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跃刚

作品数:186 被引量:1,25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3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2篇天文地球
  • 33篇化学工程
  • 17篇矿业工程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医药卫生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6篇
  • 21篇煤岩
  • 17篇地球化
  • 17篇地球化学
  • 17篇微量元素
  • 16篇赋存
  • 14篇铁矿
  • 13篇黄铁矿
  • 11篇有机硫
  • 10篇有害微量元素
  • 10篇晚二叠世
  • 10篇二叠世
  • 10篇赋存状态
  • 9篇煤炭
  • 8篇气化
  • 8篇显微组分
  • 7篇地球化学特征
  • 7篇煤相
  • 7篇煤质
  • 7篇化学特征

机构

  • 168篇中国矿业大学...
  • 23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太原理工大学
  • 7篇中国煤炭地质...
  • 6篇河北工程大学
  • 6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北京中持绿色...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山西省煤炭地...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济南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上海工程技术...
  • 2篇徐州建筑职业...
  • 2篇开滦(集团)...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185篇唐跃刚
  • 31篇任德贻
  • 26篇王绍清
  • 21篇代世峰
  • 14篇李薇薇
  • 14篇魏强
  • 10篇赵峰华
  • 9篇姜尧发
  • 7篇李玲
  • 7篇解锡超
  • 6篇雷加锦
  • 6篇贾龙
  • 6篇宋晓夏
  • 6篇王有良
  • 6篇郭鑫
  • 5篇李大华
  • 5篇王聪
  • 5篇周总瑛
  • 5篇李正越
  • 5篇王凤娟

传媒

  • 22篇煤炭学报
  • 12篇煤田地质与勘...
  • 10篇中国矿业大学...
  • 9篇中国煤炭地质
  • 6篇煤炭科学技术
  • 5篇燃料化学学报
  • 5篇地质论评
  • 5篇洁净煤技术
  • 4篇中国矿物岩石...
  • 4篇中国矿物岩石...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测绘科学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中国科学基金
  • 2篇环境卫生工程
  • 2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7
  • 8篇2016
  • 19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13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6
  • 13篇2005
  • 4篇2004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BP神经网络预测被引量:4
2009年
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预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对目前煤炭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预测模式,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阐述了样本的构建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可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和指导意见。
王有良唐跃刚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可持续发展
中国高含蜡褐煤的分布、赋存特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中国高含蜡褐煤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分布及赋存特征,对典型省份的高含蜡褐煤进行了煤岩煤质特征分析,并研究了褐煤Eb,d与煤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我国高含蜡褐煤资源较少且分布不均匀,以古近...
桓斌斌唐跃刚魏强
关键词:赋存特征
煤的显微组分定义与分类(ICCP system 1994)解析Ⅰ:镜质体被引量:9
2021年
煤的显微组分定义与分类的国际标准"ICCP system 1994"是国际煤和有机岩石学委员会(ICCP)历经26 a(1991-2017)完成,按照显微组分组和发表的时间,该标准共分4个部分,分别是镜质体(1998)、惰质体(2001)、腐质体(2005)和类脂体(2017)。"ICCP system 1994"目前已被国际上从事煤岩学和有机岩石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广泛采用。国际煤和有机岩石学委员会在1994年第46届ICCP年会上确定了镜质体显微组分组、亚组和显微组分的定义和分类,并于1998年发表,它是"ICCP system 1994"重要的组成部分。在"ICCP system 1994"镜质体分类方案中,镜质体显微组分组被划分为3个亚组,结构镜质体亚组、碎屑镜质体亚组和凝胶镜质体亚组,它们分别进一步被划分为2个显微组分。其中,划分亚组的主要依据是植物组织的破环(降解)程度,显微组分之间的区分主要依据是凝胶化程度和(或)形貌特征。该分类体系与ICCP腐植体分类体系紧密关联。基于"ICCP system 1994",对镜质体各亚组和各显微组分的定义、光学特征、物理和化学特征、来源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对"ICCP system 1994"中镜质体显微组分分类提出了尽可能规范的中文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8—2013)和"ICCP system 1994"相比,前者采用了显微组分组、显微组分和显微亚组分的分类方案,将均质镜质体(Telocollinite;即本文中的胶质结构体Collotelinite)和基质镜质体(Desmocollinite;即本文中的胶质碎屑体Collodetrinite)划入无结构的显微亚组分。
代世峰唐跃刚姜尧发刘晶晶任德贻赵峰华赵蕾王西勃
关键词:镜质体显微组分
云南砚山干河煤矿超高有机硫煤的煤岩煤质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云南省砚山县干河煤矿晚二叠世吴家坪组超高有机硫煤形成于浅海碳酸盐局限台地—潮坪沉积环境。运用煤岩学、煤化学等学科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干河煤矿1号煤层的煤岩煤质及煤相特征等。结果显示:1所测煤样全硫含量均在10%左右,有机硫含量在9%左右,属超高有机硫煤;2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型及暗淡型煤为主,显微组分则以镜质组占优势,其中主要为碎屑镜质亚组,惰质组以有细胞结构惰质组为主,煤中矿物质以黏土矿物和黄铁矿为主;3煤层形成于潮湿的还原环境,为低位泥炭沼泽,成煤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组织结构保存差,遭受破坏程度强。
李彬韩守程贺鑫马天捧唐跃刚
关键词:煤岩煤质煤相
中低煤阶高有机硫煤含硫结构演化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计算机曲线拟合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峰处理,定量分析了9个中低煤阶高有机硫煤样的红外光谱(FT-IR)数据特征。研究表明,二硫醚与碳碳双键吸收峰面积比值(X1)、硫醇与碳碳双键吸收峰面积比值(X2)分别与Rmax以及有机硫含量(So,d)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煤质参数相近,有机硫含量及其占全硫比例受微环境的影响。同一煤样中,二硫醚、硫醇、二硫化铁三种含硫结构红外参数均依次递减。低煤阶及低-中阶烟煤阶段,以二硫醚、硫醇为代表的有机硫与含氧官能团的红外参数呈现此消彼长关系,且在第二次煤化跃变点附近,参数急剧增大。高有机硫煤样随煤阶升高,脂肪链支链化程度下降,芳构化程度加大,与一般低硫煤结构演化特征相符。
赵正福唐跃刚魏强王绍清姜迪
关键词:FT-IR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浊积型砂体的成藏特征及其差异性被引量:7
2009年
应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成藏动力学等方法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4大洼陷浊积型砂体的发育特征和油气成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既存在共同的特征,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共性主要表现为:层序地层控制着不同浊积砂体的发育层位;洼陷中浊积砂体的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基本一致;洼陷中浊积砂体的油气藏充满度非均质性强。而差异性则主要表现在不同洼陷,浊积型油藏发育的规模、数量、分布特征和油气平均充满度不一致。综合分析认为浊积岩体系、地层压力、层序地层和断裂体系的发育特征是控制东营凹陷4大洼陷浊积砂体发育和油藏形成及其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苏永进唐跃刚房新娜
关键词:东营凹陷浊积砂体成藏特征
神东矿区煤岩学特征及煤相被引量:12
2007年
应用煤岩学方法,探讨了神东矿区煤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划分方法,确定了煤相类型划分参数。研究表明,神东矿区煤显微组分中,半镜质组、半丝质体和粗粒体-1等过渡组分的含量高。煤相划分为3种类型,即干燥泥炭沼泽相(细分两个亚相:高位泥炭沼泽亚相和过渡泥炭沼泽亚相)和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干燥泥炭沼泽相是其主要煤相。煤相类型垂向上分布特征表明其成煤环境由干燥到浅覆水再向干燥过渡。
王绍清唐跃刚
关键词:煤岩煤相神东矿区
黔西与湖南寒婆坳地区煤制石墨烯结构的演化特征
2023年
石墨烯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新兴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煤可作为石墨烯碳源,并且煤的属性也影响石墨烯的结构特征,结合我国煤变质成因复杂、煤变质作用类型多样的特点,旨在研究不同变质作用背景对石墨烯结构的影响特征。采集黔西地区深成叠加热液变质作用6个煤样及寒婆坳地区岩浆热变质作用4个煤样,全部利用HCl-HF-HNO3酸洗方法进行处理后得到脱矿煤样,以排除矿物的影响;后使用中频感应石墨化炉对脱矿煤样进行2800℃高温处理后得到煤基石墨样品;最后利用改进的Hummers氧化还原法对煤基石墨进行氧化、超声剥离、还原处理,得到石墨烯样品;用于测试样品微晶尺寸、空间形态等信息的X射线衍射(XRD)对脱矿样、煤基石墨、石墨烯进行表征并得到相关结构参数,用于测试样品缺陷、完整性的拉曼光谱(Raman)对脱矿样、煤基石墨、石墨烯样品进行表征并得到相关参数,用于观察样品微观表面形貌的透射电镜(TEM)对石墨烯样品进行表征并得到图像。实验及表征结果:透射电镜(TEM)得到的图像表明2种变质类型的煤均可制备出3~5层的石墨烯层片。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得到的相关参数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对应的煤基石墨样品石墨化度越高,对应石墨烯样品的微晶结构片层越大、缺陷更少。以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测试参数为依据,相对于岩浆热变质作用,深成叠加热液变质背景石墨烯样品的L_(c)、d_(002)以及峰位差G-D、I_(D)/I_(G)的变化随Ro,max的变化较大;而相对于深成叠加热液变质作用,岩浆热变质背景石墨烯样品的L_(a)和L_(a)/L_(c)变化随Ro,max的变化较大;说明在深成叠加热液变质作用背景下,煤的变质程度越高,越易得到堆砌性好、定向排列强、缺陷少的石墨烯样品,而在岩浆热变质作用条件下,煤的变质程度越高,越易
唐跃刚车启立李瑞青马鹏亮罗鹏琚敏敏徐晓婷
关键词:石墨烯微晶结构变质类型
论褐煤煤岩学与加氢液化的关系被引量:8
1990年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云南可保等地的褐煤岩石类型、显微组合、煤化程度与液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液化的转化率随褐煤的煤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且与褐煤的反射率及凝胶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与褐煤的原始物质中的沥青质和孔隙度等因素有关。
唐跃刚王洁
关键词:褐煤煤岩学加氢液化岩类
乌达矿区煤的洁净利用地质技术与动态评价
唐跃刚马凤学代世峰李宝春任德贻唐真侯慧敏张建华刘须强潘秀梅艾天杰郭晓晴赵刚辛泽时许培树
该项目综合运用煤炭学、煤化学、沉积岩石学、选矿学和计算机系统设计等理论,采用显微镜光度计、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仪等先进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乌达矿区煤中硫的赋存状态及可行性、煤质煤类变化规律...
关键词:
关键词:煤炭地质学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