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捷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主题

  • 5篇圣经
  • 3篇《圣经》
  • 2篇文学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斗士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视野
  • 1篇妖女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国现当代
  • 1篇中国现当代文...
  • 1篇社会史
  • 1篇社会史论战
  • 1篇圣经文学
  • 1篇诗人
  • 1篇史论
  • 1篇世界观
  • 1篇泰戈尔
  • 1篇女诗人

机构

  • 6篇河南大学
  • 4篇斯洛伐克科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6篇尹捷
  • 1篇刘燕
  • 1篇刘燕

传媒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华文文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江汉学术
  • 1篇国际汉学
  • 1篇跨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活水的泉源:《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
2019年
本文系以色列著名汉学家、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名誉教授伊爱莲(Irene Eber)为斯洛伐克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Marián Gálik)的专著《影响、翻译与平行:〈圣经〉在中国评论集》(Influence,Translation and Parallels:Selected Essays on the Bible in China.Sankt Augustin,2004)撰写的序言。文章回顾了19世纪以来《圣经》中译本及其接受史与影响史,对高利克论著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评论,进而阐述中国现代文学对《圣经》文本的挪置与改写。伊爱莲认为《圣经》在中国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生命,通过翻译和创作,它另发新枝。高利克的这本论著的独特意义在于,它向我们全方位地揭示了《圣经》阐释的特有张力。在有着自身文学传统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圣经》所孕育的这种张力为世俗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伊爱莲指出,高利克"米德拉西"(midrash)式的阐释运用了"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概念,评述了1921-1999年与《圣经》主题有关的许多作家作品,呈现了近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圣经》文本之间持续不断的对话。我们惊悉伊爱莲教授于2019年4月11日在耶路撒冷去世,悲痛万分,特以此译文,遥寄哀思,缅怀故友。
尹捷刘燕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圣经》中国现当代文学活水名誉教授
顾城的《英儿》和《圣经》被引量:1
2014年
或许我们可以确定,中国当代著名诗人顾城(1956-1993)读过,并且十分熟悉《圣经》.显然,他还读过以《圣经》为主题的一些哲学、宗教、文学及批评方面的著作.在他短短的一生里,《圣经》是他在杀妻自戕前所读过的最后几本书之一.这些阅读体验,自然对他的文学创作,乃至世界观自然不无影响.
马利安.高利克尹捷
关键词:《圣经》《英儿》文学创作世界观
论台湾女诗人对圣经智慧书的理解被引量:1
2014年
《圣经》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以独特的方式进入了中国,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形成时代意识的过程中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观察《圣经》如何在中国儒家、道教和佛教的固有背景下发挥影响力,如何对中国的本土文学、中国的神话及其他观念产生冲击,非常有趣并且令人惊讶。
马立安.高利克尹捷
关键词:圣经
茅盾叙事视野的转换之开端——《大泽乡》中的学术与政治被引量:2
2021年
在《大泽乡》中,茅盾如他在评论《战争与和平》时所肯定的那样,将无名的人物提升至青史前台,并在他们身上灌注作者的社会史与时代阶级分析势能。在茅盾的创作生涯里,与其说《大泽乡》这一"托古改制"的写作实验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别开一演绎写作范式,不如说它为《子夜》做了可能是最重要的准备——将对处于特定时空历史人物阶级对抗和社会关系的分析"嵌入"小说文本之中,而当《大泽乡》对古史的再解读视野转化为对当代政经演进的探究后,《子夜》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尹捷
关键词:古史社会史论战
斗士与妖女——茅盾视野中的参孙和大利拉
2017年
除了中国的一些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其他国家的学者很少关注茅盾的文学批评和作品中的神话主题。如茅盾的短篇小说《参孙的复仇》(1942)取自《圣经·士师记》第14~16章所述故事。在本文中我想指出他的文学创作及批评中神话主题的来源和材料。由于政治、道德和美学上的重要性,我花了不少精力研究《圣经》中参孙的故事及其在茅盾小说《参孙的复仇》中的改写。
马立安·高利克尹捷
关键词:《圣经》跨文化交流
青年冰心的精神肖像与她的小诗
2017年
冰心那些向泰戈尔致敬的文章以及写出的小诗,都远比郑振铎对这位哲人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更显神秘。泰戈尔的"孩子"典型是爱的化身,是对冰心的"母亲""大海"和"自然"的补充。《新约》中四部福音书对爱的展示,《旧约》中的部分情节及泰戈尔的爱的福音书,共同构成了冰心的"宇宙的爱"和"爱的宇宙"。爱的哲学显现在带宗教色彩的诗、小说、散文中,对她的作品有着正面和负面的效果。整体上看,冰心受限于浓厚的宗教情感所导致的不足,但由这种纯粹的情感所激发的作品仍值得称道。在冰心对精神状态的描述中,不仅强调了爱,也包括一些由寂寞、孤寂、烦闷、悲哀等等同义词所传达出的与之对立的情绪。在这方面冰心是"五四"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冰心智识的发展本身就是"五四"之后的时代最有趣的故事。令人遗憾的是冰心囿于时代局限,终于无法超越两种张力:一方面是本土传统和外来冲击间的张力;另一方面则是东西方最重要的文明智慧源泉与中国社会—政治环境之间的张力。
尹捷刘燕
关键词:泰戈尔圣经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