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平

作品数:326 被引量:1,710H指数:20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4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27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9篇农业科学
  • 28篇生物学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5篇绵羊
  • 30篇基因
  • 25篇多态
  • 25篇奶牛
  • 23篇饲料
  • 22篇青贮
  • 22篇牦牛
  • 21篇多态性
  • 21篇脂肪酸
  • 19篇肉品
  • 19篇肉品质
  • 16篇秸秆
  • 16篇藏羊
  • 15篇瘤胃
  • 14篇日粮
  • 13篇营养
  • 13篇杂交
  • 13篇放牧
  • 12篇育肥
  • 11篇山羊

机构

  • 307篇甘肃农业大学
  • 77篇甘肃省农业科...
  • 9篇西北师范大学
  • 9篇甘肃省动物疫...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西北民族大学
  • 5篇甘肃农业职业...
  • 5篇甘肃民族师范...
  • 5篇深圳出入境检...
  • 4篇天水师范学院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德州学院
  • 2篇宁夏大学
  • 2篇新疆农业职业...
  • 2篇重庆教育学院
  • 2篇塔里木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全国畜牧总站

作者

  • 322篇吴建平
  • 91篇张利平
  • 67篇雷赵民
  • 48篇杨联
  • 46篇刘婷
  • 45篇宫旭胤
  • 42篇赵生国
  • 38篇王欣荣
  • 35篇郎侠
  • 25篇王彩莲
  • 25篇王建福
  • 25篇宋淑珍
  • 24篇焦婷
  • 24篇刘哲
  • 23篇成述儒
  • 15篇周瑞
  • 14篇张昌吉
  • 14篇王磊
  • 12篇汪晓娟
  • 11篇李耀东

传媒

  • 39篇甘肃农业大学...
  • 21篇草业科学
  • 18篇动物营养学报
  • 15篇草业学报
  • 9篇中国草食动物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9篇中国畜牧兽医
  • 8篇畜牧兽医学报
  • 8篇家畜生态学报
  • 7篇草地学报
  • 7篇草原与草坪
  • 7篇中国草食动物...
  • 6篇中国兽医学报
  • 5篇中国畜牧杂志
  • 4篇食品科技
  • 4篇甘肃农业科技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23篇2020
  • 21篇2019
  • 27篇2018
  • 9篇2017
  • 14篇2016
  • 18篇2015
  • 20篇2014
  • 30篇2013
  • 16篇2012
  • 26篇2011
  • 24篇2010
  • 18篇2009
  • 13篇2008
  • 9篇2007
  • 14篇2006
  • 6篇2005
3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nested和touch down PCR技术分离牦牛CAPN1大亚基基因EST被引量:7
2005年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1(CAPN1)基因是影响肉嫩度的侯选基因。根据GeneBank中已公布的CAPN1基因cDNA序列设计同源PCR引物,通过RT,nested和touch-downPCR技术从牦牛肌肉组织总RNA中分离目的序列,与pGEM-T-easy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感受态菌株,通过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和测序分析鉴定阳性克隆。分离到的基因片段为牦牛CAPN1大亚基的部分编码序列,在GeneBank中的注册号为AY197555,与奶牛、人、食蟹猴、小鼠、绵羊以及大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9%,89%,83%,96%和81%,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较强的保守性。CAPN1基因EST的分离为进一步研究牦牛CAPN1基因奠定了基础。此研究表明,在总RNA质量不理想的情况下,同时采用这2种技术可以较大限度地获取目的序列。
蔡欣吴建平徐明旭张利平汪虹英刘雅楠
关键词:PCR牦牛
遗传工程技术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应用
2002年
在畜牧业中应用遗传工程技术 ,可有效地解决传统育种技术由于生殖隔离、远源不育以及基因库疲乏所带来的困扰 ,从而实现基因在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之间的交流 ,创造新的遗传变异 ,以改良家畜的某些性状 ,进而创造新的品种和生物类型。转基因家畜和哺乳动物克隆的研究是当前遗传工程技术在畜牧养羊业上应用的重点领域。同时 ,由于畜牧业中遗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 ,转基因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
吴建平马彬云
关键词:畜牧业转基因家畜哺乳动物克隆
全文增补中
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为研究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和体质量均相近的‘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去势公羔各18只,随机分别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各9只去除脂尾,15月龄屠宰,测定屠宰性状、肉品质和内脏器官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脂尾去除对‘蒙古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内脏器官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兰州大尾羊’的背膘厚、GR值分别增加1.41、1.67mm(P<0.10),失水率降低0.77%(P<0.10)、剪切力减小0.59kg/f(P<0.10)、pH1升高0.10(P<0.10),均有差异显著的趋势.2个品种间,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除色度、pH24、大理石纹、脾质量和小肠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脂尾去除可以提高‘兰州大尾羊’的屠宰性能和改善肉品质,‘兰州大尾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优于‘蒙古羊’.
周瑞赵生国刘立山刘政李华伟岳燕程箫吴建平
关键词: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屠宰性能肉品质
牦牛肾脂氧化初期脂肪酸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牦牛肾周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15±1℃下储藏期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牦牛肾脂肪氧化初期发生于储藏期第0~25d(15±1℃),在此期间,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由49.68%提高至55.9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分别由10.73%和37.85%下降至6.95%和28.22%。第0~20d,n-6/n-3PUFA的比率低于4,但在第25d达到4.46,并且MUFA/SFA较PUFA/SFA下降幅度高11.24%。此外,除共轭亚油酸(CLA)和油酸(LA)外,功能性脂肪酸(ARA,EPA,DHA)在10d后下降显著(p<0.05)。
王强王强张盛贵张玉斌张海容袁君刘婷
关键词:脂肪酸PVTBARS
一种牛羊养殖中通用型养殖饲料
一种牛羊养殖中通用型养殖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精饲料与粗饲料按照质量比1:0.1‑1.2的比例搭配喂养不同生长期的牛羊,制备得到的饲料能够精准化的供给牛羊生长所需,对鸡厂的鸡粪进行加工,提高了牛羊肠胃吸收能力,解决了...
刘婷吴建平成述儒雷赵民宋淑珍刘立山
文献传递
不同类型藏羊消化率与采食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采食量是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夏季在甘南夏河分别选取不同生理类群(羔羊、1岁母羊、2岁母羊、3岁母羊、4岁母羊、羯羊和种公羊)的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各4只进行试验。采用二氧化钛指示剂法与粪氮指数法分别测定藏羊排粪量和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从而计算放牧采食量,并对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放牧采食量分别为1031.93、834.59和956.15 g·d^(-1),乔科型藏羊放牧采食量显著(P<0.05)小于欧拉型和甘加型藏羊。3个类型藏羊的每kg代谢体重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对夏河天然草地牧草的平均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9%、47.22%和55.58%。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排粪量分别为561.26、484.06和466.74 g·d^(-1),其中欧拉型藏羊的排粪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试验在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研究不同类型藏羊的排粪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放牧采食量,旨在为该地区放牧藏羊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焦婷吴铁成吴建平赵生国雷赵民梁建勇冉福九麦扎西刘振恒
关键词:高寒草地藏系绵羊放牧采食量排粪量
奶牛群体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产奶量关联性被引量:6
2010年
设计7对引物,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GH基因在13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的遗传多态性,研究该基因对产奶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GH基因的第3内含子、第5外显子和3′端存在多态性。GH基因第3内含子等位基因A、B的基因频率为0.775和0.225,3′端等位基C、D在奶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为0.729和0.271,GH基因第5外显子等位基因E、F和G、H在奶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07、0.138和0.259、0.096,GH基因第3内含子座位上不同基因型对305d产奶量有显著效应,AB基因型305d产奶量显著高于AA和BB型(P<0.05)。
张海容吴建平
关键词:奶牛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产奶量
绵羊TTF-1基因的克隆及DNA多态性分析
2009年
自行设计2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绵羊基因组中扩增获得2条目的片段,将其克隆转化并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序列为绵羊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基因第1和第2外显子片段(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Q010919和DQ010920)。分析发现,2条序列分别由318和24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05和8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同源性比对显示,绵羊TTF-1基因的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在分子进化上相当保守。利用PCR-SSCP方法对TTF-1基因在不同繁殖力绵羊品种间的DNA多态性检测表明,2个克隆片段的核酸序列在品种间无差异。
王欣荣张利平吴建平连正兴
关键词:绵羊克隆
牛至精油对绵羊瘤胃体外养分降解率、发酵特性及CH4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对绵羊瘤胃体外养分降解率、发酵特性及CH4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CON)、100(EO1)、400(EO2)、700(EO3)和1000 mg·L^-1(EO4)牛至精油,每组4个重复。发酵48 h后测定养分降解率、发酵参数及不同时间总产气量和CH4产量。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干物质降解率、粗蛋白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在EO1组中均显著升高(P<0.05),在EO4组中均显著降低(P<0.05),EO2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降解率在EO3组中显著降低(P<0.05),添加牛至精油对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无显著影响(P>0.05);2)EO1组pH最低,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浓度最高,且乙酸浓度显著高于EO2、EO3和EO4(P<0.05),但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低于EO3、EO4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牛至精油组丁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发酵36 h后,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均随牛至精油的添加而逐渐降低,与CON组相比,EO1组发酵18~48 h总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EO2、EO3和EO4组总产气量、CH4产量在发酵18 h后均显著降低(P<0.05),EO4组甲烷百分比在发酵12~36 h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绵羊瘤胃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牛至精油能够提高饲粮养分降解率,调控瘤胃发酵,降低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体外条件下添加量不应高于100 mg·L^-1。
周瑞刘立山吴建平韦胜郎侠郎侠
关键词:体外发酵发酵特性甲烷产量
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河西绒山羊羊肉营养品质和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研究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河西绒山羊羊肉营养品质和脂肪酸的影响。试验动物均为年龄、体重和体况相近的河西绒山羊羯羊,试验共3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按每只羊每天4 g和7 g添加牛至精油。育肥期为90 d,育肥结束后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测定河西绒山羊羊肉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4 g/d组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 g/d组(P<0.05),7 g/d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d组的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 g/d组的粗脂肪和水分含量与4 g/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共检测出40种脂肪酸,其中包括18种饱和脂肪酸(SFA)和22种不饱和脂肪酸(UFA)。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为主,肉豆蔻酸(C140)和棕榈酸含量4 g/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 g/d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占测定脂肪酸总量的60%以上,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共轭亚油酸(C182n9c,13t)4 g/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 g/d组(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显著提高河西绒山羊羊肉营养品质和肌内脂肪酸含量,添加4 g/d牛至精油效果最佳。
贾莉姜辉吴建平李玉豆思远焦婷李冲雷赵民
关键词:肉品质脂肪酸河西绒山羊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