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素玮

作品数:37 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脓毒
  • 10篇休克
  • 9篇脓毒症
  • 7篇预后
  • 7篇感染性
  • 6篇脓毒性
  • 6篇感染性休克
  • 5篇通气
  • 5篇重症
  • 5篇机械通气
  • 4篇术后
  • 4篇脓毒症患者
  • 4篇细胞
  • 4篇患者预后
  • 3篇动脉
  • 3篇肾损
  • 3篇左心
  • 3篇肝素
  • 2篇导管
  • 2篇多器官功能

机构

  • 18篇大连医科大学...
  • 10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大连市友谊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6篇李素玮
  • 20篇万献尧
  • 6篇刘大为
  • 6篇王小亭
  • 6篇张永利
  • 5篇陈秀凯
  • 4篇李青栋
  • 4篇张宏民
  • 4篇柴文昭
  • 3篇韩丽丽
  • 3篇杨荣利
  • 3篇邓秋明
  • 3篇陈爱和
  • 3篇尚东
  • 2篇周峻峰
  • 2篇张格睿
  • 2篇石岩
  • 2篇芮曦
  • 2篇张昊
  • 2篇秦永新

传媒

  • 7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医学与哲学(...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卫生资源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脓毒症微循环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系统,其的主要组成结构包括排列在微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管腔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成分,微循环的灌注受肌源性、神经性、体液代谢性因素调节.早期的研究受监测手段的影响针对微循环的观察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微循环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对脓毒症微循环的观察更为直观[1-2].
张永利李素玮
关键词:微循环障碍脓毒症监测技术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内壁
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常需于ICU内呼吸机辅助通气,多数患者在12~24小时内可完全脱机,但部分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出现撤机困难。本文就我院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小时的病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10...
周峻峰韩丽丽李素玮万献尧
关键词:体外循环机械通气预后
文献传递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应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54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PT、PLT、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并记录出血倾向;记录两组患者住ICU时间...
邓秋明陈爱和尚东秦永新李素玮万献尧
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5年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随病情进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心肌损伤则是脓毒症重要并发症.脓毒症早期即存在心肌损伤,包括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射血分数降低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循环心肌抑制因素(如细菌毒素、细胞因子及补体系统等)、心肌自身因素(如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一氧化氮产生及钙稳态失衡)及自主神经失调等方面.现就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耿丽娟李素玮张永利万献尧
关键词:心肌损伤脓毒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舒张功能障碍
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ICU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7年10月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的病例共35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肌酐及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输血量,术后生命体征、肌酐、24 h引流量、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脱机死亡12例(34.29%),成功脱机并转出ICU23例(65.71%),两组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和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断流时间和血浆输入量,术后APACHEⅡ评分、肌酐、APTT、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射血分数(OR=0.797 3,95%CI0.641 7~0.990 6)和术后APACHEⅡ评分(OR=1.858 8,95%CI1.107 1~3.121 0)是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病死率较高,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射血分数及术后APACHEⅡ评分,心脏手术前应详尽评估患者病情,完善围手术期的监护治疗。
周峻峰韩丽丽李素玮万献尧
关键词:体外循环机械通气撤机预后
大连地区重症医学发展概况调查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现状,为大连地区重症医学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重症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分别收集大连地区2011年11家及2015年17家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资源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015年各ICU床位数、ICU床位数/医院总床位数、ICU单间数/ICU床位数、ICU医师数/ICU床位数比值、ICU护士数/ICU床位数比值分别为(19.00±12.99)张、(1.74±1.23)%、(16.64±19.51)%、(0.56±0.34)、(1.92±0.47),与2011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大连地区三级医院的ICU医师数/ICU床位数比值与2011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5年,大连地区ICU医师职称以主治医师为主(33.33%)、文化程度以硕士为主(58.93%)。(3)ICU管理模式以封闭式为主(94.12%)。(4)所有ICU均配备床旁监护仪、有创呼吸机、抗栓泵、除颤仪,但其他设备部分ICU配置不足。(5)2015年开展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床旁超声技术及进行APACHEⅡ评分的单位的比例较2011年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技术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床旁心脏起搏、高频通气(HFV)、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项目则开展率较低。结论 :大连地区重症医学科建设较前已有长足发展,但距国家标准仍存在差距,在床位数、医护队伍、设备、技术技能方面亟待提高。
代晓明李素玮张格睿万献尧
关键词:重症医学
严重脓毒症患者首次细菌培养结果与降钙素原关系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严重脓毒症患者首次细菌培养结果与降钙素原的定量关系,为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依据不同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经验抗感染治疗提供提示.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1日到2...
李青栋邱伟明李素玮万献尧
血糖和血压切割点影响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2006年
目的比较代谢综合征(MS)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及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NCEP-ATPⅢ)的诊断标准对健康体检对象的MS检出率的异同,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776例体检人员为对象,比较三种标准诊断能力的差异,分析单项指标切割点值对诊断率的影响。结果以IDF、CDS、NCEP-ATPⅢ的MS诊断标准,MS患病率分别为22.7%、14.9%、13.3%,IDF标准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DS和NCEP-ATPⅢ标准(P=0.000);CDS标准若下调空腹血糖和血压切割点可提高诊断率至19.5%(P=0.000)和19.2%(P=0.001)。结论IDF标准能诊断更多的MS,影响CDS标准诊断率的主要因素是空腹血糖和血压切割点。
李玲张毅李素玮王贵新刘聪王艳军岳桂英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与脉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脉压(P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ICU连续收治的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68例.记录入室休克复苏24h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乳酸及28d生存状况...
李素玮万献尧
降钙素原早期变化率在评估复杂性腹腔感染术后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术后降钙素原(PCT)的变化规律,探索其在评估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因复杂性腹腔感染接受手术治疗而入住ICU的患者,在术后第1周逐日测定血PCT,比较感染成功控制组和控制不良组间PCT的变化规律以及PCT早期变化在预测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 101例符合入选标准,67例满足最终分析,其中成功控制感染组44例,控制不良组23例,最终死亡7例,均为控制不良组。成功控制感染组与控制不良组术后前3 d的PCT均高于正常水平且组间无差异,分别为6.17比7.80、4.48比6.47和3.70比6.16 pg/L(P>0.05);两组间72 h PCT的变化率差异显著,为46.8%比2.1%(P=0.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72 h PCT的变化率(OR=5.1,95%CI 2.1~7.7,P=0.019)及APACHEⅡ评分(OR=3.4,95%CI 1.8~6.8,P=0.031)是感染控制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CT变化率预测成功控制感染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_(ROC))为0.889,特别是对72 h APACHEⅡ评分仍>1 5分的患者,预测能力进一步提高,AUC_(ROC)为0.955(P=0.000)。结论手术后患者PCT普遍升高,72 h PCT的变化率有助于临床判断感染控制情况,特别是在严重感染的患者中,优于PCT绝对值及传统指标。
石岩徐英春杜微芮曦刘晔王瑶李素玮
关键词:降钙素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