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永文

作品数:192 被引量:78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8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9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6篇术后
  • 66篇放疗
  • 61篇肿瘤
  • 60篇疗法
  • 56篇淋巴
  • 55篇腺癌
  • 50篇化疗
  • 44篇放射疗法
  • 43篇淋巴瘤
  • 41篇乳腺
  • 40篇直肠
  • 39篇放化疗
  • 36篇细胞
  • 35篇预后
  • 35篇直肠癌
  • 35篇肠癌
  • 34篇乳腺癌
  • 31篇调强
  • 30篇疗效
  • 28篇同步放化疗

机构

  • 137篇中国医学科学...
  • 5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医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湘西自治州人...

作者

  • 191篇宋永文
  • 171篇李晔雄
  • 168篇王维虎
  • 168篇金晶
  • 164篇王淑莲
  • 161篇刘跃平
  • 134篇余子豪
  • 132篇刘新帆
  • 115篇房辉
  • 98篇任骅
  • 29篇王鑫
  • 26篇唐源
  • 23篇亓姝楠
  • 19篇刘清峰
  • 17篇戴建荣
  • 16篇李宁
  • 14篇卢宁宁
  • 13篇刘文扬
  • 12篇吴润叶
  • 11篇王朝阳

传媒

  • 8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1篇中华肿瘤杂志
  • 7篇第十四届全国...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第十五届全国...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北京放射肿瘤...
  • 3篇中国老年学学...
  • 3篇2007第六...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1篇2017
  • 20篇2016
  • 17篇2015
  • 29篇2014
  • 10篇2013
  • 21篇2012
  • 23篇2011
  • 7篇2010
  • 2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Ⅱ和Ⅲ期直肠癌术后去氧氟尿苷加四氢叶酸钙同步放化疗的Ⅰ期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去氧氟尿苷+四氢叶酸钙同步放化疗中去氧氟尿苷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术后病理证实为Ⅱ、Ⅲ期的直肠癌患者16例行盆腔放疗5周(总剂量50Gy分25次),同步口服去氧氟尿苷+四氢叶酸钙30mg/(m^2·d)化疗,从放疗第1天开始,3次/d,连续服用直至放疗结束。去氧氟尿苷DLT的定义为≥3级的血液学或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结果16例患者分别入去氧氟尿苷450mg/(m^2·d)组3例、550mg/(m^2·d)组6例、650mg/(m^2·d)组7例。550mg/(m^2·d)组出现1例DLT(1例4级腹泻),补充3例后未发现DLT,继而进入650mg/(m^2·d)组。该组中第1例因治疗第3周出现3级腹痛拒绝化疗退出研究,随后入组3例中1例先后出现3级腹痛、腹泻、恶心、乏力和2级发热以及自细胞下降,以后再补充的3例均出现了3级腹泻,试验终止于650mg/(m^2·d)组。16例中12例完成预计的去氧氟尿苷+四氢叶酸钙同步放化疗计划,4例终止或中断放化疗者分别为550mg/(m^2·d)组1例和650mg/(m^2·d)组3例。DLT主要表现为3级恶心或呕吐(1人次)、腹泻(4人次)、疲劳(1人次)和腹部绞痛(2人次)以及4级腹泻(1人次)。结论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去氧氟尿苷+四氢叶酸钙同步放化疗时,去氧氟尿苷的最大耐受剂量为550mg/(m^2·d);恶心或呕吐、腹泻、腹部绞痛和疲劳是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差。
金晶李晔雄唐源王维虎王淑莲宋永文刘跃平余子豪刘新帆
关键词:最大耐受剂量
前列腺癌前瞻性低分次调强适形放疗疗效和毒性观察
刘跃平李晔雄房辉王维虎金晶王淑莲宋永文任华刘新帆余子豪
动态超声内镜预测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在直肠癌同步放化疗前、中、后测量绝对值与相对变化值预测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共42例局部晚期直肠癌病例入组.分别于同步放化疗前2周、同步放化疗中2周、结...
李宁张月明金晶王贵齐肖琴李晔雄王淑莲刘跃平宋永文任骅房辉刘新帆余子豪
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氟铁龙+同奥Ⅰ期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采用氟铁龙+同奥(四氢叶酸钙)同步放化疗,氟铁龙的限制性毒性反应(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年龄18~75岁、KPS 评分≥70分、根治性手术后病理证实为Ⅱ期和(或) Ⅲ期...
唐源金晶李晔雄王维虎刘跃平王淑莲宋永文
文献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Ⅰ~Ⅱ期临床试验的近期结果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38例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放疗43.5Gy分15次3周完成,观察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和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中位随访13个月,入组38例患者全部生存,无照射野内复发,远处转移率为13%(5例)。5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均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3周。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3.5Gy分15次3周完成的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副反应可以接受,近期疗效较好。
王淑莲李晔雄宋永文金晶房辉曲媛惠周光王维虎余子豪刘新帆
早期中上段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pT1-2N0M0期中上段直肠癌复发风险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90%。本研究回顾性分析pT1-2N0M0期中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并经病理学证实为T1-2N0中上段直肠腺癌患者共292例。对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率进行了评价,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上述远期预后指标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全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5年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8.8%,90.4%,91.1%和94.2%。单因素分析显示,清扫小于13枚淋巴结是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P=0.036,0.049)。结论中上段直肠癌TME术后Ⅰ期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长期结果。淋巴结清扫数目可作为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李宁梁建伟金晶周志祥李晔雄王鑫任骅房辉王维虎王淑莲刘跃平宋永文刘新帆余子豪
关键词:直肠肿瘤预后全系膜切除术
Ⅱ和Ⅲ期直肠癌术后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急性副反应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比较两个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临床Ⅱ期研究的急性毒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分别进行卡培他滨术后同步放化疗(单药组,n=118)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术后同步放化疗(双药组,n=90)的Ⅱ期临床研究。两组均予真骨盆放疗DT50Gy分25次5周完成,化疗药物予以连用2周停1周,放疗中共用2周期的方法。单药组卡培他滨每天2次1600mg/m^2;双药组奥沙利铂每周1次70mg/m^2,卡培他滨每天2次1300mg/m^2。结果双药组患者中断放疗(10.2%:6.7%,χ^2=0.80,P=0.460)或化疗的比率(9.3%:19.1%,χ^2=4.80,P=0.090)与单药组相似。双药组1~4级急性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组,主要为恶心(χ^2=46.90,P=0.000),腹泻(χ^2=13.50,P=0.009),乏力(χ^2=18.90,P=0.000),手足综合症(χ^2=7.10,P=0.029)和食欲下降(χ^2=19.90,P=0.000)。全组发生3、4级以上严重副反应包括腹泻(24.0%、1.0%)、白细胞下降(4.3%、0.0%)、放射性皮炎(3.8%、0.O%)、腹痛(1.0%、0.0%)和乏力(0.5%、0.0%),但只有3、4级腹泻发生率双药组显著高于单药组(33.0%:18.6%,χ^2=5.90,P=0.023)。结论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双药同步放化疗患者3、4级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单药同步放化疗,但其他严重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相似。
金晶李晔雄王维虎王凯宋永文王淑莲张世平刘跃平房辉曲媛刘新帆余子豪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意义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0-2010年本院共收治3 995例直肠癌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下述条件者进行回顾分析:(1)根治性手术;(2)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界距肛缘10-16 cm;(3)术后病理为T3-T4或N1-2 M0期(AJCC 7版分期);(4)病理类型为腺癌.结果 共入组547例患者.5年样本数为249例.全组5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79.0%、76.8%、94.0%、80.1%.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按1∶1平衡基线特征后,术后同期放化疗与未放化疗各155例.将pT4b期、有癌旁结节、淋巴结转移较多(N2期)者列为高危组,术后同期放化疗5年LRFS和OS均高于未放疗者(96.3%、82.0%,P=0.0.044;81.6%、59.1%,P=0.019).结论 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预后较好,术后同期放化疗仍可进一步降低LRR;尤其对伴有高危因素者,术后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和长期疗效.
王鑫金晶任骅冯燕茹刘文扬肖琴李宁房辉景灏卢宁宁唐玉邓垒王健仰余子豪刘新帆宋永文王维虎王淑莲刘跃平李晔雄
关键词:预后分析
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IMRT前瞻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6-2010年共入组128例Ⅰ-Ⅲ期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 Gy分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 Gy分25次(2.4 Gy/次).不良反应评估采用CTCAE3.0标准.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依据哈佛系统.Kaplan-Miere法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5年LRRFS为98.4%、DMFS为95.3%、OS为97.7%.急性皮肤反应1级65.6%、2级15.6%、3级2.3%;放射性肺炎1级22.5%、2级4.7%.37例(28.9%)患者出现1、2级上肢水肿.远期1例(0.8%)患者出现全乳色素脱失,4例(3.1%)出现色素沉着.放疗前、放疗后5年美容效果评价为优或良的分别为85.9%、77.3%.21.9%为一般,1例为差.结论 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接受同步加量IMRT 5年疗效理想,急慢性不良反应较轻,整体耐受良好,美容效果较好.
彭冉王淑莲金晶刘跃平王维虎宋永文任骅刘新帆李晔雄余子豪
55例乳腺癌同侧锁骨上转移淋巴结位置分布对靶区勾画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回顾分析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分布,指导锁骨上区域放疗靶区的确定.方法 选择接受螺旋断层CT扫描、诊断为锁骨上转移、可调阅CT图像的乳腺癌患者55例.选取1例标准乳腺癌病例,参照锁骨上正常解剖结构位置及比例,将55例患者转移淋巴结勾画于标准病例定位CT图像上.比较实际淋巴结分布和RTOG及其他文献推荐的锁骨上靶区关系.结果 60%转移淋巴结经病理确诊,64%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存在远处转移.91%和82%患者转移淋巴结中心点分别位于锁骨上内侧和外侧区,66%患者在锁骨下静脉交汇处有转移淋巴结.文献推荐的锁骨上靶区仅可覆盖20%-42%患者的全部转移淋巴结中心点,RTOG指南仅覆盖26%.中心点超出外界、后界者分别达71%和66%.根据上述淋巴结分布扩大锁骨上靶区照射范围,向外、后侧延伸达自然解剖屏障则可完全覆盖82%患者的全部转移淋巴结中心点.结论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位置超出RTOG勾画指南范围,尤外侧、后方为著,锁骨上CTV需扩展至上述区域.
景灏王淑莲李静薛梅熊祖坤金晶王维虎宋永文刘跃平任骅房辉刘新帆余子豪李晔雄
关键词:乳腺肿瘤靶区勾画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