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晋杰
-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过程中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62)与对照组(n=58)。研究组患者以SVV为目标导向进行液体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液体管理方法进行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指标值并观察患者治疗安全性。结果:1研究组患者输血量、输液量、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手术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值无明显差别(P>0.05),而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急性肺水肿、急性肾功能不全、脑水肿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中,安全、有效。
- 冀晋杰郭瑜麻瑞晨牛江涛赵建奎孙绪德
- 关键词:颅内出血颅内出血
- 手术前后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脑膜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手术前后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脑膜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20例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组、术后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术前组在麻醉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所有患者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异丙酚+罗库溴铵+舒芬太尼)静脉注射,维持麻醉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行脑膜瘤切除术术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停用异丙酚、瑞芬太尼术后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生理盐水2mL。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血清皮质醇(cortisol)水平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术后组患者术后1 h的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术后1 h的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术后1 h、术后24h MMSE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术后组患者术后1 h以及术后24 h的皮质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皮质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注射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较术后注射更好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
- 冀晋杰孙绪德王会东赵建奎牛江涛张小平
- 关键词:脑膜瘤切除术镇痛效果
- 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预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4年
- 单肺通气技术广泛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处理,低氧血症是其主要并发症。低氧血症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尽可能地预测,预防和处理低氧血症非常重要。术前肺功能、哪侧手术、肺血流灌注是其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使用合理的通气方式,麻醉方法及药物会降低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发生。本文综合分析了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预防进展,以期减少其发生率。
- 邢柏春徐学敏冀晋杰麻瑞晨姚立农
- 关键词: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小儿斜视矫正术,其中男42例,女3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0.5~1 mg/kg,实验组(Ⅱ组),七氟烷吸入诱导,维库溴铵0.1 mg/kg,瑞芬太尼1μ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3%~5%七氟烷,瑞芬太尼0.075~0.15μg/(kg.m in),记录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术中、术后HR、MAP、SpO2及术毕患儿清醒时间(麻醉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及诱导前、诱导后、术后MA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Ⅰ组MAP及HR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麻醉时间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 冀晋杰牛江涛祁富军麻瑞晨杨永慧姚立农柴伟
- 关键词: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 麻醉期间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肺叶切除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究麻醉期间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therapy,GDT)对肺叶切除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为肺叶切除患者液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胸外科2013年5月-2015年4月80例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40例和目标导向组(G组)40例。C组根据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等行常规液体治疗方案治疗;G组在Vigileo监护仪指导下,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监测值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围术期两组心率、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 O2)等指标,并监测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氧供指数(DO2I),同时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G组术中HR、MAP和CI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术中输液量(1 180±213)ml,术后液体输入的正平衡量(421±189)ml,明显小于C组的(1 950±426)ml和(879±243)ml(P〈0.05)。术后重症监护室(ICU)驻留时间和氧合指数等指标G组较C组呈现良好转归。G组患者术后急性肺损伤等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结论麻醉期GDT能够降低肺叶切除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王会东冀晋杰徐学敏陈曦杨锋姚立农
- 关键词:麻醉肺叶切除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急性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