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德春 作品数:84 被引量:1,428 H指数:16 供职机构: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2010-2012年辽宁省18岁以上居民饮酒行为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18岁及以上居民的饮酒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筛选4609名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辽宁省成年居民在调查前12个月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和文化程度饮酒状况。结果辽宁省成年居民饮酒率为35.30%,男性(56.45%)高于女性(19.21%),农村(43.41%)高于城市(29.27%),18~44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饮酒率最高,分别为41.43%和40.37%,饮酒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1;χ^2=11.97,P<0.01)。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为19.90g,男性(26.33g)高于女性(5.52g),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文化程度提高而减少(F=6.64,P<0.01)。男、女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日均酒精摄入量最低,分别为18.00g和1.99g。不同年龄组间,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3,P<0.01)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日均酒精摄入量45~59岁最高,为30.59g;女性≥60岁最高,为7.04g。男性每天饮酒者占41.81%,而女性主要以<1次/月为主,占39.76%。男性饮酒者中过量饮酒率、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35.14%、12.90%和13.61%;女性过量饮酒率、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10.14%、3.18%和3.38%。结论辽宁省成年居民饮酒现况不容乐观,为避免和减少与饮酒有关疾病、伤害的发生,应对不同饮酒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有助于降低不良饮酒行为所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和社会影响。 李欣 栾德春 任时 崔玉丰 于欣 马成鑫 丛源 李绥晶关键词:成年居民 饮酒行为 过量饮酒 辽宁省城乡居民饮酒行为现况 目的分析2002-2012年辽宁省居民饮酒行为的变化趋势。方法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辽宁地区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饮酒率、饮酒量,过量饮酒率和危险饮酒... 丛源 李绥晶 栾德春 任时 李欣 刘钟梅我国市售饮料中游离糖含量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我国市售饮料中游离糖及其单体的含量,为游离糖摄入及其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国饮料行业产销量并结合地理分布,2015年采集9类饮料样品共计708份;根据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2000.17方法,以高效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其中的单糖和二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半乳糖)含量。结果 708份饮料样品中游离糖含量均值为8.4 g/100 g,其中固体饮料中游离糖含量达41.2 g/100 g,除固体饮料外,果蔬汁类饮料(10.6 g/100 g)、碳酸饮料(9.2 g/100 g)游离糖平均含量较高。葡萄糖含量最高的三类饮料分别为果蔬汁类饮料、碳酸饮料和风味饮料;果糖含量最高的三类饮料分别为碳酸饮料、果蔬汁类饮料和风味饮料;固体饮料、咖啡饮料、蛋白饮料、植物饮料蔗糖含量高于其他种类饮料。36.3%(257/708)的饮料中游离糖含量>10 g/100 g。果蔬汁类饮料(61.8%,89/144)、碳酸饮料(52.8%,84/159)和风味饮料(41.7%,5/12)中游离糖含量>10 g/100 g的比例位居前三位。结论 2015年我国市售饮料中游离糖含量普遍较高,其中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中游离糖含量高于其他饮料。 刘玉洁 史末也 潘峰 李国辉 栾德春 刘爱东 李宁 李建文关键词:饮料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种类及家长的影响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种类及其家长的影响,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9 221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饮料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最常饮用的饮料前5位是奶类(60.5%)、碳酸饮料(37.0%)、果蔬汁饮料(31.0%)、功能饮料(26.9%)和鲜榨果蔬汁(22.5%),不同性别和学段的学生饮用的饮料种类不同。学生与家长的饮料消费行为正相关(r=0.152,P<0.01)。小学生受家长影响的因素较多,包括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以及家长的饮料消费行为。男生主要受家庭经济水平影响,女生主要受家长文化程度影响。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学生越容易消费鲜榨果蔬汁。相对于小学,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消费鲜榨果蔬汁的OR(95%CI)值分别为1.344(1.168~1.546)和1.439(1.273~1.627);相对于家庭经济水平低,水平为中、高的学生消费鲜榨果蔬汁的OR(95%CI)值分别为1.321(1.151~1.515)和2.075(1.604~2.683)。结论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以奶类为主,饮用碳酸饮料的中学生仍占有较高比例。应制定干预策略,着重考虑学生的性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 丁彩翠 郭海军 宫伟彦 袁帆 栾德春 刘伟佳 吴晓旻 李晓辉 刘爱玲关键词:饮料 健康教育 富含维生素D食物及户外活动与认知功能关系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索在中国饮食模式和户外活动方式下,维生素D与人群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2017年6-9月在辽宁省4个城市抽取1115名≥60岁老年人,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筛查,同时收集过去富含维生素D食物摄入习惯和户外活动行为等信息。使用聚类分析分别将人群富含维生素D食物摄入习惯和户外活动行为分为低、中、高3组,分析其与人群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低维生素D组人群MMSE评分[(25.7±3.3)分]低于中、高维生素D组[分别为(26.1±3.3和26.4±2.9)分](F=4.42,P<0.05),低户外活动组人群MMSE评分[(25.4±3.2)分]低于中、高户外活动组[分别为(26.5±3.2和26.4±3.0)分](F=17.08,P<0.01)。控制年龄、教育程度等认知功能的其他影响因素后,富含维生素D食物摄入、户外活动的单独效应仍然存在,高维生素D食物摄入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OR=0.62,95%CI=0.46~0.83),高户外活动也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OR=0.69,95%CI=0.49~0.98)。结论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食物和增加有效日光暴露的户外活动有利于预防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 栾德春 高倩 崔玉丰 马成鑫 任时 李绥晶关键词:老年人 维生素D 户外活动 辽宁省居民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和收入水平居民的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方法:利用2002年和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年份辽宁省居民饮奶率、饮奶量及奶类所提供钙的变化。结果:辽宁省居民饮奶率为22.5%,城市是农村的7倍(35.8%VS 5.1%),女性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和收入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为34.10±81.4g/d,城市是农村9.6倍(55.8±99.1g/d VS 5.8±32.0g/d),高收入组是低收入组的2倍(53.4±85.7g/d VS 26.2±70.8g/d);饮奶者饮奶量平均为151.9±107.8g/d,其中农村饮奶者奶类摄入量最低,为114.6±89.2g/d;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为160.9±116.1g/d。同2002年相比,居民饮奶率增长了21.6%(18.5%VS 22.5%)。其中农村和低收入组增长幅度较大,饮奶率分别增加了1.7倍(1.9%VS 5.1%)和1.1倍(8.7%VS 18.0%);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基本持平,农村奶类摄入量虽然增加了近1倍(5.8±32.0g/d VS 2.9±23.9g/d),但仍处于最低水平。居民膳食钙平均每日摄入量为357.3±207.6mg/d,饮奶者钙的摄入量为非饮奶者1.6倍(506.8±224.1mg/d VS 313.9±180.8mg/d),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收入水平中饮奶者钙的摄入量是非饮奶者1.5~2.0倍。饮奶者和非饮奶者钙摄入量小于EAR人群,比例分别为89.2%和96.3%,非饮奶者钙摄入不足的风险是饮奶者的1.1倍。同时,居民钙摄入量达到和超过RNI人群,比例仅为2.2%,饮奶者和非饮奶者钙摄入量达到和超过RNI人群,比例分别为4.4%和1.6%,饮奶者是非饮奶者的2.8倍。结论:10年间辽宁省居民饮奶率虽然上升,但饮奶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影响了居民膳食钙的供给,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饮奶状况亟待解决。 李欣 栾德春 刘鈡梅 金旭伟 石铁跃 刘向军 王瑞珊 李卓芳 李绥晶关键词:钙 EAR 中国居民健身活动的描述性分析 被引量:28 2006年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健身活动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66682人(男性32287,女性34395)的健身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为15.7%,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27.5%)明显高于农村居民(11.1%),城市、农村18岁~组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我国居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占8.0%,偶尔参加健身活动占7.7%,城市分别为16.8%,10.7%,农村分别为4.5%,6.6%。城市居民经常参加、偶尔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6岁~、13岁~组居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低于偶尔参加的比例,18岁~、45岁~、60岁~组居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高于偶尔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结论我国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较低,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体力活动指南,以提高我国居民体力活动水平,促进健康。 马冠生 栾德春 李艳平 胡小琪 刘爱玲 崔朝辉 孔灵芝 杨晓光关键词:营养 健身 2014年中国四城市中小学生父母身体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父母身体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基础上调整设计问卷,2014年对沈阳、广州、成都和武汉市的12 501名中小学生父母每周身体活动的天数、每天活动的时间、静态活动时间等身体活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地区、学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小学生父母身体活动和静态活动的影响。结果四城市中小学生父母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为58.3%,55.7%学生父母每天静态活动时间2 h及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小学生父母相比,初高中学生父母身体活动不足的风险[OR_初=0.796(95%CI 0.728~0.869),OR_高=0.746(95%CI 0.683~0.815)]和静态活动时间2 h及以上的风险[OR_初=0.823(95%CI 0.750~0.904),OR_高=0.788(95%CI 0.712~0.872)]降低。与小学文化程度相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家长身体活动不足的风险[OR=1.288(95%CI 1.107~1.497)]和静态活动时间2 h及以上的风险[OR=1.303(95%CI1.120~1.515)]增加。与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比,农牧业/设备操作人员身体活动不足的风险[OR=0.755(95%CI 0.634~0.899)]及每天静态活动2 h及以上的风险[OR=0.731(95%CI 0.617~0.867)]降低。结论四城市中小学生父母身体活动水平不足的比例及静态活动时间2 h及以上的比例较高。地区、学生学段、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对身体活动水平及静态活动时间均有影响。 袁帆 郭海军 陈征 栾德春 李晓辉 吴晓旻 郭重山 刘爱玲关键词:父母 身体活动 2002-2012年辽宁省体力活动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2002-2012年辽宁省居民体力活动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政策、指导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辽宁地区调查... 丛源 李绥晶 栾德春 任时 李欣 刘钟梅2017—2018年中国大城市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消费状况分析 2022年 目的 了解2017—2018年我国大城市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消费状况,为制定营养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7—2018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个大城市选取12 173名18岁及以上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非连续3 d24 h回顾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对象蛋类食物消费率和消费量,采用χ~2检验与秩和检验比较消费率和消费量的差异。结果 2017—2018年我国大城市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消费率为72.9%(8 875/12 173),全人群蛋类食物平均消费量为28.1 g/d(P25:0,P50:20.5 g/d,P75:43.9 g/d,P95:78.3 g/d),消费人群平均消费量为38.6 g/d(P25:17.6 g/d,P50:33.3 g/d,P75:51.3 g/d,P95:86.9 g/d)。高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和东部地区的居民,蛋类食物的消费率和消费量较高。蛋类食物消费低于膳食推荐摄入量(40 g/d)的人群比例为71.5%(8 705/12 173),满足推荐摄入量(40~50 g/d)的人群比例为9.9%(1 201/12 173)。结论 蛋类食物在我国大城市成年居民中的消费较为普遍,但人均消费量相对不足。建议针对蛋类食物的营养知识进行宣教科普,适量提高我国居民蛋类食物的消费量。 潘峰 张彤薇 毛伟峰 赵方蕾 栾德春 李建文关键词:大城市 成年居民 消费率 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