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意兰

作品数:54 被引量:308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登革热
  • 11篇疫情
  • 9篇病毒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7篇食品
  • 4篇登革病毒
  • 4篇肾综合征
  • 4篇肾综合征出血...
  • 4篇输入性
  • 4篇综合征
  • 4篇综合征出血热
  • 4篇发病
  • 4篇出血热
  • 3篇亚运会
  • 3篇恙虫病
  • 3篇污染
  • 3篇广州亚运
  • 3篇广州亚运会
  • 3篇病例

机构

  • 52篇广州市疾病预...
  • 4篇广东药学院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胸科医...
  • 1篇罗湖区疾病预...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李意兰
  • 26篇景钦隆
  • 21篇罗雷
  • 20篇杨智聪
  • 16篇曹庆
  • 14篇肖新才
  • 11篇陈宗遒
  • 10篇魏跃红
  • 9篇张周斌
  • 8篇陈纯
  • 8篇李晓宁
  • 7篇李美霞
  • 6篇蒋力云
  • 6篇林晓华
  • 6篇何洁仪
  • 6篇刘文辉
  • 6篇苏文哲
  • 5篇李迎月
  • 5篇余超
  • 5篇王大虎

传媒

  • 14篇热带医学杂志
  • 5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应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地区登革病毒IV型流行过程的空间模式及驱动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登革病毒Ⅳ型(DENV-4)流行过程的空间模式及驱动因素,为针对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现住址为地理编码,以发病时间为时间编码,对2010年和2012年广州市DENV-4街镇发病率采用Moran's I指数定量表达全局自相关、以Moran散点图和LISA指数定量和可视化表达局部聚集性,之后以经度、纬度和人口密度为自变量开展空间滞后回归分析。结果共发现147例DENV-4病例,其中2010年46例,2012年101例。2010年首例病例发病日期8月31日(泰国输入病例),末例11月1日,疫情持续62 d。2012年首例病例发病日期7月12日,末例11月24日,疫情持续135 d。2010年和2012年登革热发病均具有全局空间自相关性,2010年Moran's I统计指数为0.1249(Z=3.5656,P<0.0005),2012年为0.4455(Z=9.9346,P<0.0001),2012年DENV-4发病聚集性高于2010年,越秀区光塔街、六榕街、东风街和广卫街在2010年和2012年2年均出现DENV-4高高聚集。空间滞后回归分析表明,空间自相关性、人口密度则与DENV-4发病率正相关。结论广州地区DENV-4的空间模式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主要集中于市中心区域,其发病率和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性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景钦隆李意兰陈宗遒肖扬曹庆陆家海杨智聪
关键词:登革热
广州市肉及肉制品安全危害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目前肉及肉制品安全状况,为政府制订有效的监控措施,消除安全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7~2008年对广州市餐饮业、超级市场和肉菜综合市场随机采集生畜禽肉和熟肉制品样品进行兽药、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致病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结果生畜禽肉中兽药残留超标率达35.6%,4.85%样品的铅含量和4.01%样品镉的含量超标,熟肉制品滥用或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现象严重,熟肉制品大肠菌群检测不合格率达43.80%,生、熟肉均检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广州市生畜禽肉和熟肉制品兽药残留和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危及广州市食品安全,有关部门需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加大监测频率和原因。
李迎月陈坤才林晓华何洁仪余超李意兰
2008-2017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流行趋势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分析2008-2017年广州登革热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病例信息,对每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完成调查处置报告。对收集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2008-2012年和2013-2017年疫情资料分组,对比分析疫情规模、持续时间、波及范围、暴发强度、病毒型别等方面的变化趋势。结果相比2008-2012年,2013-2017年广州市登革热总体疫情规模和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输入疫情持续上升,本地疫情上升迅猛且疫情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本地疫情波及范围从2008-2012年波及的7个区59个街镇扩大到全部12个区和97.1%(165/170)的街镇,疫情强度从局部暴发规模上升到多次出现全市流行规模,此外,重症死亡病例增多,本地疫情的病毒型别也从4种血清型散发出现进展为1型和2型病毒持续出现。结论广州地区登革热疫情强度的明显上升、流行趋势的转变以及相同病毒型别的持续,提示广州登革热流行正逐渐呈现由"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向"本地化"进展的趋势。
陆剑云陈宗遒马蒙蒙蔡锐彬苏文哲李意兰马钰张周斌杨智聪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西式快餐连锁店食品卫生质量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当前西式快餐连锁店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卫生质量状况。方法:选择市卫生局所管辖的市内某一著名的跨国西式快餐集团辖下的8间连锁店,在2005年-2006年间抽检其生产加工的部分食品及其所使用的过滤水,并对其生产加工工艺、过程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共抽取了薄饼、沙拉、油炸类食品、冷饮食品等4大类食品及过滤水共12种食品产品样品进行检验。结果,薄饼的理化指标中,过氧化值的合格率为96.88%。沙拉的细菌学指标达标率为47.9%,其中菌落总数达标率为95.8%、大肠菌群达标率为50%。油炸类食品的理化指标中,蔬菜类油炸食品的酸价合格率为90.63%,带馅的面粉类油炸食品的酸价合格率为93.75%,煎炸油的酸价合格率为90.6%。冷饮食品的细菌学指标中,配制的冷冻饮品细菌学指标达标率为75%,其中菌落总数的达标率为90.63%、大肠菌群的达标率为75%;桶装雪糕的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1.25%;食用冰粒的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为62.5%,其中菌落总数合格率为75%、大肠菌群合格率为78.13%;现调机碳酸饮料的细菌学指标的合格率为84.38%,其中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0.63%,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7.5%;过滤水的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为87.5%,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0.63%、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6.88%。结论:目前西式快餐店的食品卫生质量状况不容乐观,仍存在不少卫生问题,应引起卫生行政部门的充分重视。
梁骏李意兰邓小冰丛黎达
关键词:餐饮业西式快餐食品卫生
103~106届广交会展馆餐饮经营单位监测结果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广交会展馆餐饮经营单位食品和餐饮具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为食品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广交会食品卫生保障工作的开展。方法对103~106届广交会展馆餐饮经营单位食品和餐饮具进行随机无菌采样,并对所采样品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品的合格率为97.2%,其中熟食品合格率为97.7%,糕点合格率为97.6%,现榨果汁合格率为81.3%;不合格的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占59.3%;餐饮具的合格率95.8%。结论食品和餐饮具的合格率较高,但有关监督部门仍需加强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特别是要防止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加强对餐饮具消毒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李意兰何洁仪梁骏
关键词:广交会食品餐饮具微生物污染
广州亚运会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评价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介绍广州亚运会症状监测系统并分析其运行情况,探讨症状监测体系在大型运动会卫生保障中的应用。方法开发亚运会症状监测与涉亚人员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从2010年11月3日起通过亚运场馆医疗点、定点医院、接待酒店等途径收集所有涉亚人员发热、腹泻、皮疹、结膜红肿、黄疸等5类症状信息,对所有出现症状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同时期学生因病缺勤信息。采用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对监测体系进行评价。结果广州亚(残)运会期间,症状监测系统报告五大症状的患者476人次,其中发热症状163例,腹泻202例,皮疹61例,结膜红肿31例,黄疸0例,发热伴腹泻11例,发热伴皮疹4例,发热伴结膜红肿1例。学校学生症状监测各类症状7273人次,其中以咳嗽和发热为主;监测体系报告及时,病例症状发生到报告平均6.3h,聚集性症状报告平均2.5h,报告准确率99.78%,无传染病、食物中毒病例漏报。结论亚运会期间,基于驻馆医疗团队及公共卫生保障团队、定点医院主动监测为主要形式,发热、腹泻等五大类症状为监测内容的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异性高,成本费用低,能及早地识别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实践。
肖新才陈纯李意兰丁鹏吴家刚杨智聪
关键词:症状监测大型运动会
2006—2008年广州市部分食品中违法添加物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食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现状。方法 2006—2008年对广州市市售水产品、保鲜食品、豆制品、粮食、蜜饯、蛋及蛋制品、乳及乳制品等进行食品污染物监测,同时进行部分非食用物质的监测。结果水产品、保鲜食品、豆制品中的甲醛检出率分别为21.21%、44.38%、1.14%,其中一份保鲜食品甲醛检出值最高达2 851.00 mg/kg;粮食、蜜饯、豆制品中的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均未检出;蛋及蛋制品中的苏丹红I~IV均未检出;乳及乳制品、含乳饮料中的三聚氰胺检出率分别为17.65%、11.11%,其中乳及乳制品三聚氰胺最高检出值达328.00 mg/kg。结论目前广州市市售部分食品仍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现象,应引起相关监管部门重视。
陈坤才何洁仪李迎月林晓华李意兰余超
关键词:食品污染物非食用物质违法添加
布雷图指数、输入病例、气象因子与登革热本地流行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布雷图指数(BI)、输入病例、气象因子与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生与否和本地流行严重程度的关系,提出预警界值。方法选择广州市为研究现场,以2002—2013年为研究期限,以月为时间单元,分别选择登革热月本地病例发生与否和月本地感染病例发病数为结局变量,以月均BI、月均输入病例数、月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均日温差、月总和降雨量、月均降雨量、月均相对湿度和月均气压为自变量,应用分类和回归树(CART)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2—2013年期间共44个月(44/144,30.56%)发生本地感染疫情,共报告病例3 996例,包括3 769例(占94.32%)本地感染病例和227例(占5.68%)输入性病例。本地病例发生与否的分类树模型最终纳入月均输入病例数、月均BI、月最高气温和月最低气温,其中月均输入病例≥3.5例时本地病例发生风险最大,RR值为3.00(2.22~4.05);月均输入病例<3.5例、月均BI≥8.59时RR值为2.40(1.62~3.55);月均输入病例〈3.5例、BI〈8.59、月最高气温≥31.41 ℃且月最低气温<24.90 ℃时RR值为2.18(1.29~3.68)。本地流行严重程度的回归树模型最终纳入月均BI、月均气温和月均输入病例数,其中月均BI≥5.29且月均气温<27.04 ℃时RR值最大,为5.11(3.36~7.77);月均气温≥27.04 ℃且月均BI≥9.16时RR值为3.20(2.06~4.96 ),月均BI<5.29且月均输入病例数≥3.5例时RR值为2.22(1.40~3.53)结论月均输入病例数和月均BI是本地病例发生与否的2个最重要因素,而月均BI和月均气温则是本地流行疫情严重程度的2个最重要因素。
景钦隆罗雷李晓宁李意兰曹庆夏尧陆家海杨智聪
关键词:登革热气象因素疾病暴发流行
广州市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广州市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检测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防控建议,助力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涉及8家不同检测单位,波及个案19例,个案密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3起为新冠疫苗核酸污染样本造成的个案核酸初筛假阳性事件,1起为高校实验室新冠病毒基因片段污染造成的个案核酸筛查假阳性事件,3起为新冠核酸检测初筛快检方法误差造成的假阳性事件,1起为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其他误差造成。结论新冠疫苗接种单位疫苗污染和实验室新冠核酸初筛使用快检方法误差是本次新冠病毒假阳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疫情处置中新冠核酸快检方法仅作为辅助判断;核酸采样点需对可能存在疫苗污染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控;新冠病毒相关实验室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陈纯董航李科李意兰李晓宁毕华刘芳华景钦隆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假阳性
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革热疫情处置技能比赛情况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革热疫情处置技能比赛情况,为提高基层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革热疫情处置技能比赛中登革热防控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入户调查、外环境蚊媒密度评估现场操作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并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个人笔试成绩最高29.0分,最低10.5分,平均得分为(21.06±4.43)分,得分率在80%以上及60%以下的分别占30.95%和28.57%。各项登革热疫情处置相关知识完全掌握情况,最高为100%,最低为2.38%。流行病学调查、入户调查及外环境蚊媒评估现场考核得分率分别在61%~84%、74%~98%和62%~85%之间。城市中心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周边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笔试成绩、现场操作成绩、总成绩情况比较,中心区均好于周边区,得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疾病防控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新登革热相关知识点与防控标准,完善疫情处置工作流程指引,明确各种处置指标和处置要求的工作细则和技术规范,使疫情处置规范和高效。
李意兰陈宗遒马蒙蒙马钰刘文辉吴迪李美霞景钦隆李铁钢张周斌杨智聪
关键词:登革热疫情处置技能比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