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寿江

作品数:116 被引量:481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会议论文
  • 4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急性
  • 36篇卒中
  • 36篇梗死
  • 34篇脑梗
  • 34篇脑梗死
  • 31篇预后
  • 21篇缺血
  • 21篇急性脑梗死
  • 20篇血性
  • 19篇溶栓
  • 19篇静脉溶栓
  • 19篇急性缺血
  • 19篇急性缺血性
  • 19篇出血
  • 17篇动脉
  • 17篇尿酸
  • 16篇尿酸水平
  • 16篇脑出血
  • 16篇房颤
  • 14篇栓塞

机构

  • 116篇苏州大学附属...
  • 19篇苏州大学
  • 5篇苏州市立医院
  • 4篇昆山市第一人...
  • 4篇常熟市第一人...
  • 4篇太仓市第一人...
  • 4篇苏州市吴江区...
  • 2篇常熟市第二人...
  • 2篇镇江市第四人...
  • 2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市第一人...
  • 1篇昆山市中医院
  • 1篇苏州市中医医...
  • 1篇吴江市第一人...
  • 1篇无锡市第五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市相城人...
  • 1篇苏州市第七人...

作者

  • 116篇尤寿江
  • 96篇曹勇军
  • 55篇张霞
  • 55篇刘春风
  • 41篇石际俊
  • 28篇徐加平
  • 25篇刘慧慧
  • 23篇肖国栋
  • 18篇黄志超
  • 16篇张钰
  • 12篇章春园
  • 12篇姜春黎
  • 11篇张艳林
  • 8篇李艳艳
  • 7篇杜文秀
  • 7篇孙娟娟
  • 6篇余小艳
  • 5篇韩侨
  • 5篇卢涛声
  • 5篇史路遥

传媒

  • 13篇国际脑血管病...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江苏省第十七...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中华脑血管病...
  • 4篇第七届中华医...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华医学峰会...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苏州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13篇2016
  • 36篇2015
  • 2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尿酸水平与rt-PA静脉溶栓卒中患者预后及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2
2015年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与短期预后及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2013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其人口统计学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及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患者在随访90d时改良Rankin评分>2分(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mRS≤2分为预后良好.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及出血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375±42) μmol/L比(250±36)μmol/L,P=0.0026],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高尿酸水平预后良好(OR=1.25,95% CI,1.04 ~ 1.47,P=0.013).非出血转化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出血转化组患者[(350±51)μmol/L比(282±38) μmol/L,P=0.015],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后,尿酸水平与出血转化仍呈负相关.结论 较高血尿酸水平与rt-PA静脉溶栓良好预后和低脑出血转化相关.
余小艳石际俊姜春黎徐加平尤寿江曹勇军刘春风
关键词:尿酸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出血转化
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背景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相关性还未有定论。有研究发现血UA具有神经保护功能,其水平升高,卒中患者预后改善。但也有报道称高血UA水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所以我们推测对于急性脑梗死...
黄志超张霞尤寿江姜春黎张钰曹勇军
文献传递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98例,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剂量分为他汀高剂量(40mg/晚)组106例,他汀标准剂量(20mg/晚)组134例,他汀空白组58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7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入院时、7d血浆S100B、HMGB1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他汀高剂量组、他汀标准剂量组、他汀空白组入院时S100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8.19±30.10)pg/L,(38.41±23.75)pg/L,(32.47±25.04)pg/L vs(24.57±12.15)pg/L,P<0.05,P<0.01]。与他汀空白组比较,他汀高剂量组、他汀标准剂量组7d时S100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他汀标准剂量组比较,他汀高剂量组7d时S100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入院时比较,他汀空白组7d时S100B水平明显升高,他汀高剂量组7d时S100B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入院时S100B水平与HDL-C(r=-0.224,P=0.010)、脑梗死体积(r=0.272,P=0.004)相关。结论阿托伐他汀钙不仅能调节血脂水平,还能降低炎性因子S100B水平,可能是其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功能的机制之一。
杜文秀李艳艳史路遥端光鑫尤寿江张霞冯萍曹勇军刘春风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降血脂药
轻型脑卒中患者睡眠紊乱与认知功能损害
目的: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在脑卒中患者中非常常见,既往研究发现PSCI的发病率为25%-81%,但是PSCI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尤其是睡眠障碍与...
李洁尤寿江许亚男沈贇黄隽英熊康平刘春风
文献传递
伴有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其在前后循环及双侧大脑半球的分布特点,同时探讨影响其分布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09-2013.3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209例,根据颅脑MRI或CT梗死累及前后循环不同,将患者分...
尤寿江曹勇军石际俊张霞刘春风
文献传递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共同培养8h,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的表达。然后将HUVECs与AGE-BSA100μg/ml及抗金属基质蛋白酶抗体(MMP9,MMP2)共同作用于单层内皮细胞8h后采用FITC荧光标记白蛋白漏出法测定单层内皮细胞通透率。结果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AGE-BSA 50、100μg/ml组细胞上清中VE-cadherin及MMP9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NC组相比,AGE-BSA组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P<0.01);与AGE-BSA组相比,AGE-BSA+MMP9抗体组单层细胞通透性得到改善(P<0.05)。结论 AGE-BSA通过诱导MMP9激活,促进VE-cadherin自身解聚,从而导致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
李晓赟尤寿江谢莹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内皮细胞通透性金属基质蛋白酶
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背景 血尿酸(UA)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相关性还未有定论.本研究旨在找出血UA的这个适当水平,并且评估内源性UA水平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7例,均为颈内动...
张霞黄志超曹勇军尤寿江刘春风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03月-2019年05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治疗1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该组14 例患者术中血管再通血流灌注达到mTICI 3级7 例(50.0%),mTICI 2b级5 例(35.7%),血管再通良好率85.7%.术后复查头颅CT,发生高灌注出血1 例,高灌注脑水肿脑疝1 例,2 例患者均死亡.出血转化4 例,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2 例.术后90 d随访,预后良好10 例(mRS评分≤2 分)(71.4%),预后不良4 例(mRS评分>2 分)(28.6%),包括死亡2 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有效.
李永安尤寿江肖国栋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取栓术
将卒中纳入心血管风险预测工具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声明被引量:13
2012年
背景和目的目前美国针对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以及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指南声明均使用绝对风险估计值来识别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以及可从特定干预措施中获益的患者。然而,这些指南并未明确地包括卒中患者。本指南对现有证据和争论进行概述以支持:(1)将卒中(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纳入心血管病绝对风险增高的患者群体;(2)将卒中纳入血管性疾病风险预测工具的转归预测因素。方法和结果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联合主席基于先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来提名,并得到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以及文稿监督委员会的批准。作者采用系统文献回顾(覆盖1980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的文献)并参考以往公布的指南、个人资料以及专家观点,以归纳现有证据,提出当前知识的不足,并根据AHA标准对适当的问题制定推荐意见。所有写作组成员均有机会对推荐意见进行评论并批准了最终版本。经广泛的AHA内部同行评议以及卒中委员会领导阶层和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的审阅后,最终获得AHA科学咨询和协调委员会的批准。将卒中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纳入冠状动脉和心血管病绝对高危人群的原因如下。首先,有证据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绝对风险增高,10年绝对风险≥20%,这一风险阈值已被一些指南用于定义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等危症。其次,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原因与纳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原因相同,尽管尚缺乏在所有人群或患者中风险增高的统一证据。再次,缺血性卒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亚型与其他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同。将卒中纳入高危因素将导�
Daniel T. LacklandMitchell S.V. ElkindRalph D'Agostino SrMandip S. DhamoonDavid C. Goff JrRandall T. HigashidaLeslie A. McClurePamela H. MitchellRalph L. SaccoCathy A. SilaSidney C. Smith JrDavid TanneDavid L. TirschwellEmmanuel TouzeLawrence R. Wechsler 4:~尤寿江于海龙刘慧慧张霞刘春风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卒中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美国神经病学学会肯定本指南作为神经科医生继续教育工具的价值被引量:12
2010年
背景和目的本指南对各种已确定和新出现的卒中危险因素的证据进行概述,以提供降低首次卒中风险的循证推荐。方法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根据每位成员先前在相关课题领域中的工作提名,并经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AHA)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批准。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的方法(涵盖时间为2006年上一次回顾发表到2009年4月),参考先前已发表的指南、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来总结现有证据,并指出现有知识的差距;如果合适,则根据标准的AHA标准做出推荐。写作组全体成员均有机会对推荐进行评论并审核这份声明的最终文本。在AHA科学咨询和协调委员会考察和批准之前,本指南已南卒中委员会领导层和AIIA科学声明督察委员会进行过广泛的同行评议。结果对评价个体首次卒巾风险的流程图进行了评价。根据干预的町能性(不可于预、可于预或潜在可干预)和证据的强度(证据充分或证据不太充分),对首次卒中的危险因素或风险标记物进行分类。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质量、人种/种族和遗传倾向。证据充分的叮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治疗、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过少以及肥胖和体脂分布。证据不太充分或潜在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障碍、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升高、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对用阿司匹林进行卒中一级预防的资料进行了回顾。结论多方面的证据可用于确定能增高首次卒中风险的多种具体因素并提供降低这种风险的策略。
Larry B. GoldsteinCheryl D. BushnellRobert J. AdamsLawrence J. AppelLynne T. BraunSeemant ChaturvediMark A. CreagerAntonio CulebrasRobert H. EckelRobert G. HartJudith A. HincheyVirginia J. HowardEdward C. JauchSteven R. LevineJames F. MeschiaWesley S. MooreJ.V. (Ian) NixonThomas A. Pearson张霞尤寿江陈孝东卢涛声石际俊曹勇军徐兴顺
关键词:卒中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