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克东

作品数:42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印第安文学
  • 6篇文化
  • 4篇小说
  • 3篇印第安人
  • 3篇英语
  • 3篇身份
  • 3篇种族
  • 3篇安人
  • 2篇学术
  • 2篇仪式
  • 2篇英语专业
  • 2篇杀手
  • 2篇作家
  • 2篇文学
  • 2篇写作
  • 2篇民族
  • 2篇民族意识
  • 2篇口述传统
  • 2篇教学
  • 2篇翻译

机构

  • 37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39篇刘克东
  • 2篇许丽莹
  • 2篇傅利
  • 2篇韩晓蕙
  • 1篇段儒云
  • 1篇姚静
  • 1篇王玲
  • 1篇董艳焱
  • 1篇王晶
  • 1篇李昶
  • 1篇宋瞳
  • 1篇邹文君
  • 1篇张瑾
  • 1篇琚慧
  • 1篇李佳凝

传媒

  • 3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黑龙江教育学...
  • 2篇外国文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山东外语教学
  • 2篇外语教育研究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外语学刊
  • 1篇教育探索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语教学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流专业”背景下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思考被引量:11
2020年
在教育部大力倡导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大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专业教育者们来说至关重要。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理工类高校的新文科建设提供参考。
韩晓蕙刘克东张瑾傅利
关键词:英语专业理工类高校
过程评价对创新能力和学术规范的保障——以加拿大西三一大学课程大纲为例
2012年
西方大学教育强调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主要基于学术规范和量的积累,更提倡创新。过程评价是对创新能力和学术规范的有力保障。
许丽莹刘克东
关键词:学术规范写作能力
重塑印第安新形象——美国当代印第安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述评被引量:2
2010年
阿莱克西是美国目前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借用并解构流行文化中有关印第安人的思维定势和刻板形象,重塑当代印第安人的新形象。他边缘化了白人人物,使印第安角色重新回到文化的中心。他跨越多种界限,自由地穿梭于多种文体与文化之间。
刘克东
关键词:印第安文学流行文化解构
复调下的人性——库切《彼得堡的大师》中复调特征所体现的人性复杂性
本文以库切的复调小说《彼得堡的大师》中女房东安娜·谢尔盖耶夫娜、房东女儿马特廖娜、警察马克西莫夫、暴烈的无政府主义者涅恰耶夫、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叛逆少年巴维尔·伊萨耶夫六个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复调的对话性、主体...
刘克东孙畅
关键词:复调特征
文献传递
论《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中的后印第安武士形象被引量:8
2011年
本文借用美国印第安作家、理论家杰拉德·维泽诺的"后印第安武士"一词探讨了同为印第安作家的阿莱克西的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朱尼尔就是作者创造了一个敢于颠覆了白人主流社会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刻板印象、重塑印第安人形象的后印第安武士形象。本文认为,这一形象的塑造与被白人社会和印第安部落同时认同,既源于主人公的品格,也源于人性的力量,反映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和对人性的追求。
刘克东
关键词:印第安文学
谢尔曼·阿莱克西小说《飞逸》中的“父子关系”研究
2022年
谢尔曼·阿莱克西在《飞逸》中深切关注美国发展历程中印第安人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将关注重点聚焦于“白人父亲—印第安儿子”和“印第安父亲—印第安儿子”为核心的多对父子关系上。主人公在经历多种不和谐的父子关系后,找到合适的家庭相处模式,这也象征着印第安文明和美国白人文明的冲突渐趋缓和。阿莱克西关于父亲形象和父子关系的书写深刻体现了在民族冲突和文化对立的环境下和谐父子关系的建构以及化解民族身份焦虑和种族冲突良性机制的建立对缓和冲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刘克东李威东
关键词:父子关系
哈金《活着》评析被引量:2
2005年
美籍华人作家哈金,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项大奖,引起了评论界广泛注意。其作品《活着》讲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特定发展时期的故事。作者通过剧烈的时间和空间转移、记忆的丧失和恢复体现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从独特的视角审视了人们的需要、欲望及婚姻悖论。特定的环境中,不丰满的人物更凸显出故事情节的离奇,起伏跌宕,小说结尾令人深思。
刘克东许丽莹
关键词:情节失忆虚幻窘境
论印第安人的民族意识与自我救赎——兼评托马斯·金《国界》
2016年
本文以加拿大、美国双籍作家托马斯·金的作品《国界》为例,分析了印第安人特殊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下的尴尬处境,认为他们应该对自己的民族充满热爱与认同,既不要怀着仇恨前进,也不能忘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而是要自尊自爱,奋斗自强。
刘克东李昶
关键词:印第安文学民族意识自我救赎国界
中心与边缘——《午夜的孩子》与《兄弟》中人物身份的动态建构被引量:1
2011年
塞尔曼.拉什迪的小说《午夜的孩子》和余华的小说《兄弟》是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在两部史诗般恢宏的作品中,人物的身份问题成为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一系列诸如身份、身体、中心和边缘等热点问题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身处后殖民主义和解构主义语境下的作家对于身处多元化社会背景之下的知识分子的身份问题的探讨。
董艳焱刘克东
关键词:身份
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实践研究——以“985工程”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形式包括国外高校假期实践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出国学习项目和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等。应通过增加与国外一流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的数量、促进与国外高校课程设置的接轨、完善学分转换和学分互认体系、重视交流学生的信息反馈等途径,促进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实施。
韩晓蕙刘克东赵嘉颖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教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