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珺

作品数:52 被引量:221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儿童
  • 17篇重症
  • 14篇儿童重症
  • 13篇重症监护
  • 13篇监护
  • 10篇预后
  • 10篇肺炎
  • 9篇患儿
  • 8篇重症监护室
  • 8篇监护室
  • 8篇儿童重症监护...
  • 7篇药性分析
  • 7篇综合征
  • 7篇耐药
  • 7篇耐药性
  • 7篇耐药性分析
  • 6篇危重
  • 5篇预后分析
  • 5篇重症监护病房
  • 5篇流感

机构

  • 5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郑州市儿童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刘珺
  • 49篇钱素云
  • 27篇李峥
  • 21篇王荃
  • 18篇曾健生
  • 17篇贾鑫磊
  • 15篇高恒妙
  • 8篇武洁
  • 7篇方伯梁
  • 4篇廖琨
  • 4篇李艳
  • 3篇张哲哲
  • 3篇高恒淼
  • 3篇鲁聪
  • 2篇姚开虎
  • 2篇刘刚
  • 2篇纪健
  • 2篇赵立波
  • 2篇申昆玲
  • 2篇王龙

传媒

  • 8篇中华实用儿科...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7篇中国小儿急救...
  • 6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饮食科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人文
  • 1篇2012北京...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6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吸道压力释放通气在儿童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呼吸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在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作用。方法以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因重症肺炎并ARDS住院、并应用APRV治疗的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常频通气和应用APRV后第1、4、12、24小时末的呼吸机参数、呼吸道压力变化、镇静评分等,研究APRV在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并ARDS的临床效应。结果应用APRV后各时段高呼吸道压(Phigh)较常频通气呼吸道峰压(Ppeak)或平台压(Pplat)明显降低[(26.00±2.94)CmH2O(1emH20=0.098kPa)、(24.40±3.34)cmH2O、(23.30±3.46)cmH2O、(23.00±3.80)cmH2O比(31.80±5.59)cmH2O,P〈0.01];应用APRV后各时段的平均呼吸道压(Pmean)均较常频通气明显升高[(23.00±2.86)cmH2O、(21.69±3.12)cmH2O、(20.89±3.31)cmH2O、(20.46±3.48)cmH2O比(17.50±2.37)cmH2O,P〈0.05];应用APRV后第4小时末、第12小时末、第24小时末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较常频通气时明显降低[(73.00±22.39)%、(63.50±20.16)%、(63.00±21.11)%比(88.00±15.49)%,P〈0.05];应用APRV后各时段的Ramsay评分较常频通气Ramsay评分减低[(3.90±0.74)分、(2.90±0.88)分、(3.00±1.15)分、(3.50±0.71)分比(4.60±0.52)分,P〈0.05]。结论APRV的Phigh较常频通气Ppesk或Plat低,Pmean较常频通气高,FiO2较常频通气低,可在较常频通气浅的镇静深度下进行,可能是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并ARDS有效的通气方式之一。
李峥钱素云王荃贾鑫磊刘珺
关键词: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儿童重症监护室中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总结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1例IP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的血液、胸腔积液、脑脊液、软组织引流液标本,经实验室培养、分离、鉴定出23株肺炎链球菌(SP),检测其对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21例IPD患儿中男女比例为0.9:1。年龄5个月至13岁,其中2岁以下占61.9%。临床诊断化脓性胸膜炎最多,为12例(57.1%)。1例有基础疾病,为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差异。临床治愈8例(38.1%),好转11例(52.4%),未愈自动出院2例(9.5%),无死亡病例。各年度侵袭性SP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11,P=0.156);青霉素中介SP和青霉素耐药SP检出率分别为47.8%和26.1%;多重耐药率达91.3%。结论IPD好发于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临床疾病以化脓性胸膜炎和败血症最常见。部分患儿存在基础疾病。并发症包括噬血细胞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支气管胸膜瘘等。多重耐药率达91.3%。加强IPD的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珺王荃曾健生李峥钱素云
关键词:儿童重症监护室耐药性
儿童A族链球菌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所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的认识。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明确诊断为GAS感染相关性STSS患儿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国内相关疾病的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回顾。结果我院PICU共收治4例GAS致STSS患儿,均发生于2013-2014年冬季,年龄0.6~6岁。初诊时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第2次就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性休克且合并多脏器损害。本组4例GAS均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药物耐药。最终3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患儿死亡。结论 STSS的诊断依赖临床医生对其高度的警惕性,并重视在疾病早期收集可疑感染部位的病原学证据,存在休克、脏器损害表现的可疑GAS感染患儿应立即开始治疗。
王龙陈鹭刘珺武洁钱素云王荃
关键词:A族链球菌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儿童
危重症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儿83例,入院24 h内取其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以血清维生素A水平〈0.70μmol/L为缺乏组,0.70~〈1.05μmol/L为亚临床缺乏组,1.05~2.07μmol/L为正常组。比较三组性别、年龄、原发病、伴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入院24 h小儿危重症病例(PCIS)评分及儿童死亡危险(PRISM)评分、机械通气例数、28天存活率、住院时间。结果 83例危重症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06±0.18)μmol/L,缺乏组0例、亚临床缺乏组43例(51.8%)、正常组40例(48.2%)。亚临床缺乏组、正常组性别、年龄、原发病、伴发MODS、PCIS评分、机械通气例数、28天存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临床缺乏组PRISM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危重症患儿入院24 h PRISM评分与血清维生素A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01)。结论危重症患儿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较高,维生素A水平可能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关。
贾鑫磊钱素云曾健生张哲哲李峥刘珺
关键词:危重症维生素A儿童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 分析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该患病人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观察性研究.以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全国6家儿童医院收治的符合NCPAP使用标准的29日龄~5岁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基线资料、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治疗成功组及未成功组,比较两组患儿在基线资料、应用NCPAP治疗前及治疗后2、8及24 h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呼吸频率、经皮氧饱和度及呼吸机条件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观察并记录与NCPAP相关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t检验或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145例患儿入选,剔除数据不完整13例,最终纳入132例.其中≤12月龄患儿102例(77.3%);农村居民较多,为91例(68.9%).临床转归方面,NCPAP治疗成功组123例(93.2%);未成功组9例(6.8%),均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其中好转出院5例,死亡4例(均为放弃治疗后死亡).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居住地、主要症状及阳性体征、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前呼吸频率和心率、治疗前PaO2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未成功组患儿在合并基础病、拒奶、发绀等表现上,比例明显多于成功组(P均<0.05);治疗前PaCO2明显高于成功组[(59±11)比(49±11) mmHg,1 mmHg =0.133 kPa,t=-2.597,P=0.028];治疗前PaO2/吸入氧浓度(FiO2)明显低于成功组[(150±37)比(207±63) mmHg,t=2.697,P=0.008].NCPAP治疗2、8、24 h后,成功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PaCO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00),PaO2、PaO2/FiO2均显著上升(P均=0.000),成功组中治疗前合并高碳酸血症患儿的PaCO2均显著下降[(48±9)、(47±12)、(45±11)比(58 ±7)mmHg,P
刘珺王荃钱素云徐文淼李丽红宁丽敏任晓旭吕芳成怡冰高刘炯刘春峰许巍裴亮陆国平陈伟明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社区获得性感染儿童多中心研究
生之向往
2023年
“用希望的温度,熨平生活的褶皱”。当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或许我还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我将以自己的职业选择,在他人的生命中播撒点点微光。“我们尽力了。”“去大医院看看吧!”“我们无能为力了。”……
纪健刘珺王荃
关键词:微光
儿童重症监护室中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刘珺钱素云
PICU内儿童非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调查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非意外伤害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5年1~12月收治的59例非意外伤害(包含虐待、自杀、忽视)儿童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患儿59例,男40例,女19例,年龄2个月至16岁。其中婴幼儿40例(68%),学龄前儿童12例(20%),学龄期儿童2例(3%),青春期儿童5例(9%)。本组非意外伤害患儿中,男性患儿(68%,χ2=74,P〈0.001)、婴幼儿期患儿68%,χ3=177,P〈0.001)及农村或务工家庭患儿78%,χ2=62,P〈0.001)所占比例较高。儿童忽视为患儿意外伤害的主要病因(50例,占85%),包含外伤31例,误服药物19例。本组非意外伤害患儿出院28d时总体病死率为20%,出院28d随访致残率为19%。结论儿童非意外伤害存在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男童、婴幼儿、农村及务工家庭来源可能为儿童发生非意外伤害的高危因素。儿童忽视可能是造成儿童非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家长,尤其是幼龄儿童家长的安全监护教育,以减少儿童非意外伤害的发生。
鲁聪钱素云方伯梁李峥刘珺
关键词:儿童重症监护室虐待儿童预后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84例脑电图监测儿童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脑损伤患儿癫痫发作情况,明确癫痫发作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癫痫发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ICU,存在脑损伤且行床旁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的患儿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病因、VEEG监测前有无惊厥发作、住院病死率、脑功能评分、VEEG特征等。以VEEG监测到的癫痫发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出PICU时预后情况为次要观察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发作和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84例患儿,其中男性占54.9%(156/284),中位年龄1.7(0.5,5.0)岁;病因中45.1%(128/284)的患儿既往诊断癫痫、26.1%(74/128)存在遗传代谢病、14.4%(41/284)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VEEG监测到82.0%(233/284)的患儿存在背景活动异常,59.5%(169/284)存在间期放电,37.3%(106/284)存在癫痫发作,其中非惊厥性发作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率为39.6%(42/106)和24.5%(26/106)。12.0%(34/284)的患儿出院时预后不良,包括24例住院死亡,10例存活者脑功能分类量表评分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EG监测前惊厥发作、VEEG提示有发作间期放电是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智力发育迟滞、脓毒症相关脑病、VEEG监测时有意识障碍、VEEG背景活动异常、有癫痫持续状态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PICU脑损伤患儿癫痫发作发生率较高。积极开展脑损伤患儿VEEG监测,有助于早期识别癫痫发作,并对其预后做出预测。
管巧刘刚桑田刘珺姜玉武钱素云
关键词:癫痫发作脑电图预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成功治愈严重氯气中毒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梗阻性休克一例
2023年
氯气可直接刺激气道,也可遇水形成次氯酸和盐酸而损伤气道黏膜,以及结膜、皮肤等[1]。急性氯气中毒指短期内大量吸入氯气导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轻症患者通常无需住院,重者可因喉部及会厌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而危及生命,需要机械通气,但绝大多数无需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总体存活率较高[2]。休克为氯气中毒罕见并发症,部分报道为中毒性心肌病继发心力衰竭所致[3,4]。本文报道1例因急性氯气中毒发生ARDS,经高参数有创机械通气无法改善氧合,且很快出现非心源性失代偿性休克的重度肥胖患儿,经静-动脉ECMO(venous-arterial ECMO,VA-ECMO)生命支持后痊愈且未遗留明显后遗症。
方伯梁钱素云刘珺高恒妙曾健生李峥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氯气中毒体外膜肺氧合中毒性心肌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