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中杰

作品数:136 被引量:2,233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0篇传染
  • 37篇传染病
  • 29篇染病
  • 22篇流感
  • 21篇病毒
  • 17篇疫情
  • 17篇预警
  • 15篇流行病
  • 15篇流行病学
  • 10篇预警系统
  • 10篇病例
  • 9篇公共卫生
  • 9篇冠状
  • 9篇冠状病毒
  • 8篇新型冠状病毒
  • 8篇疟疾
  • 7篇疫苗
  • 6篇流感疫苗
  • 6篇接种
  • 6篇急诊

机构

  • 13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5篇四川大学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上海市浦东新...
  • 8篇广西壮族自治...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6篇武汉大学
  • 5篇河南省疾病预...
  • 5篇浙江大学
  • 5篇山东省疾病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广东省疾病预...
  • 4篇北京大学
  • 3篇湖南省疾病预...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上海市疾病预...
  • 3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135篇李中杰
  • 39篇杨维中
  • 30篇赖圣杰
  • 25篇秦颖
  • 25篇王丽萍
  • 20篇彭质斌
  • 19篇兰亚佳
  • 18篇冯录召
  • 17篇余宏杰
  • 16篇郑建东
  • 15篇张洪龙
  • 13篇冯子健
  • 13篇曾令佳
  • 13篇任翔
  • 12篇耿梦杰
  • 12篇孙军玲
  • 12篇孙乔
  • 11篇李昱
  • 10篇陈秋兰
  • 9篇吴宜群

传媒

  • 46篇中华流行病学...
  • 20篇疾病监测
  • 20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国外医学(卫...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病毒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4篇2021
  • 12篇2020
  • 14篇2019
  • 11篇2018
  • 7篇2017
  • 16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4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7—2018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了解2007—2018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促进狂犬病消除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从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获取2007—2018年个案信息,对病例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人间狂犬病病例17 848例,其中57%的病例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湖南、河南和四川等6省,共37个县累计报告病例数≥50例。全国报告病例数从2007年的3 300例下降至2018年的422例,年均递减率为7%。累及区县数由2007年的984个下降至2018年的308个。35~75岁人群占67%,其次为0~15岁人群(占17%)。农民占发病总数的70%,其次为学生(11%)、散居儿童(6%)。结论我国人间狂犬病疫情已从地区流行转为多地散发态势。
牟笛陶忠发李中杰李昱陶晓燕朱武洋陈秋兰殷文武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农村
复检核酸阳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分布及传染性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针对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排毒持久性以及复检核酸阳性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复检阳性者的特征与传染性,为完善病例管理与预防新冠病毒传播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复检阳性率范围在2.4%-19.8%之间,复检阳性时间中位数为出院后4-15 d。复检阳性后新冠病毒特异性IgM、IgG和IgA抗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1.11%-86.08%、52.00%-100.00%、61.54%-100.00%;总抗体和中和抗体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8.72%和88.46%。复检阳性后病毒载量低于初次感染时的病毒载量。目前,全球至少报告了3 380例复检阳性者,有3例复检阳性者(1例免疫缺陷病例和2例肺部影像学异常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具有传染性的活病毒,有1例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密切接触者感染。复检阳性者具有传染性的风险总体很低,极个别复检阳性者不排除引起续发传播的可能。对于复检阳性者的管理时间和管理方式,可基于病原检测结果对个体传播风险评估后进行确定。
李志丽李昱陈秋兰杨孝坤赵宏婷姜欣丽范思萌李丹秦颖彭质斌余建兴毛乃颖李中杰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
一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病例的调查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调查1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病例的诊治经过及流行病学史,总结该病及其他输入性热带病的核实诊断、病例管理和应对策略。患者发病前有非洲流行区生活史和斑虻叮咬史,临床表现有皮下游走性包块,并伴有皮肤瘙痒和双眼睑肿胀,实验室班氏丝虫病抗原检测两次阴性。目前多数医院未储备丝虫病的特效治疗药物和特异诊断试剂,建议选择一些定点或专科医院建立特效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的储备机制,加强临床医生对罗阿丝虫病及其他热带病的诊治能力和意识,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出国前信息告知,对预防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周体操孙军玲伍卫平施国庆李中杰
关键词:罗阿丝虫病输入性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断报告现状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分析评价目前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以下同)基层医疗机构的传染病诊断报告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对2012年度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所诊断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采用Excel软件制作统计图表,Arc GIS 9.3软件制作统计地图。结果 2012年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数为41 865家,占网络直报机构总数的62%,网络报告率为92%,西部地区网络报告率最低。当年基层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745 407例,占全国报告总数的11%,无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诊断报告,主要诊断报告的病种为丙类传染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3%。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医疗机构间无明显差异,均以报告丙类传染病为主。基层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为22%,低于县级以上医院;病例及时报告率达98%,高于县级以上医院,但涂(+)和菌(-)肺结核病例报告的及时率较低。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庞大,但传染病的发现与诊断能力有限,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偏低,但报告及时性较好。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对其传染病诊断报告专业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提升其常见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的能力与意识,尤其是在西部地区。
王丽萍曹怡曾令佳任翔李中杰余宏杰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
陕西省2005-2014年疟疾疫情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陕西省2005-2014年疟疾疫情,为完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年陕西省疟疾防治资料和疫情报告数据,对疫情情况、地区分布、感染疟原虫虫种的构成、病例诊断类型,以及输入性病例的感染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陕西省共报告疟疾病例453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73例(占16.1%),输入病例380例(占83.9%);其中恶性疟占37.1%(141/380)。死亡3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2011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病例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占71.5%,324/453);恶性疟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1.1%(141/453),且均为输入性病例,无三日疟和卵形疟报告。报告的73例本地感染病例,分布在7个地(市)25个区(县),其中陕南3市(商洛、汉中、安康)占61.6%(45/73),关中4市(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占38.4%(28/73)。输入性病例呈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24例上升至2014年的59例。报告的380例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非洲的20余个国家(占72.6%,276/380)。输入性病例数位居前4位的来源国家,分别为安哥拉(64例)、喀麦隆(26例),加纳(24例),赤道几内亚(23例),合计病例数占总输入性病例数的36.0%(137/380)。病例从发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5 d。报告的病例主要来自临床医疗机构,占87.6%(397/453),疾病控制机构仅占7.5%(34/453)。结论陕西省自2011年起无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其中输入性恶性疟主要来自非洲。
周体操张义张志成邓勇柴自超曹磊陈飒孙军玲施国庆刘峰李中杰
关键词:疟疾疫情
综合性医院急诊农药中毒的调查被引量:26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诊农药中毒的特点。方法 有条件地选择25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作为调查点,其中省市级医院14家、县级医院11家;观察对象为在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观察期内到25家医院急诊救治的首诊农药中毒患者(包括初诊和转诊),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特点。结果25家医院急诊科共救治农药中毒患者2 261例,居同期急诊科救治各类中毒总例数的第三位;农药中毒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1.47;在1 618例初诊患者中,有43.9%的病例(710例)使用救护车急诊;以有意接触而致中毒为主要原因,占68.3%;女性的有意接触占75.8%;在4个年龄段中,15-34岁是农药中毒的急诊高峰年龄段,各年龄段农药中毒占本年龄段总中毒的比例明显不同,以0-14岁组居高,其中又以1-4岁儿童最高,占65.9%;98.2%的病例需要急救处理,经急诊救治后,患者中52.4%转住院治疗;中毒对象依次为农民、家务劳动者、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等;杀虫剂中毒居首位,占60.1%,急诊观察农药中毒病死率为3.9%(不包括由急诊科转住院、ICU病房继续治疗患者的结局);60.8%农药中毒患者来自县医院救治的病例,居县医院救治各类中毒总例数的首位。结论 普及宣传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和贮存农药的知识,减少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是控制、减少农药中毒的关键。
陈曙旸周静李中杰吴宜群
关键词:农药中毒急诊科救治年龄段
杭州地区2014-2015年急性胃肠炎患者感染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 了解2014-2015年杭州地区急性胃肠炎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1 109份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粪便样本,采用一步法双重荧光RT-PCR对样本中诺如病毒(GⅠ、GⅡ型)进行初筛,然后随机选择诺如病毒阳性的样本核酸进行多重RT-PCR扩增,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 109份的粪便样本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26.87%(298/1 109),以GⅡ亚型为主,占25.52%(283/1 109),GⅠ亚型占1.35%(15/1 109);不同性别人群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中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6.94%(〈5岁)、19.45%(5~18岁)和32.26%(≥18岁);全年均可检出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为12月至次年3月,阳性率为29.67%~37.08%。序列分析显示,GⅡ基因亚型中以GⅡ-4/Sydney株为主(46.43%,13/28),其次为GⅡ-4/2006b株;GⅠ基因亚型中以GⅠ-1亚型为主(55.56%,5/9)。结论 诺如病毒是导致2014-2015年杭州地区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GⅡ基因亚型特别是GⅡ-4/Sydney变异株和GⅡ-4/2006b变异株是该地区流行的优势毒株。
崔大伟李中杰林洁靳淼杨先知谢国良郑书发余斐陈瑜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型
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与方法被引量:18
2010年
近十年来,症状监测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卫生监测手段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相对于基于病例诊断的传统公共卫生监测手段,症状监测是对临床诊断前患者相关的非特异性信息进行监测.相关研究表明,症状监测可应用于公共危机应对(如生物恐怖事件早期发现、自然灾害传染病应急监测),早期探测新发传染病,掌握疾病发病水平与流行趋势(如急性迟缓性麻痹综合征监测和流感样病例监测),以及大型体育活动与政治集会等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公共卫生保障.
李中杰张伟东叶楚楚郑书发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症状监测
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PCR-核糖体分型及毒素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核糖体型别分布及其A、B毒素基因多态性,为建立适宜中国的艰难梭菌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在基因水平上为艰难梭菌感染导致的复杂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3个城市(北京、广州、济南)分离的64株艰难梭菌临床株进行PCR-核糖体分型,并对不同型别的26株代表菌株的A、B毒素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结果 64株艰难梭菌中,毒素基因型以A+B+型(45株,70.31%)为主,A-B+型19株(29.69%)。共存在9种PCR-核糖体型别,以017型(21株,32.81%)为主要型别,其次为001型(13株,20.31%)、012型(11株,17.19%)。A-B+菌株中,14株(73.68%)是017型,1株是001型。A、B毒素基因呈现一定的多态性,其中有7种A毒素序列型别(TSTA),6种B毒素序列型别(TSTB),8种A、B毒素序列型别组合(TSTG)。结论我国部分地区的艰难梭菌可能以PCR-核糖体017型为主,A、B毒素基因在菌株间存在多态性,且核糖体型别与毒素基因多态性间存在相对应的关联。应进一步扩大菌株数量和范围,探寻适合我国的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方法,从而帮助医院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艰难梭菌感染。
王晶李春辉杜鹏程曹波陈晨卢金星李中杰余宏杰程颖
关键词:艰难梭菌假膜性肠炎抗生素相关腹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展望被引量:21
2019年
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多种原因,传染病是中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把传染病的防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确定防治原则,开展群众运动,建立医疗体系,推广免疫规划,搭建传染病预警系统,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人才梯队。通过7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大幅提高了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建国70年来,中国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本土无脊髓灰质炎新发患者,大幅抑制了乙型肝炎的流行。中国HIV抗病毒治疗的病毒抑制率达到91%,丙肝的治愈也已成为现实。在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中国从"跟随者"成为"领跑者"。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获得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同时,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者也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然而,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需要树立大健康观念,改革和建立适应新时期的传染病防治体系,加大政府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投入,以专业性的科研政策引导传染病研究的发展。
黄磊李中杰王福生高福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