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立

作品数:74 被引量:44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12篇历史地理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巢湖
  • 16篇全新世
  • 16篇考古
  • 14篇遗址
  • 12篇江汉平原
  • 11篇湖泊沉积
  • 11篇环境考古
  • 11篇环境演变
  • 9篇新石器
  • 9篇石器
  • 9篇湖流
  • 9篇巢湖流域
  • 8篇孢粉
  • 6篇新石器时代
  • 6篇石器时代
  • 6篇长江
  • 6篇磁化率
  • 5篇遥感
  • 5篇全新世以来
  • 5篇考古研究

机构

  • 50篇安徽师范大学
  • 44篇南京大学
  • 2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湖北省文物考...
  • 5篇四川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遥...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安徽省地质调...
  • 3篇滁州学院
  • 3篇河南大学
  • 3篇皖西学院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南京博物院
  • 2篇国立高雄师范...
  • 2篇安徽省桐城中...
  • 2篇江苏省考古研...
  • 2篇苏州市考古研...

作者

  • 74篇吴立
  • 33篇朱诚
  • 21篇王心源
  • 16篇李枫
  • 15篇孙伟
  • 15篇李兰
  • 13篇王晓翠
  • 12篇马春梅
  • 8篇贾天骄
  • 8篇孟华平
  • 7篇李溯源
  • 7篇刘辉
  • 7篇张广胜
  • 6篇谭艳
  • 6篇李冰
  • 6篇韩伟光
  • 4篇林留根
  • 4篇李开封
  • 4篇沈承德
  • 4篇莫多闻

传媒

  • 6篇地理学报
  • 5篇中国地理学会...
  • 4篇地层学杂志
  • 4篇地理科学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皖西学院学报
  • 2篇科技信息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文物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海面变化对江苏新石器时代文明进程影响的科学问题
21世纪气候-海面变化对人类生存影响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学科内容之一,而预测未来首先要弄清过去的海面变化情况。了解过去的海面变化情况及其对古代文化进程的影响是预测未来的重要基础,而从沿海地区考古地层剖面中寻找过去...
朱诚水涛马春梅李兰吴立李枫孙伟王晓翠李冰林留根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
先秦时期巢湖流域的环境与文化
2017年
巢湖流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先秦时期人类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发现了上百处先秦时期古遗址点。流域古遗址点的时空分布变化和古文化的迁移与流域气候环境变迁及地貌演变关系密切,突出表现在气候变化导致的古巢湖岸线变迁与古人类活动迁移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先秦时期巢湖流域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中原文化与南方古文化交流的重要位置,以及水网发达、生物资源丰富等,这些都为流域先秦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盛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吴立李林英孙珏张广胜王心源高超
关键词:巢湖流域先秦时期环境变迁古文化
苏北阜宁停翅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地层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AMS-14C测年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考古和历史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苏北阜宁县停翅港遗址沉积剖面中35个样品粒度和磁化率的测试与分析,研究了该遗址地层不同时代的沉积相及其指示的环境变迁。结果表明,遗址剖面第5层及其以下的地层,磁化率值相对较低,细颗粒物质含量高,分选较差,偏度为近于对称至正偏,峰态处于中等变化,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则表明样品沉积物的单成因性或一源性更为显著,结合地层岩性特征分析,它们应属湖泊或沼泽等静水沉积环境的产物;而遗址剖面第5层以上的自然淤积层为黄泛时期的冲积—洪积物,与下伏层样品相比,这些沉积物磁化率值大幅度增加,粗颗粒物质含量百分比明显提升,沉积物粒度分选较差,偏度多为极正偏或正偏,峰态为窄峰、很窄和中等峰态,这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以来黄河进入以南流为主的时段相吻合,直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才结束700多年的由淮入海历史,形成今天的黄河。黄河故道江苏段西起苏皖交界处的二坝附近,经淮安、涟水、阜宁、响水,直至滨海大淤尖入黄海,其两侧是广阔的黄泛平原,据此判断,目前在阜宁周边地区发现遗址数量较少可能与河水泛滥使遗址深埋地下不易被发现有关。
贾天骄吴立朱诚孙伟李兰韩明芳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基于遥感和GIS的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研究被引量:38
2013年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王传辉吴立王心源王官勇孙叶根胡降临
关键词:遥感和GIS巢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生态功能分区
中国第四纪科学学科进展与教育普及探讨
2014年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加剧,与其关系密切的第四纪科学研究与教育普及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第四纪科学学科进展、新的研究突破点、基本科学问题、与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和教育普及等方面对中国第四纪科学学科进展与教育普及进行了探讨。
吴立朱诚
关键词:学科进展教育普及
被蓝色海水环绕的干旱大陆
2014年
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全称澳大利亚联邦)介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拥有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占有大洋洲的绝大部分陆地,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也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东南隔塔斯曼海与新西兰为邻,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峡与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相望。
刘红叶吴立
关键词:塔斯曼海塔斯马尼亚黄金海岸
长江流域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吴立朱诚李兰
江汉平原12.76 cal. 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辨率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经历了晚冰期由偏干转向偏湿波动、全新世开始湿度增强、全新世中期偏湿到湿润再至干湿波动,全新世晚期至现代偏湿到偏干的过程。磁化率波动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出现或转型相关。江汉平原环境干湿变化体现东亚季风环流影响,驱动机制主要是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还受到东北、北、西三面环山而东南面向夏季风倾斜开放的地势影响。
李枫吴立朱诚孙伟王晓翠孟华平刘辉齐士峥龚琪岚朱光耀周凤琴李溯源欧阳杰
关键词:江汉平原RB/SR磁化率干湿变化
庐山河谷地貌野外实习线路设计与教学模式选择被引量:2
2017年
野外实习是地貌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以庐山河谷地貌野外实习为例,尝试设计了两条典型的河谷地貌实习线路,并相应提出了"问题—讨论—归纳"的野外教学模式与"选题—汇报—答辩"的室内教学模式,以期为地貌学野外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参考。
胡春生苗雨青吴立
关键词:教学模式
长江中游荆州―公安段洪水滞流沉积物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长江中游荆州―公安段学堂洲、文村夹和二圣洲三处1998年洪水滞流沉积物地层剖面进行了样品采集和粒度、磁化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洪水滞流沉积物中黏土成分较少,含量波动于3.38%~15.66%之间,主要成分为粉砂和砂;文村夹中、下部砂的含量较高,分别为79.9%和80.32%,其他点组分都以粉砂为主;2)各采样点不同深度层位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呈现两段式,普遍缺乏推移质组分,学堂洲下部和二圣洲中部虽呈现三段式,但推移质的含量非常小;3)洪水滞流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不仅受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影响,还受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各采样点下部层位沉积物粒径普遍大于上层,文村夹点各层沉积物粒径大于其他两个采样点;4)三个采样点洪水滞流沉积物磁化率变化范围为67.41~299.59SI,学堂洲和文村夹两处的磁化率远高于二圣洲,各采样点地层剖面下部磁化率均高于上部,同一采样点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粒径越大,磁化率越高。
周慧吴立吴立朱诚李枫路曙光孙小玲
关键词:粒度磁化率长江中游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