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圣杰

作品数:46 被引量:95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传染
  • 28篇传染病
  • 25篇染病
  • 16篇预警
  • 10篇预警系统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6篇传染病暴发
  • 5篇疾病暴发
  • 4篇疾病暴发流行
  • 4篇病毒
  • 4篇病例
  • 3篇源数据
  • 3篇哨点监测
  • 3篇疟疾
  • 3篇禽流感
  • 3篇流感
  • 3篇流行病学研究
  • 3篇公共卫生
  • 3篇多源数据

机构

  • 4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1篇四川大学
  • 8篇上海市浦东新...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武汉大学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3篇南安普顿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北...
  • 2篇甘肃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45篇赖圣杰
  • 30篇李中杰
  • 24篇杨维中
  • 18篇张洪龙
  • 14篇兰亚佳
  • 12篇余宏杰
  • 8篇王丽萍
  • 8篇孙乔
  • 7篇金连梅
  • 6篇任翔
  • 6篇余建兴
  • 5篇吕炜
  • 5篇冯录召
  • 5篇王劲峰
  • 5篇赵丹
  • 4篇马家奇
  • 4篇殷文武
  • 4篇叶楚楚
  • 4篇耿启彬
  • 3篇曾令佳

传媒

  • 17篇中华流行病学...
  • 8篇中华预防医学...
  • 5篇疾病监测
  • 4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年份

  • 1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暴发预警效果评价被引量:37
2011年
目的分析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浙江省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中的效果。方法以浙江省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相关病种的预警信号数及初步核实、现场调查结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报告结果作为研究对象,以灵敏度和错误预警率评价预警系统的有效性。结果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26446条,涉及17种传染病,平均每县每周预警信号2.83条。99.95%的预警信号得到响应,预警信号经过初步核实后,254条(0.90%)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现场调查共确认暴发30起,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69.77%,预警错误率为1.39%。结论预警系统可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自动预警,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减少假阳性预警信号,合理设置阈值,提高暴发探测来源数据的质量。
徐旭卿鲁琴宝王臻赖圣杰李中杰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系统
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基层应用效果初步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初步了解同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fCIDARS)在基层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云南和湖南两省共选取4个市(县、区),对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预警相关病种的报告病例数、预警信号数、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结果反馈时间间隔和初步核实方式、预警信号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省4个市(县、区)共报告了纳入预警系统的28种传染病病例12346例,预警系统共发m2096条预警信号,共涉及19种疾病,平均每个市(县、区)每周预警信号数为4.94条。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结果反馈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70h(P25~P74为0.06~1.29h),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的主要方式是监测数据分析(占63.07%)。预警信号经过初步核实后,共有4种传染病的34条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信号,占总预警信号的1.62%;4个市(县、区)的疑似事件信号占预警信号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其中湖南省双峰县比例最高(4.71%)、昆明市西山区比例最低(0.58%),长沙市岳麓区为1.88%、云南省个旧市为0.95%。疑似事件经过进一步现场调查后确认了12起暴发,其中风疹事件5起,流行性腮腺炎4起,流行性感冒2起,伤寒1起。结论C1DARS能够辅助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早期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但不同地区、不同病种的预警效果存在差别。
余斐张洪龙赖圣杰叶楚楚赵丹李中杰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系统
移动百分位数法不同阈值在传染病暴发预警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最多、暴发探测时间最短和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最优阂值的筛选标准。结果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最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优闽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最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最优阈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最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孙乔赖圣杰李中杰兰亚佳张洪龙赵丹金连梅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阈值
登革热预警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以突然高热、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部分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1]。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赵丹李中杰周航赖圣杰殷文武杨维中
关键词:登革热预警
我国2016年登革热输入和本地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被引量:57
2017年
目的分析我国2016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对比输入及境内感染病例差异,为登革热防控提供思路与建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登革热发病数据,描述病例的人口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输入性和本地感染疫情的时空分布,呈现境外输入性疫情的来源。结果 2016年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 049例(无死亡),较2015年同期下降46.9%,年报告发病率0.2/10万。其中,境内感染病例1 569例(76.6%):本地感染病例1 562例,集中于福建省(921例)、广东省(416例)、云南省(217例)和浙江省(8例);外省输入病例7例,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各2例)、山东省、陕西省和浙江省(各1例)。23省份报告了境外输入病例480例(占全部病例的23.4%),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和南亚(434例,占境外输入病例的90.4%)。结论 2016年我国登革热疫情较2015年显著下降,疫情仍以输入疫情导致本地暴发为主,本地疫情集中于既往高发省份,本地和境外输入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显著。我国应根据输入和境内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完善登革热防控策略。
牟笛何泱霓陈秋兰李昱王芹殷文武赖圣杰余宏杰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输入病例
2014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结果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分析2014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全国的运行情况,为有效改进与完善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预警系统在中国内地31个省份对33种传染病产生的预警信号数量、响应情况和判断结果,分析预警信号的响应率和响应时间,并与预警系统2011-2013年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预警系统共发出386 578条预警信号,信号响应率为99.24%(383 637条),(P25-P75)为1.0(0.4-3.8)h。2014年的信号整体响应率和24 h内响应率较2011-2013年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固定阈值预警方法产生163 649条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响应率为99.21%(162 361/163 649),(P25-P75)为1.0(0.2-5.3)h;通过初步核实、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认了80923例病例,占预警信号数的49.50%。时间模型预警方法共产生222 929条预警信号,平均每县每周约产生预警信号1.48条,其中3159条预警信号(1.42%)经初步核实后被判断为疑似事件;预警信号响应率为99.26%(221 273/222 929),(P25-P75)为1.1(0.5-2.9)h。结论 2014年预警系统的预警信号响应率和响应及时性均保持较高水平,2014年的信号整体响应率和24 h内响应率较2011-2013年进一步提高,但疑似事件信号占全部预警信号的比例仍有待改善。
张洪龙赖圣杰张子科耿启彬王丽萍兰亚佳杨维中李中杰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暴发预警系统
2016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分析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对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为预警系统的改进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预警系统主要采用固定阈值法和时间模型方法进行异常探测,工作流程分为预警信号发送、预警信号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确认3个步骤。收集2016年预警系统在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生的预警系统纳入全部预警病种的预警信号数量、响应情况和判断结果,分别从不同地区和不同疾病的维度分析预警信号的响应率和响应时间及疑似事件数和疑似事件率等指标。结果 2016年预警系统共发出325 208条预警信号,信号响应率、24 h内响应率、疑似事件率分别为99.40%、92.44%和4.91%。预警信号数居前3位的依次为山东省、河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疑似事件率最高,为22.33%。其中,固定阈值预警方法产生97 689条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响应率为98.83%,19省(自治区、直辖市)响应率达到100%。响应时间中位数为0.72 h(P25=0.16 h,P75=4.09 h),2 h内响应率为65.66%。时间模型预警方法共产生227 519条预警信号,疑似事件率、预警信号响应率和24 h内响应率分别为1.49%、99.65%和93.23%,响应时间中位数(P25~P75)为0.99(0.50~2.44)h。24 h内响应率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贵州省、湖南省和上海市,疑似事件率最高的3种疾病为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风疹。结论 2016年预警系统可稳定地对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自动运算并及时生成预警信号,信号响应率和响应及时性较好,但疑似信号比例较低,预警系统可通过区分疾病的不同发病水平地区和不同流行季节,探索新的预警数据源,缩小空间探测范围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预警系统的探测效果。
张洪龙曾令佳赖圣杰王丽萍李中杰
关键词:预警传染病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关键参数和防控措施评价研究
余宏杰冯录召廖巧红赖圣杰秦颖姜慧郑建东李昱李中杰王丽萍
中国在全球首次报道人感染H7N9禽流感,因其潜在流感大流行风险而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课题组针对新发传染病H7N9的潜伏期、疾病严重性等关键流行病学参数,以及关闭活禽市场是否有效等国际科学界尚未解决的难题,运用多学科交叉...
关键词:
关键词:流行病学
我国2012-2015年门诊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 了解我国门诊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流行特征。方法 2012-2015年在27省(直辖市、自治区)170家医院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病监测,收集腹泻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粪便标本,送往92家网络实验室开展DEC检测。结果 在46 721例腹泻监测病例中,DEC的总检出率为7.7%,且各地区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在2 982例(6.4%)报告了PCR菌型鉴定分类信息的DEC阳性病例中,肠集聚性黏附大肠埃希菌(EAEC)是最主要的类型(1 205例,40.4%),其次是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815例,27.3%)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653例,21.9%)。整体分析,25~34岁青壮年、暖温带地区和黏液便的DEC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10.1%、11.1%和9.4%。DEC的季节性发病特征明显,各菌型的流行高峰均在夏季。结论 DEC是我国腹泻病门诊重要病原体之一,流行菌型以EAEC、EPEC和ETEC为主,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不同季节的流行特征存在差异。
张子科赖圣杰余建兴杨婉琪王鑫景怀琦李中杰杨维中
关键词:腹泻病哨点监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季节性
我国南北方2015-2016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8
2017年
目的 了解我国南北方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探讨相应防治对策。方法 利用2015-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全国报告的布病个案数据,描述总体疫情概况,分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报告发病率、病例地域分布和人口学特征等发病特点。结果 2015-2016年全国共报告布病104 12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81/10万。2016年北方省份报告发病率为7.77/10万,较2015年(9.55/10万)下降18.6%,南方省份报告发病率为0.27/10万,较2015年(0.21/10万)上升28.6%。与2005-2014年相比,2015-2016年全国90.0%的新发县区(378个)分布在南方。北方病例多来自于本县区(52.3%),南方病例多为输入性(59.6%)。南、北方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2:1和2.7:1。年龄M为48岁(四分位数间距:38~58岁)。北方病例中职业人群占86.8%,南方占62.7%。每年各月均有发病,高峰期集中在3-7月。结论 我国南北方人间布病疫情具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北方仍为我国布病的主要流行区,但南方的疫情有扩散的趋势。我国应针对南北方省份不同的疫情特点,采取适宜的布病预防控制策略。
施玉静赖圣杰陈秋兰牟笛李昱李新旭殷文武余宏杰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