.计算表明甲醇6.6 GHz发射线在外场为150~300 K,密度不高于107cm-3时均为脉泽,而甲醇107 GHz线在外场为210~300 K,密度不高于3×106cm-3才是脉泽,且强度远低于甲醇6.6 GHz脉泽.涉及的6个源,6.6 GHz线均为脉泽;107 GHz线除在CepA中是脉泽外,在其他5个源中均为热线.计算表明6.6GHz脉泽是如此的强,它的生成所要求的物理条件(例如外场、密度及动力学参数等)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物理条件相吻合,使其被认为是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相关的最显著的现象.NH3的(1,1),(2,2),(3,3)和(4,4)4条反演线的同时、同仪器观测和计算提示:甲醇脉泽形成区的温度与密度均高于NH3谱线形成区.加上对CO(1-0)线观测得到的|Vlsr(CO)|>IVlsr(NH3)|>|Vlsr(CH3OH 6.6GHz脉泽)|之共同特性,反映了由于附近剧变而被激发的CH3OH 6.6GHz脉泽所载气体流,在分子云核和分子云外围继续发展的势态.
曾琴毛瑞青裴春传
关键词:大质量恒星分子云恒星形成
CO67-186μm谱线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9年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1(v = 0 ,J= 0 能级的能量为0) 的全部能级,即v = 0 、J= 0 -50 ,v = 1 、J= 0 - 37 和v = 2 、J= 0 - 17 的107 个能级.计算表明CO 谱线的流量相对值对于上能级转动量子数Ju 的分布函数,是该谱线发射区物理条件的良好探针.IRC+ 10216 的CO远红外发射线主要由中央星激发形成,而AFGL2688 和NGC7027 区则是因温暖和致密的冲击气体所致.对ISO 首次数据涉及的其他天体的CO 谱线激发机制,也作了一些讨论。CO 的谱线是在67 - 186 μm 波段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
毛瑞青曾琴陈亚峰裴春传缪源
关键词:谱线形成红外辐射星际介质天体物理
星际型CH_3CN-H_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的理论计算被引量:2
1995年
利用IOS近似模型,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E型CH3CN-H2含超精细能级的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其温度范围是20K-140K。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裴春传曾琴
关键词:星际分子速率系数
星际分子谱中的核四极矩超精细结构
1990年
星际分子中的主要成份是1H,12C,14O,32S,28Si,其中14N核有不为零的四极矩。含氮星际分子谱的四极矩劈裂在某些源可以分辨。超精细伴线比例的测量提供重要的天体物理信息。在各超精细伴线(F→F')的激发温度TexF-F'互相相等的假设(即局部热平衡LTE假设)下,HCN和HC3NJ=1—0超精细伴线比R与光深τ有如下的关系:
曾琴
关键词:星际分子四极矩超精细结构激发温度氨分子
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宇宙物质的基础科学被引量:1
1997年
艹勾清泉教授所从事、发展和传授的原子、分子结构理论在天体物理、天体化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以及极端条件物理的发展中起到基础理论的重要作用。
曾琴
关键词: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物质
分子云核与恒星形成区的良好探针-CH_3CN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作者通过对猎户座KL区的观测、分析与计算,阐明CH3CN分子转动谱线系作为分子云核与恒星形成区探针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并对观测该线系所需要的仪器条件进行了讨论.
曾琴裴春传
关键词:分子云恒星形成区星际分子CH3CN探针
前沿与基础——宇宙物质和过程的研究与原子分子物理被引量:2
1998年
原子、分子是物质结构的第一个微观层次,是通向下两个微观层次———原子核和粒子的大门.原子分子物理在宇宙物质和过程的研究中起到基础理论的重要作用,而宇宙物质和过程的前沿研究则向原子分子物理提供了许多新的生长点.
曾琴
关键词:原子分子物理宇宙物质
海尔-波普彗星的CO(J=1-0)谱线的观测
2000年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 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于 1996年 12月 10日至 1997年 1月2日和 1997年 3月 2 5日至 4月 4日对海尔 -波普彗星CO分子J =1- 0转动跃迁谱线 (频率为115 .2 712 0GHz)进行了观测。观测谱线表明 ,CO分子相对于地心的速度比彗星整体相对于地心的速度要小些 ,即有蓝移现象。这反映了CO分子是由该彗星迎着太阳的面以一定的速度产生的。从观测谱线中还初步估算了该彗星CO分子的产生率。
裴春传曾琴毛瑞青周玉兰陈亚峰韩溥雷成明徐之材
关键词:海尔-波普彗星CO分子
W51A的谱线与连续谱研究——CO,NH_3谱线与3mm连续谱被引量:1
2001年
以研究星系旋臂上大质量星形成区为目的 ,对W5 1IRS1为中心的 5′×4′(约等于 1 1pc× 9pc)天区的 3.4mm的连续谱和CO(J =1 0 )线作观测 ,并对NH3(1 ,1 ) ,(2 ,2 ) ,(3,3)和 (4,4)四反演线作同时观测 .氨分子的谱形分析和辐射转移统计平衡计算结果表明 ,在波长 3.4mm连续谱的W5 1IRS1 ,IRS2以及 (e1 /e2 )源中心方向的NH3反演线谱有来自HⅡ区前的氨分子的相对发射线红移的吸收特征 ;由东部边缘区向中心 ,有密度 3~ 1 0倍的递增趋势 ,进一步显示了光学不可见的分子云核的塌缩现象 .在以IRS1为中心 40″为半径的圆内的各个射电、近 (远 )红外、UCHⅡ源所形成的外场辐射对区内分子 (例如NH3)的激发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CO(J =1 0 )的谱形在此圆区内由东到西发生由不对称的双峰 (约等于 6 0 ,6 8km·s-1)转化为三峰 ,即与致密电离氢区G49.4 0 .3成协的约等于 5 3km·s-1分量亦在谱线上呈现 .可见 40″圆区内有明显的大质量星形成的各种活动迹象 .
裴春传毛瑞青曾琴
关键词:连续谱谱线观测
猎户座IRc2的正、仲水脉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对猎户座IRc2的正、仲水脉泽区的物理条件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动能温度600K左右,尘埃温度低于350K,密度约10^(8±0.5)cm^(-3)和水对氢分子相对丰度与速度梯度比为4×10^(-9)pcskm^(-1)的条件下,仲水3_(13)—2_(20),5_(15)—4_(22)及正水6_(16)—5_(23),4_(14)—3_(21)脉泽可能同时呈现。这个区域的水丰度约为4×10^(-6)。热尘埃并不使脉泽加强,碰撞抽运是激发星际水脉泽的一个可能机制。高密度下,准共振碰撞效应的计入可以解释6_(16)—5_(23)脉泽的高亮温度。
曾琴
关键词:恒星水脉泽猎户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