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明
- 作品数:1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论乔伊斯小说的“夜”与“昼”
- 2010年
- 《为芬尼根守灵》和《尤利西斯》以看似破碎的艺术形式,既展现了支离破碎的视角,还展示了艺术家眼中破碎的世界;《为芬尼根守灵》揭示了睡者与死者之间的关联,而《尤利西斯》则在意识流中找到了清醒的人类联想模式的关键点;如果说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以追求新范式、新权威、新秩序为主旋律的现代主义文学形式来重新阐述一种神话,表现了现代经验和现代意识,那么,他在《为芬尼根守灵》中则通过解构和去中心等后现代主义叙事方式,来书写"世界历史",他试图通过语言游戏来打破生活与艺术的界线,并挖掘出"不确定性"的美学价值。
- 冯建明
- 关键词:乔伊斯《尤利西斯》
- 形与意
- 2010年
- 乔伊斯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为芬尼根守灵》和《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的结构参与了文化意义的制造与再造。在《尤利西斯》中,数字"3"可谓乔伊斯设的一个谜,它巧妙地暗示出《尤利西斯》和《奥德赛》之间的互文性;在《为芬尼根守灵》中,4大部分和4个主要角色对应着维科有关人类历史的"过程和再过程"的4个阶段,这种对应使作品的艺术性与哲理性融为一体;正如《诗篇》仿效"摩西五经"分为5卷一样,《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也效法"律法书"分为5部分,以表现乔伊斯对其所献身的神圣的艺术事业的崇敬之情。乔伊斯小说的结构不仅用于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也用于揭示主题,它暗示出现代人那自由的、开放的心灵,表现了现代主义艺术家对人所特有的性质的洞察。
- 冯建明
- 关键词:乔伊斯长篇小说
- 乔伊斯与狄更斯两部自传体名著开篇的比较
- 2008年
- 虽然《大卫.科波菲尔》和《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都是描写艺术家成长的上乘之作,但二者在艺术手法上各具千秋,其叙事技巧差异在开篇之处尤为明显。在《大卫.科波菲尔》开篇,狄更斯借小说主人公的视角,夹带作者本人的主观情绪,在赋予大卫以深厚的人性内涵的同时,也赋予人物塑造以一定的社会意义,并显示了现实主义小说对理性认识的重视。《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开篇既体现了乔伊斯长篇小说人物塑造的创新特征,也体现了现代主义作家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挑战和突破,还体现了现代主义小说对感性认识的重视。
- 冯建明
- 关键词:乔伊斯狄更斯自传体开篇
- 梦中的你、我、他
- 2010年
- 乔伊斯的《为芬尼根守灵》既是"黑夜之书",也是"梦之书",它通过表现梦的独特性而解构了传统的审美观。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变形对应了梦的变幻特征,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对应了梦境的多元性。乔伊斯摒弃了描写空间、时间、情节、人物的传统叙事模式,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无法确知的梦幻意识,从而打破了读者对小说艺术的正常期待;他通过挖掘出"不确定性"的美学价值,展示了艺术家眼中破碎的世界,进而揭示出现代人那自由而开放的心灵。
- 冯建明
- 关键词:乔伊斯不确定性
- 布莱恩·弗里尔与当代爱尔兰戏剧被引量:1
- 2023年
- 布莱恩·弗里尔继承了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关心社会的传统,反抗根深蒂固的身份神话和复古标签,在戏剧创作中采用后现代的叙述策略,暴露20世纪上半叶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爱尔兰性”叙事之虚构漏洞,重构当代爱尔兰身份认同的丰富内涵,让爱尔兰戏剧不断地挑战自我,在发展与创新之中发出来自“绿岛”的独特之声。
- 冯建明刘燕
- 论乔伊斯长篇小说人物塑造艺术
- 2011年
- 在长篇小说人物塑造上,乔伊斯虽然十分肯定非理性,但并未完全否定理性,他只是因人的洞察力不可检验,才让非理性因素在叙事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他通过鬼斧神工般的人物刻画技巧,揭示出多种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意识形态,展示出现代人那自由而开放的心灵,并表现了艺术家对人的认识和经验、抑或对人所特有的性质的洞察,从而体现出20世纪的"非理性转向"。
- 冯建明
- 关键词:乔伊斯长篇小说非理性
- 论凯尔特式幽默与乔伊斯后现代主义经典小说
- 2021年
- 作为詹姆斯·乔伊斯后现代主义经典小说,《为芬尼根守灵》以其独特的凯尔特式幽默或都柏林人的幽默体现了迷人的凯尔特风情。都柏林人的幽默基于凯尔特语言集团的悲情历史而存在,表达了凯尔特人对历史的反思,暗示了爱尔兰现代凯尔特人的无助和痛苦,凸显了乔伊斯作品的“爱尔兰性”。双关语与都柏林人的幽默巧妙结合,使《为芬尼根守灵》的语言含蓄优美,令小说的叙事魅力光芒四射。都柏林人的幽默涉及政治时少笑点而多忧伤,无形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间接表现了乔伊斯的主观倾向,《为芬尼根守灵》的凯尔特式幽默展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和凯尔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魅力。
- 冯建明
- 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后现代主义
- 乔伊斯长篇小说的语言
- 2009年
- 在长篇小说创作上,乔伊斯虽未完全摒弃语言的约定俗成规律,却并不囿于传统的散文模式:他巧妙地变化叙事文体,把语言形式与情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他在散文体小说中创作出大量的诗歌意象,从而勾勒出充满浓情画意的人物与景观,以此表达了他本人对故土的特殊情感;他采用诗句转换法,不但保留了语言的诗歌韵味,还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他借助几何图形来凸显人物特征,既展示了象征手法的文学魅力,又进一步扩展了词句的叙事功能;他通过长篇小说的语言革新,展示了语言结构对人类精神发展的深刻影响。
- 冯建明
- 关键词:乔伊斯长篇小说语言
- 矛与盾——评乔伊斯《为芬尼根守灵》中的兄弟相迫
- 2010年
- 乔伊斯在表现《为芬尼根守灵》中的对立面时,化笼统为具体,向读者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他不着重对比善恶之间的差异,而是利用评判善恶标准的可变性,获得反讽的艺术效果。谢姆和肖恩之间的对立表现出重大变革时代中现代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以及西方艺术家眼中20世纪初期那支离破碎的物质世界的一个侧面。
- 冯建明
- 关键词:乔伊斯
- 论乔伊斯小说主题与结构的关联
- 2020年
- 现代主义小说中,形式颇具含义,可表现主题。在这一方面,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小说堪称范例。乔伊斯系列小说的结构布局巧妙,既有直观的叙事艺术效果,也具有深刻的寓意,可谓现代主义文学的美丽景观。无论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还是中篇小说《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更有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它们的叙事结构都各具特色,可分别形象地归为:"糖葫芦""直线""环"和"螺旋"。这些结构中,"糖葫芦"中的果子指代《都柏林人》的若干部分,而串起"糖葫芦"的"竹签"象征该作品的主题:瘫痪;"直线"暗指《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斯蒂芬一段成长经历;"环"对应着《尤利西斯》布鲁姆、斯蒂芬和摩莉的"漂泊"路线;"螺旋"则对应人类历史循环观和《为芬尼根守灵》中人物原型的再现。研究乔伊斯小说叙事结构,有助于理解乔伊斯叙事作品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进而把握现代主义文学中叙事要素间的关联。
- 冯建明
- 关键词:乔伊斯小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