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春梅

作品数:121 被引量:914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天文地球
  • 31篇生物学
  • 19篇历史地理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全新世
  • 34篇孢粉
  • 30篇遗址
  • 24篇气候
  • 18篇环境演变
  • 17篇孢粉记录
  • 17篇考古
  • 16篇植被
  • 12篇环境考古
  • 10篇晚全新世
  • 9篇地层
  • 9篇神农架大九湖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中坝遗址
  • 8篇泥炭
  • 8篇气候变化
  • 8篇花粉
  • 8篇冰期
  • 8篇长江三峡库区

机构

  • 120篇南京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滁州学院
  • 10篇蚌埠学院
  • 9篇四川省文物考...
  • 8篇南京博物院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 7篇皖西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南...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江苏教育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河南大学
  • 3篇伊犁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安徽省地质调...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21篇马春梅
  • 75篇朱诚
  • 22篇郑朝贵
  • 14篇李兰
  • 12篇吴立
  • 11篇赵琳
  • 10篇朱光耀
  • 10篇李中轩
  • 9篇朱青
  • 9篇史威
  • 8篇黄润
  • 7篇林留根
  • 7篇崔安宁
  • 7篇张广胜
  • 6篇尹茜
  • 6篇王富葆
  • 6篇田晓四
  • 6篇李枫
  • 5篇孙伟
  • 5篇唐领余

传媒

  • 13篇地层学杂志
  • 10篇地理学报
  • 9篇科学通报
  • 9篇微体古生物学...
  • 9篇第四纪研究
  • 5篇第十一届全国...
  • 4篇地理科学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7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农架大九湖15.753kaB.P.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被引量:80
2006年
根据对大九湖297cm厚的泥炭地层10个AMS^(14)C年龄的测定以及148块孢粉样品的分析,发现每块样品的孢粉(浓度)含量都很高,植物种类繁多,分属于137(科)属,可划分为6个孢粉组合带,植被类型演替大体为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孢粉带Ⅰ(15.753~11.280kaB.P.)记录了该区域晚冰期及其向全新世过渡时期冷暖波动频繁的气候条件,其中亚带Ⅰ-1(15.753~15.549kaB.P.),Ⅰ-3(14.936~14.505kaB.P.)和Ⅰ-5(12.655~11.280kaB.P.)可能分别对应最老仙女木期、老仙女木和新仙女木冷期,而亚带Ⅰ-2(15.549~14.936kaB.P.)和Ⅰ-4(14.505~12.655kaB.P.)分别对应博令和阿勒罗德暖期。孢粉带Ⅱ(11.280~9.218kaB.P.)代表了由晚冰期冷湿气候向全新世温暖气候转换的早全新世缓慢升温的过渡时期。孢粉带Ⅲ(9.218~7.530kaB.P.)代表中全新世前期的气温波动上升期,7.7kaB.P.前后达到最高温。孢粉带Ⅳ(7.530~4.051kaB.P.)代表中全新世适宜期,水热配置条件最佳。孢粉带Ⅴ(4.051~0.911kaB.P.)体现晚全新世温干的气候。孢粉带Ⅵ(0.911~0kaB.P)反映了大九湖温凉稍湿的气候。
朱诚马春梅张文卿郑朝贵唐领余卢雪峰刘克新陈惠中
关键词:神农架大九湖环境演变孢粉记录
孢粉-气候定量重建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以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温度重建为例被引量:7
2020年
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定量重建结果可为理解气候自然变率及其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气候模拟提供边界条件与验证.然而,由于已有定量重建方法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重建结果的可信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高质量现代孢粉数据库的定量重建方法体系:包括现代孢粉数据筛选、训练集选择、主控气候因子分析、最优模型建立、评估检验和生态解释等多个步骤.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的三个高分辨率孢粉记录,定量重建了研究区全新世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最暖月温度(MTwa)约为10.4℃,随后温度逐步升高,在8.5~6ka BP达到全新世最高(约11℃).经历了早、中全新世的温暖气候后,温度持续降低1.2℃,在新冰期期间达到全新世温度最低值.除全新世整体变冷趋势外,MTwa还具有明显的500年周期波动,其信号强度随时间有所波动.温度的高(低)值与太阳活动的最大值(最小值)同相位变化,这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百年尺度气候波动很可能受到了太阳活动的影响.
梁琛赵艳秦锋秦锋肖霞云马春梅肖霞云马春梅
关键词:青藏高原全新世温度重建
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中多元素指标对古人类活动的记录被引量:9
2008年
用ICP-AES和XRF方法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T0709地层中对人类活动有指示意义的元素含量,恢复了夏代以来遗址地层记录的人类活动特征:(1)夏代文化层(250~325cm)时期是整个剖面的最湿热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干扰相对有限,生态系统良好。(2)东周文化层下段(205~250cm)仍是相对湿热的环境,磁化率大幅上升,人类活动的强度加大。其中220cm处的K、Mn、Sr、Ba含量骤降,说明该层段可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曾被废弃。而在205cm处地层中8种元素的含量快速升高,表明在下东周文化层中期人类活动异常频繁。东周文化层上段(120~205cm)气候变冷、风化作用减弱,Pb含量的异常和Cu含量高值暗示遗址有青铜器制造活动的遗迹。(3)明清文化层(70~120cm)时期气候干冷。本期地层中除Cu含量无显著变化外,Ba、Ca、P、Pb、Sr、Mn、K均有高值层位,而且本层位磁化率较高,这表明该时期人类活动的繁荣。同时,本层中含有陶片和瓷片以及较高的Pb含量,说明遗址在明清时期曾有瓷器作坊的历史;而Cu含量的低值则表明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已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李中轩朱诚王然欧阳杰张广胜马春梅
关键词:古人类活动
青藏高原末次冰消期气候演化特点及其与格陵兰、欧洲的异同被引量:5
2004年
根据生物、湖泊及冰川地层记录,分析了青藏高原末次冰消期的气候演化特点,并将其与格陵兰、欧洲气候演化序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末次冰消期的气候演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暖期,但波动频繁;格陵兰、欧洲在经历了H1事件后,迅速转暖,Bolling期比Allerod期气候更为适宜;而青藏高原渐趋回暖,夏季风降水逐渐增加,存在由冰融水与降水增加所形成的高湖面,气候温湿,进入一次湖泊扩涨期;大部分记录指示Allerod期比Bolling期气候更为适宜.后一阶段为冷期,格陵兰、欧洲气候恶化并显示出有回返冰期的气候特点;青藏高原气候严酷、荒漠扩展、冰流推进、湖面下降.气候演化的这种异同性表明:格陵兰、欧洲与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彼此存在联系,特别是在冷期;而在暖期,气候演化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气候演化格局所呈现的可比性,可能是通过冷期的一致而体现的.
王朋岭贾玉连朱诚马春梅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暖期冷期夏季风气候系统
近1.6万年来神农架大九湖泥炭高分辨率环境演变记录研究
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由于存在几十或几百年重复发生的突变事件而成为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对该时段内高分辨率气候与环境的重建及其变化机制和表现形式等问题的研究,有可能为研究近现代气候变化机制、几年至千年一遇的突变事件以及预测...
马春梅
关键词:神农架大九湖晚冰期气候变化环境演变
连云港藤花落遗址地层的孢粉记录
对苏北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期遗址的两个剖面的32个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共鉴定出79(科)属。图谱分析表明,龙山文化产生之前,该区域为Ginkgoaceae(银杏)、Ulmus(榆)、Quercus(E)(常绿栎)、Flac...
马春梅朱诚林留根李中轩朱青李兰
关键词:孢粉洪水龙山文化
文献传递
苏北梁王城遗址黄泛层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基于黄河下游流域考古遗址中第一次发现的黄泛地层,对苏北梁王城遗址T3902探方南壁剖面上部自然淤积层采样,结合考古断代,并参照历史资料,通过分析重砂矿物和粒度两方面的实验结果,揭示出考古遗址中黄泛地层的沉积物特征。旨在为今后环境考古中对黄泛地层的判别和对比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特别是为在黄河下游洪泛区考古遗址中疑似黄泛层的确认提供依据。
黄铿朱诚马春梅林留根
关键词:重砂矿物粒度特征
长江三峡库区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
本项研究充分利用长江三峡工程文物抢救性发掘的宝贵机会,通过对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丰都县玉溪遗址等典型遗址和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环境考古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利用年代学、沉积学、重矿物组分鉴定、锆石形态统计、地球化学和环境磁学...
朱诚马春梅李兰孙智彬郑朝贵白九江朱光耀黄润
关键词:长江三峡库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环境考古古洪水事件
文献传递
江苏全新世灾变事件考古地层学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对江苏境内全新世典型考古遗址文化间歇层成因及其灾变事件信息的提取和时间序列的建立,结合与自然沉积地层和现代洪水沉积物以及已知海相地层的对比分析,是了解该区全新世以来考古地层揭示的海侵、海啸、古洪水、黄泛与淮泛等灾变事件过程和环境质量变化历史的重要手段;探讨全新世灾变事件的确切年代及其考古地层学可靠的判定依据和特征,探索微体古生物学在本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海侵层调查中的应用是今后江苏及我国沿海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的努力方向。
朱诚李兰林留根马春梅周生路潘卫东水涛李中轩范超章森桂
关键词:考古地层学灾变事件全新世
内蒙古黄旗海中晚全新世(3580-1630cal.aB.P.)气候环境记录被引量:19
2016年
基于内蒙古东南缘黄旗海八台沟(40°50~2′N,113°22′44″E;1280ma.s.1.)剖面135cm厚的湖相地层5个AMS14C年龄的测定以及90块样品的孢粉、直径〉501xm炭屑浓度、元素和粒度等高分辨率指标分析,重建黄旗海中晚全新世(3580—1630cal.aB.P.)的植被和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内蒙古黄旗海高分辨率指标记录揭示:3580~1630cal.aB.P.期间的黄旗海流域气候环境具有持续变干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3580~3000cal.aB.P.间,黄旗海湖面较高,湖泊水位在129lm以上,高于现今湖面23m以上,且最高湖面出现在3380cal.aB.P.之前,之后湖泊水位有所下降;3380cal.aB.P.之前植被类型为针一阔混交林,之后转变为以松属为主的针叶林,气候凉湿。2)3000cal.aB.P.前后的约100年间,黄旗海快速变冷变干,湖泊迅速萎缩,植被转变为草甸草原;之后约1400年内,气候逐渐变干,温度有所上升,气候环境以暖干为特征;1630cal.aB.P.前后黄旗海湖面降到高出现在湖面不足9m的高度以下,之后再未出现超过此高度的湖侵。
凌光久贾玉连马春梅彭学敏凌超豪龙进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