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维中

作品数:121 被引量:2,494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7篇传染
  • 31篇传染病
  • 26篇染病
  • 19篇流感
  • 16篇预警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12篇病毒
  • 10篇肺炎
  • 8篇预警系统
  • 8篇公共卫生
  • 7篇禽流感
  • 7篇非典
  • 7篇非典型肺炎
  • 7篇病例
  • 6篇疟疾
  • 6篇流感病毒
  • 6篇传染性
  • 6篇传染性非典型
  • 6篇传染性非典型...

机构

  • 111篇中国疾病预防...
  • 21篇四川大学
  • 12篇上海市浦东新...
  • 8篇四川省疾病预...
  • 7篇宜昌市疾病预...
  • 7篇重庆市疾病预...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湖南省疾病预...
  • 4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安徽省疾病预...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山东省疾病预...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甘肃省疾病预...
  • 3篇宁夏回族自治...
  • 3篇万州区疾病预...

作者

  • 117篇杨维中
  • 39篇李中杰
  • 24篇赖圣杰
  • 22篇余宏杰
  • 20篇兰亚佳
  • 13篇张洪龙
  • 13篇孙乔
  • 12篇冯子健
  • 12篇张静
  • 9篇金连梅
  • 9篇舒跃龙
  • 8篇向妮娟
  • 8篇张烨
  • 7篇罗会明
  • 7篇叶楚楚
  • 7篇余建兴
  • 6篇朱渭萍
  • 6篇毛德强
  • 5篇吕炜
  • 5篇李群

传媒

  • 39篇中华流行病学...
  • 12篇中华预防医学...
  • 7篇疾病监测
  • 6篇中华实验和临...
  • 5篇预防医学情报...
  • 5篇中国疫苗和免...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家禽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17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状况分析被引量:59
2011年
目的了解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全国的运行情况,为推进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预警系统产生的预警信号量、信号响应率、响应时间、信号核实方式及响应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国范围内,预警系统中28种传染病共产生533829条预警信号,信号响应率为97.13%,平均响应时间为1.1h。其中,固定阈值预警方法产生2472条预警信号,涉及9种传染病,通过初步核实、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排除2202条预警信号,最终确认霍乱246例、鼠疫15例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9例以及39起霍乱暴发事件;移动百分位数法共产生531357条预警信号,涉及19种传染病,全国平均每县每周约产生预警信号1.65条,其中6603条信号(1.24%)经初步核实后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进一步现场调查最终确认1594起暴发。预警系统中各病种的疑似事件信号占总预警信号的比例与暴发相关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比例成正相关(r=0.963,P〈O.01)。结论预警系统中预警信号响应率和响应及时性较高,预警信号可作为传染病暴发的提示信息。
杨维中李中杰赖圣杰金连梅张洪龙叶楚楚赵丹孙乔吕炜马家奇王劲峰兰亚佳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系统
传染病暴发探测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在传染病暴发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预警信号数、灵敏度、错误预警率和暴发探测时间等指标,分析比较2009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5日预警系统在20个省的221个试点县(区)采用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进行暴发探测的效果。结果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灵敏度相同(均为98.15%),但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减少了59.86%(15702条)的预警信号,时空模型的错误预警率(0.73%)低于时间模型(1.79%),时空模型的暴发探测时间(0d)也短于时间模型(1d)。结论预警系统中的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具有更好的暴发探测效果。
李中杰廖一兰赖圣杰张洪龙叶楚楚赵丹金连梅马家奇兰亚佳王劲峰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卫生防病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
2009年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短期内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损失,也给灾区恢复重建期间卫生防病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困难重重的卫生防病形势,特别需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以便灾区在恢复重建过程中科学有序的开展工作。现就恢复重建期卫生防病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卫生防病工作的对策分析和讨论如下。
杨维中冯子健
关键词: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卫生防病肠道传染病食品卫生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与流感样病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症状监测是对临床诊断前患者相关的非特异性信息进行监测。相关研究表明,症状监测可应用于公共危机应对,以及大型体育活动与政治集会等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1-2]。浦东新区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卫生保障为背景,建立社区的症状监测系统,探索症状监测的早期预警技术。在监测点医院HIS系统嵌入症状监测模块,严格按症状监测要求填写各类症候群信息,数据每晚12∶00通过医院前置机准时推送到卫生信息平台。这是临床症状监测比较理想化的模式,但处于探索运行的雏形阶段,可借鉴的经验十分有限,数据填报的质量如何,需要进一步验证。通过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与流感样病例的就诊百分比的相关性统计分析,以评价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监测效果,间接获知数据填报的质量,为以后完善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工作提供依据。
费怡朱渭萍孙乔杨维中傅益飞李中杰薛曹怡叶楚楚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症候群呼吸道发热医院HIS系统公共卫生保障
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三峡库区居民出生和死亡水平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出生死亡监测质量,校正三峡库区报告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抽取的7061户居民逐户调查人口出生和死亡情况,再与同期监测系统所报告的出生、死亡资料进行核对,计算漏报率以及总体出生率和死亡率95%可信区间(CI)。结果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系统出生漏报率为13.91%,死亡漏报率为15.60%,婴儿死亡漏报率为33.33%。校正报告出生率为8.92‰,估计总体出生率95% CI:8.38‰~9.45‰,校正报告死亡率为6.88‰,估计总体死亡率95%CI:6.37‰~7.38‰。结论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系统出生和死亡报告质量符合国家疾病监测点质量要求。2002—2004年三峡库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在10.00‰以下。
张静毛德强贺园园颜朝阳江斌宁桂军黄玉英汪新丽罗超石国生陈斌杨维中
关键词:漏报
三峡库区蓄水前后(1997-2009年)以生物媒介传播疾病为重点的人群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价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价1997--2009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状况以及蓄水对健康的影响。方法在三峡库区选择9个县(区)的17个乡镇(街道)设立疾病和生物媒介监测点,1997-2009年连续系统收集人口出生死亡、传染病、生物媒介等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和空间分析以及蓄水前后比较,分析疾病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库区人群健康状况。结果三峡库区监测点2003年蓄水后7年室内平均鼠密度(2.22%)比蓄水前6年平均鼠密度(4.38%)下降49.32%;蓄水后室外平均鼠密度(2.76%)比蓄水前平均鼠密度(4.43%)下降37.70%。蓄水后人房年均蚊密度[35.09只/(间·人工小时)]较蓄水前[54.24只/(间·人工小时)]下降35.31%。蓄水后畜圈年均蚊密度[125.75只/(间·人工小时)]比蓄水前[179.46只/(间·人工小时)]下降29.93%。2003年蓄水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钩端螺旋体(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发病率分别较蓄水前下降22.88%、84.85%、95.03%和81.82%。在蓄水后,钩体病、疟疾和出血热各年发病率均处于较低水平(〈0.4/10万),乙脑历年发病率〈2/10万,下降幅度略低于重庆市和宜昌市。各年粗死亡率低于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平均水平,标化死亡率为3.77%。~5.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婴儿死亡率为11.8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未诱发疟疾、乙脑、钩体病、出血热等生物媒介传播疾病的明显升高,尚未发现水库蓄水对人群死亡率造成影响,库区人群总体健康状况较好。
张静杨维中汪诚信王豫林徐勇毛德强潘会明王子军冯连贵汪新丽杨小兵常昭瑞贺圆圆
关键词:生物媒介死因三峡水库
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基层应用效果初步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初步了解同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fCIDARS)在基层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云南和湖南两省共选取4个市(县、区),对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预警相关病种的报告病例数、预警信号数、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结果反馈时间间隔和初步核实方式、预警信号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省4个市(县、区)共报告了纳入预警系统的28种传染病病例12346例,预警系统共发m2096条预警信号,共涉及19种疾病,平均每个市(县、区)每周预警信号数为4.94条。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结果反馈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70h(P25~P74为0.06~1.29h),预警信号初步核实的主要方式是监测数据分析(占63.07%)。预警信号经过初步核实后,共有4种传染病的34条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信号,占总预警信号的1.62%;4个市(县、区)的疑似事件信号占预警信号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其中湖南省双峰县比例最高(4.71%)、昆明市西山区比例最低(0.58%),长沙市岳麓区为1.88%、云南省个旧市为0.95%。疑似事件经过进一步现场调查后确认了12起暴发,其中风疹事件5起,流行性腮腺炎4起,流行性感冒2起,伤寒1起。结论C1DARS能够辅助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早期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但不同地区、不同病种的预警效果存在差别。
余斐张洪龙赖圣杰叶楚楚赵丹李中杰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系统
移动百分位数法不同阈值在传染病暴发预警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最多、暴发探测时间最短和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最优阂值的筛选标准。结果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最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优闽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最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最优阈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最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孙乔赖圣杰李中杰兰亚佳张洪龙赵丹金连梅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阈值
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
对地震后的公共卫生情况进行了概述,指出目前灾区传染病形势平稳,但仍然潜在爆发传染病的诸多因素:饮用水潜在的疾病隐患、食品卫生潜在的疾病风险,并提出应加强灾民集中安置点的卫生防病,加大病媒生物的监测与控制,且需要稳定的卫生...
杨维中
关键词:公共卫生卫生防病地震灾害
登革热预警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以突然高热、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部分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1]。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赵丹李中杰周航赖圣杰殷文武杨维中
关键词:登革热预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