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世峰

作品数:81 被引量:925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煤炭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篇天文地球
  • 7篇矿业工程
  • 4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
  • 16篇赋存
  • 13篇乌达矿区
  • 13篇赋存状态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10篇晚古生代
  • 10篇煤层
  • 10篇古生代
  • 9篇煤系
  • 8篇地质
  • 7篇地球化学特征
  • 7篇铁矿
  • 7篇矿物
  • 7篇化学特征
  • 7篇黄铁矿
  • 7篇伴生
  • 6篇晚二叠世
  • 6篇微量元素
  • 6篇二叠世

机构

  • 64篇中国矿业大学...
  • 28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西安科技学院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江苏建筑职业...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徐州建筑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开滦(集团)...
  • 1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1篇代世峰
  • 38篇任德贻
  • 21篇唐跃刚
  • 19篇赵蕾
  • 12篇王西勃
  • 9篇李生盛
  • 9篇艾天杰
  • 7篇姜尧发
  • 6篇毛鹤龄
  • 6篇邵龙义
  • 6篇刘晶晶
  • 5篇周强
  • 5篇赵峰华
  • 4篇李薇薇
  • 4篇张贝贝
  • 4篇杨建业
  • 3篇彭苏萍
  • 3篇侯慧敏
  • 3篇李丹
  • 3篇张建华

传媒

  • 15篇煤炭学报
  • 10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地质论评
  • 6篇煤田地质与勘...
  • 5篇地质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内蒙古地质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选煤技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 8篇2001
  • 7篇2000
  • 4篇1999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松藻矿区晚二叠世煤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37
2007年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冷原子吸收光谱(CV-AAS)、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带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重庆松藻矿区4个主要煤层6#,7#,8#和11#煤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松藻矿区8#主采煤层(其储量占松藻矿区总储量的60%)没有明显富集有害微量元素;而11#煤层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有碱金属元素、Be(9.14μg/g),Sc(12.9μg/g),Ti(9508μg/g),Mn(397μg/g),Co(23.7μg/g),Cu(108μg/g),Zn(123μg/g),Ga(32μg/g),Zr(1304μg/g),Nb(169μg/g),Hf(32.7μg/g),Ta(11.4μg/g),W(24.8μg/g),Hg(2.8μg/g),Pb(28.1μg/g),Th(24.1μg/g)和稀土元素(509.62μg/g),其中Nb和Ta的含量之高,非常罕见.Nb和Ga已经超过了伴生矿床的工业品位,其工业利用价值值得关注.除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高岭石外,在11#煤层中发现的痕量矿物有黄铜矿、白铁矿、菱铁矿、钠长石、伊蒙混层矿物、独居石、磷灰石、锐钛矿、绿泥石和石膏等,并报道了煤中的热液成因的硫锰矿和胶态状的锐钛矿.在11#煤层中发现了由碱性火山灰蚀变形成的黏土质微层,其主要成分为伊蒙混层矿物,并和有机质相间排列、重复出现,11#煤层所记录到的碱性火山灰沉积物的产状特征反映了该时期碱性火山活动具有多期喷发、每次喷发的时间相对短、规模相对小的特点.碱性火山灰是11#煤层中碱金属元素,Nb,Ta,Zr,Hf和稀土元素富集的主控因素,而后期热液成因的硫化物是Ga,Cu和Hg的主要载体.
代世峰周义平任德贻王西勃李丹赵蕾
关键词:微量元素矿物晚二叠世
开滦煤洗选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分配特征被引量:13
2005年
以河北开滦矿区晚古生代煤及其洗选产品为研究对象,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对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其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和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滦矿区煤中稀土元素没有明显富集;稀土元素在入洗原煤及其洗选产品中,以煤泥中质量分数最高,尾煤次之,在尾煤和煤泥中均相对富集;稀土元素在精煤中的质量分数最低;同原煤相比,中煤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没有明显变化。原煤及其洗选的4种产品中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质量分数的不同。稀土元素在洗选过程中的分配行为和赋存状态主要受控于黏土矿物,其次是有机质。
代世峰唐跃刚常春祥张义忠李薇薇
关键词:洗选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煤黄铁矿的分类及其形貌特征的电镜观察
许泽胜王祖讷代世峰
关键词:选煤电镜观察
基于由粉煤、黏化层、灰岩为混合燃料的氟中毒固氟技术
本发明是基于由粉煤、土壤黏化层、灰岩为组分组合燃料的贵州西部地方病氟中毒的固氟技术。该固氟组合燃料是居民家中用的粉煤、土壤黏化层、晚二叠世或奥陶纪灰岩三种成分构成的。上述三者的混合物作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燃料,直接取自贵州西...
代世峰唐跃刚李薇薇
文献传递
煤中铅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0
2001年
铅属于重金属元素 ,也是煤中的有害元素之一 ,煤中的铅通过风化、燃烧等各种途径转移到大气、水以及土壤中 ,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应用地球化学、矿物学、物理化学和环境化学等方法 ,对煤中铅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迁移规律与富集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 ,为环保和脱铅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唐跃刚张会勇代世峰杨小红陈定元
关键词:地球化学赋存状态地球化学特征
针对贵州西部氟中毒新发现氟源的降氟技术
本发明是针对贵州西部氟中毒新发现氟源的降氟燃料。该降氟组合燃料是晚二叠世煤、峨嵋山组和龙潭组粘土岩、奥陶纪石灰岩三种成分构成的。上述三者的混合物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燃料,直接源取自贵州西部氟中毒地区。本发明的基础是申请者经实...
代世峰李薇薇
文献传递
贵州织金煤矿区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的硅质低温热液流体效应被引量:22
2005年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逐级化学提取试验研究了贵州织金煤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30号煤层中伴生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和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煤层中有高含量的脉状石英(9.4%),其δ30Si、δ18O值分别为0.6‰和15.4‰,表明脉状石英来源于硅质低温热液流体;脉状石英是煤中高含量Fe(2.31%)、Cu(356μg/g)、U(8μg/g)、Pd(2.1μg/g)、Pt(2.43μg/g)和Ir(0.006μg/g)的主要载体。
代世峰任德贻赵蕾李大华
关键词:低温热液硅质Δ^18O含煤岩系晚二叠世X射线荧光光谱
开滦矿区晚古生代煤CH_4/CO_2二元气体等温吸附预测被引量:4
2009年
用扩展Langmuir方程、理想吸附溶液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对开滦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煤对CO2/CH4二元气体的吸附量进行了预测,并用平均相对误差检验了其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同一预测方法对开滦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总吸附量预测准确度存在明显差异,理想吸附溶液理论法相对于扩展Langmuir方程法和数值分析法,其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的拟合程度较好;理想吸附溶液理论对混合气体吸附预测的准确度取决于所预测的煤样煤质指标和煤样对纯气体的Langmuir等温吸附常数。在同样使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预测时,相对于低变质程度煤,中等变质程度煤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程度更好。开滦矿区低变质程度林南仓矿11号煤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高到49.22%,所以还需对其进行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实验,才能获得较准确的吸附特性参数.
代世峰张贝贝曾荣树陈华杰宋宪存张丽莉
关键词:开滦矿区等温吸附误差分析
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起因新解被引量:44
2005年
国内外闻名的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常常归因于黔西晚二叠世煤中高含量的氟以及不科学的燃煤方式。通过对黔西 5 0个煤层刻槽样品的研究发现 ,黔西晚二叠世煤中氟的含量范围为 16 .6~ 5 0 0 μg/ g,算术均值为83.1μg/ g,接近于中国大部分煤中氟的含量 (82 μg/ g)和美国煤中氟的平均含量 (98μg/ g)。当地饮用水和新鲜的玉米中氟的含量亦很低 ,不足以导致氟中毒。然而 ,当地居民把粘土作为煤燃烧的添加剂和制作煤球的粘合剂 ,这种粘土中的氟含量很高 ,为 10 0 .8~ 2 4 5 5 .7μg/ g,均值为 10 2 7.6 μg/ g。
代世峰任德贻马施民
关键词:氟中毒流行病晚二叠世高含量煤燃烧氟含量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煤相特征与煤的可选性被引量:12
1999年
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和煤相进行了分析,用煤样密度组成的煤岩学方法讨论不同煤相煤的可选性。研究表明,相同煤相不同煤的可选性相似,聚煤环境决定了煤中矿物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决定了煤的可选性。高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好,而低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差。
代世峰艾天杰侯惠敏毛鹤龄马风学李宝春杨宝瑞曹玉洵
关键词:煤相泥炭沼泽可选性乌达矿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