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允孚

作品数:87 被引量:1,457H指数:26
供职机构:成都地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盆地
  • 18篇地层
  • 15篇层序
  • 13篇层序地层
  • 12篇碳酸
  • 12篇碳酸盐
  • 9篇矿床
  • 8篇地层学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岩石
  • 8篇硅质
  • 8篇硅质岩
  • 7篇盐岩
  • 7篇碳酸盐岩
  • 7篇磷块岩
  • 7篇龙门山
  • 6篇泥盆纪
  • 6篇下奥陶统
  • 6篇奥陶统

机构

  • 6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0篇成都地质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江汉石油学院
  • 3篇西南工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铁道部第二勘...
  • 1篇桂林冶金地质...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7篇曾允孚
  • 14篇覃建雄
  • 10篇田景春
  • 6篇刘文均
  • 6篇王成善
  • 6篇陈洪德
  • 5篇崔春龙
  • 5篇伊海生
  • 5篇陈洪德
  • 5篇楼章华
  • 5篇张锦泉
  • 5篇李勇
  • 4篇黄志勋
  • 4篇郑和荣
  • 4篇郭建华
  • 3篇郑荣才
  • 3篇高振中
  • 3篇唐朝晖
  • 3篇王国芝
  • 3篇李余生

传媒

  • 20篇矿物岩石
  • 14篇沉积学报
  • 7篇成都理工学院...
  • 6篇地质学报
  • 4篇岩相古地理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矿物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岩石学报
  • 2篇中国区域地质
  • 2篇成都地质学院...
  • 2篇南方国土资源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西南工学院学...
  • 1篇湖南地质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8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3篇1996
  • 13篇1995
  • 15篇1994
  • 7篇1993
  • 5篇1992
  • 4篇1991
  • 6篇1990
  • 6篇1989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被引量:55
1995年
文章详细论述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地层中所记录的能反映龙门山冲断带道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根据地层标识,并结合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分带、主干断裂与地层切割关系,以及岩浆岩和变质岩年龄频谱,将龙门山冲断带自诺利克期以来的道冲推覆作用分为6个边冲推覆构造幕和11个逆冲推覆构造事件。龙门山冲断带过冲推覆作用在时间上具多幕性和周期性,在空间上具前展式渐进推覆的特点;逆冲推覆作用的强度具有由北东向南西迁移的特点,并具左旋剪切的特征。
李勇曾允孚
关键词:前陆盆地龙门山
昌宁—孟连带海西印支期硅岩沉积学被引量:7
1995年
昌宁—孟连带是近年来滇西古特提斯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带晚古生代至三叠纪硅岩内放射虫古生物学的研究已给古特提斯地层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硅岩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入手,探讨了硅岩的形成环境、形成方式、硅质来源及沉积大地构造背景。本区硅岩是近岸大陆边缘较闭塞的浅海至半深海环境中的生物及生物化学沉积,其沉积不仅受到陆源碎屑的影响,而且也与碳酸盐台地有关。硅质主要来自陆壳岩石。除西区二叠纪至三叠纪硅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外,硅岩主要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之下。
崔春龙曾允孚段丽兰黄志勋
关键词:硅岩沉积学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形成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差异性的成因初探被引量:4
1994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储层含油气差异性的关键是储层储集条件的非均一性,根本原因是基底构造古隆起及凹陷、岩相古地理、成合作用和占岩溶的综合影响.其中,基底构造古隆起及凹陷是基础,岩相是条件,成岩作用是关键,古岩溶是决定性因素。
覃建雄刘岫峰曾允孚
关键词:含油气碳酸盐岩奥陶世成岩作用
西秦岭南带中志留统的岩石学特征与沉积环境被引量:3
1992年
详细研究了西秦岭南带中志留统岩石学特征,对遭受重结晶作用的碳酸盐岩进行了结构成因分类。分析了该区中志留世的沉积环境及变化特征。在该区发现的层孔虫生物礁及其它“浅水”标志,表明志留纪时,为若尔盖微古陆北侧的边缘浅海环境。西部为局限陆棚环境,可分为:局限内陆棚、海湾、礁滩-泻湖-潮坪(孤立台地)等亚环境;东部为开阔陆棚环境,可分为浅海砂滩、内陆棚、外陆棚等亚环境。
唐朝晖曾允孚
关键词:中志留世西秦岭岩石学沉积环境
十万大山地区下-中泥盆统白云岩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以广西十万大山地区下-中泥盆统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白云岩层序地层划分、白云岩或白云石成因类型认识的基础上,探索了白云岩成因类型发育与层序地层的关系,建立了区内下-中泥盆统层序地层框架内的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即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发育蒸发泵和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模式,Ⅰ型层序不整合界面期间发育大气水-海水混合白云石化作用模式;进一步探索了此种背景下,受层序和白云石化作用的控制,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分布特征,对于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李国蓉曾允孚周心怀于海波
关键词:十万大山层序地层储层
海洋碳酸盐沉积相模式被引量:15
1991年
本文在评述国内外有关碳酸盐相模式研究基础上提出,海洋碳酸盐沉积相模式研究已摆脱了60—70年代的静态的束缚而进入了一种动态研究阶段并强调碳酸盐缓坡(ramp)的重要性。同时,文中还对台地和缓坡的定义重新进行了厘定,并提出碳酸盐相模式的端元类型概念及其分类。此外,建隆的形成、海平面变化和大地构造背景对其有着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而碳酸盐相模式又控制了储集层的分布型式。
曾允孚王成善
关键词: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右江复合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被引量:35
1992年
位于华南褶皱带南缘的右江盆地,其发展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它的轮廓和结构,与NW向及NE向同沉积断裂关系密切。盆地内的沉积物,分别由特征不同的非补偿性和补偿性沉积相组成两个双层结构。盆地内火山活动发育,也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海西期,古特提斯洋的发展使哀牢山洋盆开裂,导致了右江地区在拉张应力条件下出现若干NW向裂陷带,这时的盆地具有大陆边缘裂谷特点。东吴运动后开始的印支期,区域应力条件发生变化。滨大平洋构造的发生,使盆地轮廓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开始的哀牢山洋盆向NE方向的俯冲消减作用,使盆地在新的挤压条件下再次发生张裂和拗陷。进入了弧后盆地发展阶段。印支期末,盆地封闭。
曾允孚刘文均陈洪德郑荣才张锦泉李孝全蒋廷操
关键词: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火山活动
沉积学发展现状与前瞻被引量:98
1999年
沉积学的概念源于19世纪初,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沉积岩石学、沉积学、沉积地质学三个阶段。目前,随着各种边缘、分支、交叉及横断学科的发展,沉积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层序地层学、事件沉积学、矿床沉积学、实验沉积学、大地构造沉积学、储层沉积学、全球旋回地层学等的诞生和发展。预计到21世纪,沉积学除在大陆动力学、全球变化方面进一步深入发展外,还将与资源和环境密切结合,形成新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资源沉积学、环境沉积学、大陆动力沉积学、全球变化沉积学诸方面,进而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曾允孚覃建雄
关键词:沉积学层序地层学
陆相岩石地层结构及其构成单元被引量:3
1994年
根据陆相岩石地层记录的特点,陆相岩石地层结构由4个描述单元组成,即岩层、岩层组、基本层序、基本层序组。陆相岩石地层结构概念充实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内容和含义,能够更好地描述陆相岩石地层。
李勇曾允孚
关键词:陆相岩层
四川盆地成都凹陷平落坝地区富钾硼卤水资源远景
宋正平曾允孚林传律唐明林黄思静熊淑君苏震群等
1.该专题研究了成都-蒲江盐盆的成盐条件及成盐后的地史发展演化经历。指出成都-蒲江盐盆是海相三叠纪海水西撤最后形成的一个盐盆地。含盐系厚度巨大,以硬石膏、岩盐为主的蒸发岩占含盐系岩比最大达90%以上,成盐后受龙门山构造逆...
关键词:
关键词:远景储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