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燕

作品数:28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学
  • 7篇语言文字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文学
  • 7篇汉学
  • 6篇圣经
  • 6篇跨文化
  • 6篇翻译
  • 6篇《圣经》
  • 5篇汉学家
  • 4篇代文
  • 4篇文化交流
  • 4篇跨文化交流
  • 3篇当代文学
  • 3篇中国现代诗
  • 3篇中国现代诗歌
  • 3篇诗歌
  • 3篇现代诗
  • 3篇现代诗歌
  • 2篇詹姆斯·乔伊...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中国学
  • 2篇乔伊斯

机构

  • 27篇北京第二外国...
  • 3篇斯洛伐克科学...
  • 3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岛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上海对外经贸...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九州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广东科技学院
  • 1篇耶路撒冷希伯...

作者

  • 28篇刘燕
  • 1篇陈霞
  • 1篇冯建明
  • 1篇尹捷

传媒

  • 4篇北京第二外国...
  • 4篇国际汉学
  • 4篇跨文化研究
  • 2篇东方丛刊
  • 2篇汉语言文学研...
  • 2篇东北亚外语研...
  • 2篇河南牧业经济...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世界哲学
  • 1篇翻译界
  • 1篇大学(研究)
  • 1篇江汉学术
  • 1篇国际比较文学...
  • 1篇中华文化海外...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时间之花”:郑敏诗歌在海内外的译介与传播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作为百年现代汉语诗歌的亲历者,郑敏(1920—2022)的现代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先在美国被翻译为英语,后逐渐被译为法、荷、瑞典、日、韩等多种语言,入选《兰舟:中国女诗人集》《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集》等权威的世界文学经典选集。这得益于许芥昱、张明晖、叶维廉、也斯、钟玲、奚密、汉乐逸、杜博妮、赫伯特·巴特、谢尔顿·齐特纳、艾哈迈德·阿里、何丽明、秋吉久纪夫、黄智裕等翻译家、诗人、学者的大力译介与推崇。由郑敏诗歌在海内外的译介语境、译者身份、学术评价、传播机构的研究可窥见,华裔汉学家、翻译家与各国诗人或学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传播角色,诗人的自我传播也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声誉。此外,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与友好的出版环境,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与语文教科书,作者、译者、学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对话机制等等,都有助于提高中国作家在世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际文坛的译介、接受与传播效果。
刘燕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诗歌翻译
密歇根大学的中国学之历史渊源与研究特色
2022年
本文梳理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中国学之历史渊源与研究特色。密大的中国研究始于19世纪末的留学生教育。1930年开设"东方语言和文学系",1959年建立"亚洲图书馆",20世纪60年代初设立"亚洲语言与文学系",1961年成立"中国研究中心"。密大在汉语教学、图书馆学、哲学、政治、外交、经济、文学与艺术等专业领域的"中国研究"或"中国学"引领美国高校,尤其是人文、艺术与政治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引人瞩目,涌现了费维恺、孟旦、李侃如、包华石、博达伟等一批著名的汉学家。本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密歇根大学的中国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中美之间的跨文化理解与合作。
刘燕
关键词:中国学跨学科研究
东方与西方的相遇:《圣经》中译本中的跨文化议题
2017年
如何将《圣经》翻译为中国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圣典,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中最令人瞩目的跨文化议题。本文以《神天圣书》(1823)、委办译本(1854)、施约瑟译本(1874)及和合本(1919)四部《圣经》中译本为例,阐释了《圣经》的诸多译者基于文化上的考量,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替代""补充"与"省略"等三种主要现象,以此表明《圣经》中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往往取决于译者的文化思考。
刘燕吴昱璇(译)
关键词:文化思考
“双语教学”:高校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贯通中外文学、具有比较视野的比较文学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学生素质、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建设,通过"双语教学"的推行与实践,逐渐缩小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在比较文学专业领域的差距。本文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为例,重点探讨了"双语教学"在高校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教育理念、重要地位、实施目标、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刘燕
关键词:双语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跨文化研究LITERATURE研究生教学全球化语境
《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互文性研究——以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的研究为例
2021年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成为学界的热点之一。斯洛伐克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的中译著《翻译与影响:〈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2018)从翻译—接受—影响、互文性、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呈现了《圣经》对中国现代文学(包括港台文学)的深刻影响,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布拉格汉学派的理论范式与研究特色,也有助于我们反观《圣经》视野下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及其审美特质。
刘燕
关键词:《圣经》中国现代文学互文性
亚洲、老子与普鲁拉贝尔:透过乔伊斯的“裂镜”反观中国和日本
2021年
中国和日本因相近的地理位置、相像的异国情调和相似的文字书写,经常相伴出现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以下简称《守灵夜》)中。本文以《守灵夜》为主,结合《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探索詹姆斯·乔伊斯艺术作品中的东亚,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形象。在论文结构上,本文仿照《守灵夜》中维科人类历史的4个阶段进行论述,把"裂镜"拼成一个整体,力求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本文旨在为解读乔伊斯的"天书"提供新的思路,并对日本反思其东亚战略有所启发。
伊东荣志郎冯莹莹刘燕
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东方主义
古今奥运会:关于现实、文化和交流的视角被引量:1
2008年
刘燕A.Kalogiratou
关键词:古奥运会奥运精神奥运形象汉城奥运会
他者视角: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8年
本文旨在考察'布拉格汉学派'代表学者之一、斯洛伐克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特色。高利克的研究体现出明显的结构主义理论特色,他把'系统—结构—类型'的研究方法与法国学派重视实证的'渊源—接触—影响'研究结合起来,把20世纪中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生成过程中,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轮廓和特质,阐明其世界性因素及其复杂性和独创性,为中西文学的交流和跨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刘燕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愁”之“流”——《神州集》中sorrow与river的词频数据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运用数字人文的理论,以数据、图式等统计数据和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考察庞德编译的《神州集》(1915)中的"sorrow"(愁苦)、"river"(流水)词频及相关的词汇星丛,以此探讨庞德在编译《神州集》时的题材偏好、意象选择、艺术技巧革新等。可见,《神州集》的编译工作与庞德同时推动的意象派运动并行不悖;而中国古典诗歌的"愁苦"题材与"流水"意象契合了庞德此时的流亡状态与诗歌革新主张,并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提供了来自中国古典诗歌的源泉与启示。
刘燕周安馨
关键词:《神州集》愁苦意象派
思念永恒的孤独旅者:女诗人郑敏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梳理了中国现代女诗人郑敏的创作历程及其特点,按照时间把郑敏的诗歌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2~1947年,第二阶段是1979~1984年,第三阶段是1985年至今。从中不难发现,无论哪个时期,郑敏的诗歌都有一种情绪贯彻始终,即"孤独"。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郑敏的诗歌都具有极其深厚复杂的情感,它们在东方与西方文学的两岸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秋吉久纪夫蒋笑宇(译)刘燕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孤独后现代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