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勇军

作品数:322 被引量:1,345H指数:1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0篇期刊文章
  • 13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4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7篇卒中
  • 78篇动脉
  • 63篇梗死
  • 59篇急性
  • 56篇脑梗
  • 56篇脑梗死
  • 54篇缺血
  • 49篇血管
  • 45篇细胞
  • 35篇血性
  • 35篇预后
  • 34篇蛋白
  • 32篇急性脑梗死
  • 31篇脑卒中
  • 31篇颈动脉
  • 30篇出血
  • 28篇脑梗死患者
  • 26篇溶栓
  • 25篇动脉粥样硬化
  • 25篇静脉溶栓

机构

  • 311篇苏州大学附属...
  • 45篇苏州大学
  • 10篇昆山市第一人...
  • 10篇沭阳县人民医...
  • 6篇悉尼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4篇四川省人民医...
  • 4篇常熟市第一人...
  • 4篇上海市浦东新...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莱斯特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320篇曹勇军
  • 146篇刘春风
  • 96篇尤寿江
  • 74篇张霞
  • 64篇肖国栋
  • 59篇石际俊
  • 50篇徐加平
  • 47篇刘慧慧
  • 45篇章春园
  • 33篇张艳林
  • 26篇赵合庆
  • 21篇陈孝东
  • 19篇黄志超
  • 17篇姜春黎
  • 17篇张钰
  • 14篇王引明
  • 12篇吴延华
  • 11篇施蓉芳
  • 11篇李瑞霞
  • 11篇李艳艳

传媒

  • 4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3篇临床神经病学...
  • 14篇中华脑血管病...
  • 13篇中华神经科杂...
  • 1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10篇江苏省第十七...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中华老年心脑...
  • 7篇第七届中华医...
  • 5篇中国血液流变...
  • 5篇中国脑血管病...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中华医学峰会...
  • 3篇苏州医学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14篇2017
  • 25篇2016
  • 52篇2015
  • 54篇2014
  • 18篇2013
  • 17篇2012
  • 22篇2011
  • 13篇2010
  • 25篇2009
  • 14篇2008
  • 8篇2007
  • 17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2
3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RT1通过自噬溶酶体通路调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聚集
<正>目的自噬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降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一种新型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同时也是自噬的诱导者,本研究主要阐明SIRT1能否通...
余小艳张艳林孙娟娟尤寿江刘慧慧曹勇军
文献传递
前循环梗死患者影像学梗死模式和发病机制初探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角度,分析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的影像学模式特点,探讨其相应的梗死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梗死患者,将其分为ICA病变组和MCA病变组.根据DWI将梗死模式分为单发和多发,前者再分为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PAI)、皮质支梗死(pial infarct,PI)、分水岭梗死和大面积梗死.结果 MCA供血区梗死模式可分为11种.DWI多发梗死模式占所有患者的62.5%(55/88).ICA病变组更多出现PI伴发分水岭梗死(11/45,P=0.040),而MCA病变组更多出现PI伴发PAI(10/43,P=0.037).结论 在伴有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中,大多数表现为多发梗死模式,提示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以及局部穿支闭塞等机制是其发生梗死的主要机制.ICA病变组梗死的主要机制为栓塞合并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而MCA病变组则为栓塞合并局部穿支闭塞.
周国庆曹勇军肖国栋章春园赵合庆刘春风
关键词:弥散磁共振成像
白细胞介素与支架内再狭窄
2012年
支架置入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是困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微侵袭介入治疗发展的主要问题。支架置入术后的血管内炎症反应是再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以白细胞介素为代表的细胞因子起着复杂和多变的作用。文章综述了白细胞介素表达水平对血管内皮增生的作用以及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
肖国栋曹勇军章春园于海龙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类血管成形术生物学标记炎症介导素类炎症
血尿酸与静脉溶栓患者预后和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背景和目的高尿酸血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它将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成为脑卒中的新型危险因素。但近年的研究认为尿酸是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可以改善阿替普酶在实验性脑缺血的预后。对高尿...
石际俊曹勇军章春园张霞刘春风
环境温度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曹勇军王霞洪大情Danni ZhengCraig Anderson
支架置入术治疗放疗后颅外血管狭窄2例报告
2014年
颈部或鼻咽部肿瘤放疗后可引起颅外大血管狭窄,增加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目前国内关于支架置入术治疗放疗后血管狭窄研究报道较少,现报告2例如下。
马召玺张炎王万华曹勇军赵合庆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放疗后缺血性脑梗死鼻咽部肿瘤
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又称Devic病,是一种具有复发缓解倾向、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脱髓鞘疾病。既往认为NMO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的一个亚型,但近年来的研究提示,NMO是不同于MS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对NMO较为特异的免疫标记物——NMO-IgG的研究,支持NMO是独立的疾病实体,这对NMO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陈孝东王光胜曹勇军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脊髓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21年
目的总结脊髓血管病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搜集198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病例报告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脊髓血管病例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研究不同病因、不同部位脊髓血管病的差异性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脊髓梗死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脊髓出血组患者平均年龄;脊髓出血组患者入院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梗死组;脊髓梗死组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18.48%,8.70%)明显高于脊髓出血组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6.67%,1.11%)(均P<0.05)。(2)胸髓的发病率(48.35%)最高;颈髓血管病的入院JOA评分最低,为(6.67±4.47)分(P<0.05)。(3)尚未发现影响脊髓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脊髓出血的致残率与入院时JOA评分有关(B=-0.101);脊髓出血的死亡率与高血压及病变部位有关(B=1.508;B=-0.556)(1=颈髓;2=胸髓;3=腰骶髓)(P<0.05)。(4)出院3个月随访,脊髓梗死相对脊髓出血而言,中度残疾所占比例高,轻度残疾和重度残疾所占比例少。结论脊髓血管病最常发生于胸段,累及颈髓时症状最重。脊髓出血较脊髓梗死的患者群更趋年轻化,而梗死的近期预后要优于出血。
刘娜徐加平王引明石际俊尤寿江张霞曹勇军
关键词:脊髓血管病出血梗死预后
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发生内分水岭性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患者发生内分水岭性梗死(IBZ)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症状性CICAO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IBZ组和非IBZ组,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症状性CICAO患者发生IBZ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85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65±11)岁,男147例,女38例。IBZ组64例,非IBZ组121例。IBZ组眼动脉反流患者的比例为64.1%(41/64),高于非IBZ组47.8%(55/121)(P=0.037);非IBZ组侧支代偿(ASTIN/SIR 3~4级)的比例为66.1%(80/121),高于IBZ组29.7%(19/64)(P<0.001)。脑梗死病史(OR=2.233,95%CI:1.023~4.87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OR=1.516,95%CI:1.006~2.285)、眼动脉反流(OR=5.060,95%CI:1.160~22.081)是症状性CICAO患者发生IBZ的危险因素(均P<0.05);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OR=0.010,95%CI:0.000~0.970)及侧支代偿(ASTIN/SIR 3~4级)(OR=0.172,95%CI:0.079~0.373)是症状性CICAO患者发生IBZ脑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有眼动脉反流、LDL、脑梗死病史是症状性CICAO患者发生IBZ的危险因素;INR及侧支代偿(ASTIN/SIR 3~4级)是症状性CICAO患者发生IBZ的保护因素。
翟国杰徐元杨秀艳盛习华肖国栋曹勇军
关键词:脑梗死颈内动脉闭塞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性脑梗死被引量:3
2011年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偏头痛发病率为13%,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且60%~80%具有家族遗传性,其发作多在20~64岁之间。由于偏头痛多发生在生产力最旺盛的年龄段,因此,其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无论有无先兆,偏头痛都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刘慧慧李文曹勇军刘春风
关键词:偏头痛性脑梗死卵圆孔未闭家族遗传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