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政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癫痫
  • 3篇抗癫痫
  • 2篇药物
  • 2篇药物作用
  • 2篇神经节
  • 2篇突触
  • 2篇藜芦
  • 2篇白藜芦醇
  • 1篇多导睡眠图
  • 1篇兴奋性
  • 1篇兴奋性突触后...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银杏叶
  • 1篇银杏叶总黄酮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再生
  • 1篇睡眠
  • 1篇睡眠障碍
  • 1篇酸钠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北方大学
  • 1篇美国德州大学

作者

  • 7篇吴政
  • 5篇王烈成
  • 4篇孔德虎
  • 3篇马嵘
  • 2篇孔淼
  • 2篇柯道平
  • 2篇胡金兰
  • 2篇黄九龙
  • 2篇许奇
  • 2篇张磊
  • 1篇胡向阳
  • 1篇李忠稳
  • 1篇陈伟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银杏叶总黄酮对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细胞ls-EPSP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银杏叶总黄酮(TFG)对交感神经节细胞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s-EPSP)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细胞内记录技术和离体神经节灌流。结果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静息电位为(-53.1±6.5)mV(n=54);重复电刺激(10V,1ms,20Hz,4s)与IMG相连的腹下神经,在IMG有61.1%(33/54)的细胞可诱发ls-EPSP,其电位的幅度与时程分别为(7.7±1.8)mV和(97.4±17.4)s(n=33);用TFG(100~500mg/L)灌流,其中有78.8%(26/33)细胞的ls-EPSP出现抑制,幅度与时程均表现降低和缩短,且表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另有21.2%(7/33)的细胞无明显反应。由TFG引起的ls-EPSP抑制可被低钙/高镁Krebs液可逆性阻断,但不受胆碱或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影响;亦可被低钠(58mmol/L)、高钾(20mmol/L)的Krebs液和河豚毒(10μmol/L)所增强,并可被四乙基铵(1mmol/L)所减弱。结论TFG可不同程度抑制IMG内大多数细胞的ls-EPSP,其作用离子机制可能与Na^+内流减弱和K^+外流增强有关。
黄九龙胡金兰孔淼王烈成吴政柯道平李忠稳马嵘孔德虎
关键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白藜芦醇对KA诱导的癫痫模型大鼠抗癫痫作用及机制的初步分析
目的 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海马CA3中心区域通过微量注射海仁藻酸/(Kainateacid,KA/)诱发癫痫,以此建立大鼠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做后继的慢性药理学实验,从行为学、颅内脑电记录和形态学三...
吴政
关键词:白藜芦醇癫痫丙戊酸钠
文献传递
白藜芦醇抗癫痫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评价白藜芦醇(Res)的抗癫痫效果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癫痫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后,以Res干预10d,丙戊酸钠(VPA)作为阳性对照,观察Res对颞叶癫痫大鼠的行为学、电生理学和病理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自发性发作率增加,海马内神经元大量死亡,苔藓纤维出芽(MFS)至颗粒细胞层和内分子层;Res能抑制癫痫大鼠自发性发作,对并海马CA1和CA3a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和抑制MFS(P<0.05)。结论Res具有较强的抗癫痫作用。
许奇吴政张磊孔德虎王烈成马嵘
氯离子共转运体KCC2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抗癫痫靶点的研究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诱发因素繁多,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各种癫痫发作的本质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一抑制系统失衡,从而导致某些神经元群发生突然、过度和同步化异常放电所引起的行为异常。GABA及其受体系统...
吴政
关键词:癫痫发病机制
Kainate受体与癫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Kainate(KA)受体属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s)的一类亚型受体,与其它两种iGluRs,NMDA受体(N-甲基-D-门冬氨酸)和AMPA受体(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丙酸)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近几年随着对KA受体研究的深入,发现KA受体与癫痫病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对KA受体与癫痫关系的研究,可能为癫痫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介绍KA受体近年来的药理学特性、生理学功能及其在癫痫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政孔德虎王烈成
关键词:谷氨酸癫痫
颞叶癫痫大鼠睡眠障碍的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癫痫大鼠的睡眠结构变化及不同睡眠时相特异性痫样放电的发放情况。方法运用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右侧海马CA3区微量注射Kainic acid(KA)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在海马CA3区的同一位点微量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定期视频实时监控大鼠行为,并在模型建立8周后脑电图机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描记。结果癫痫组大鼠在麻醉清醒后出现痫样发作,发作约在清醒6h后减弱,1周发作基本终止,但在4周后又逐渐出现自发性发作。8周后PSG描记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大鼠深慢波睡眠时间由(11.15±0.93)s减少到(6.00±0.98)s(P〈0.05),异相睡眠时间由(9.80±0.66)s减少到(2.69±1.00)s(P〈0.05),癫痫大鼠睡眠时痫样放电比率比清醒时升高,增加(108.3±42.5)%。结论癫痫发作能引起睡眠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觉醒次数增加,深慢波睡眠减少,异相睡眠减少,癫痫大鼠在睡眠时痫样放电几率明显增加。
陈伟许奇张磊吴政胡向阳王烈成
关键词:癫痫多导睡眠图慢波睡眠睡眠障碍
豚鼠离体腹腔神经节神经元自发f-EPSP和AP被引量:1
2007年
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观察豚鼠腹腔神经节(CG)神经元自发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和动作电位(AP)的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可能机制。发现在豚鼠离体CG上存在自发f-EPSP和AP,发放频率不同。自发f-EPSP的幅度(5.67±2.66)mV(n=26),明显低于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f-EPSP的幅度(13.26±6.74)mV(n=34,P<0.01),而自发的AP后超极化幅度(AHPA)(13.86±4.24)mV(n=30),明显高于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的AHPA(8.99±2.79)mV(n=54,P<0.01)。六烃季铵或低Ca2+/高Mg2+Krebs液能完全阻断自发的AP,但自发的f-EPSP则不被完全阻断。结果提示豚鼠离体CG神经元有自发性电活动,这除与突触前膜ACh的随机释放有关以外,可能还有对Ca2+不敏感的其他递质介导。
胡金兰孔淼黄九龙吴政王烈成柯道平马嵘孔德虎
关键词:腹腔神经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