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子

作品数:23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针刺
  • 7篇钙离子
  • 5篇穴位
  • 5篇CA2+
  • 4篇足三里
  • 4篇足三里穴
  • 4篇脊髓
  • 4篇脊髓背根
  • 4篇背根
  • 3篇大细胞
  • 3篇穴区
  • 3篇针刺效应
  • 3篇针灸
  • 3篇足三里穴区
  • 3篇细胞
  • 3篇间期
  • 3篇肥大
  • 3篇肥大细胞
  • 3篇峰峰间期
  • 2篇针刺手法

机构

  • 20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天津市南开医...
  • 4篇天津大学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22篇陈静子
  • 19篇郭义
  • 8篇刘阳阳
  • 7篇郭永明
  • 5篇陈波
  • 5篇裴莹
  • 4篇赵雪
  • 3篇康婧青
  • 3篇刘亚丽
  • 2篇张秀玉
  • 2篇徐汤苹
  • 2篇潘萍
  • 2篇陈静霞
  • 2篇李岩琪
  • 2篇吕福全
  • 2篇李忠正
  • 2篇王秀云
  • 2篇李晓梅
  • 1篇席强
  • 1篇张艳军

传媒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World ...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华针灸电子...
  • 1篇第九届全国钙...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拔罐疗法发展史简考
2012年
拔罐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内涵深邃,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拔罐的起源、历史演变等进行了初步整理研究,并将其划分为起源及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创新、标准化及理论规律研究四个阶段,以反映拔罐疗法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及应用特色。
程光兴陈静子陈泽林孟向文郭义
关于针刺研究方向的思考——从美国NIH针灸听证会谈起被引量:1
2010年
总结了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总部针灸听证会中所提出的研究方向与中国近10年来的针刺研究重点,认为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疗效对比资料是针刺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原因,今后应验证疗效,进一步明确优势病种并阐明机制;加强基础研究,探寻现代生物学基础,寻找经络穴位的奥秘。
陈静子郭义
关键词:针刺研究NIH听证会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研究钙离子在针刺神经电信号传导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钙离子(Ca^(2+))对针刺神经电信号的影响,为揭示Ca^(2+)在针刺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及针效产生的始动机制进一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实验组采用0.1 mol/L乙二醇双乙胺醚四乙酸(EGTA)5mL穴位注射络合足三里穴区Ca^(2+),对照组采用0.05 mol/L Ca^(2+)-EGTA对照液5mL穴位注射。分别记录穴位注射前(YQ)及穴位注射后即刻(YH0)、7 min(YH7)、14 min(YH14)、21 min(YH21)、28 min(YH28)时神经细束的放电情况。应用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小波能量熵分析法、峰峰间期等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各时间段(YH0、YH21、YH28)的放电频率均降低,与同组YQ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各时间段(YH14、YH21、YH28)的放电频率显著增高,与同组YQ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YH21、YH28的放电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放电频率、波形幅值的统计发现穴区Ca^(2+)浓度降低对针刺引发的放电序列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结论 Ca^(2+)是针效产生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在针刺神经电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静子刘阳阳刘喆郭义郭永明
关键词:针刺钙离子脊髓背根非线性时间序列水针
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及血清胃运动相关激素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及血清胃运动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天津市南开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平行分为3组,即60次/min、120次/min和180次/min提插手法组。每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治疗结束后8周)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指标包括中国版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胃促生长素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结束后8周针刺治疗效果依然显著(P<0.05)。同时2个疗程后,患者血清中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120次/min、180次/min提插手法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的调节效应总体优于60次/min提插手法组(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在固定选穴的基础上,相比于低频刺激手法(60次/min提插手法),中高频刺激手法(120、180次/min提插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血清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有关。
洪寿海丁沙沙方哲科陈静子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针刺手法
腧穴配伍研究现状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8
2014年
腧穴配伍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腧穴配伍近年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重点,国内近10年的相关文献初步总结了经典医籍中的配穴规律,各家配穴经验总结,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机制探讨.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较少.但国外有学者在评价针刺内关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数据分析中指出,内关穴疗效确切,同时也提出,增加穴位或延长刺激时间是否能提高疗效.[1]这表明国外学者对于腧穴配伍的应用与研究也逐步关注起来.腧穴配伍直接影响着针灸疗效,势必逐步成为国际针灸研究的热点.
李岩琪白杨陈静子郭义刘阳阳
关键词:腧穴配伍
经穴与钙的相关研究进展(英文)被引量:2
2013年
检索中国知网(CNKI)近30多年来有关经穴与钙的相关研究,从经穴局部、外周途径、靶器官、中枢系统等不同水平分析与钙的相关联系,发现经穴局部存在钙离子富集现象;经穴局部可能与蛋白结合钙Ca2+-ATP酶存在一定的联系;络合穴位局部的钙离子影响针刺效应;不同方法刺激经穴可以明显提高血钙含量,降低尿Ca/Cr;经穴刺激可影响多个靶器官,改善其功能;经穴刺激可影响中枢钙的分布。说明经穴与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陈波陈静子赵雪刘阳阳陈静霞郭义郭永明
关键词:经穴针刺钙离子
杨兆钢教授气海穴芒针深刺临床应用举隅被引量:3
2013年
杨兆钢教授擅用芒针,临床选用气海穴芒针深刺治疗顽疾。认为气海穴芒针深刺对胃下垂、前列腺炎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其芒针治疗选穴精而少,且强调气至病所。
陈静子李岩琪李晓梅宋晓莉郭义
关键词:气海
关于老年康复医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2017年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话题。联合国老龄化议题的导言中写道:到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亿人。据民政部印发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 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 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陈静子聂宇辰张玉倩吕福全韩舰华
关键词:老年康复心理康复
络合足三里穴区Ca2+对针刺大鼠足三里穴背根神经细束放电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Ca2+对针刺神经电信号影响的特征和规律,研究Ca2+在针效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为揭示针效产生的始动机制进一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实验组(B1组)采用穴位注射0.1mol/LEGTA5μ...
陈静子郭义郭永明王江薛明刘喆
关键词:针刺足三里CA2+脊髓背根峰峰间期
文献传递
大鼠“足三里”穴不同干预措施对胸导管淋巴液量及其相关化学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干预措施下大鼠胸导管淋巴液量及其组胺、5-羟色胺等物质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淋巴系统在针灸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温针灸组,每组15只。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复制大鼠胸导管淋巴瘘模型。针刺、温针灸大鼠双侧"足三里"穴30min,观察大鼠胸导管淋巴液量的变化情况,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淋巴液中组胺、5-羟色胺浓度。结果:针刺组、温针灸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胸导管淋巴液量(P<0.05),但各组间淋巴液中组胺、5-羟色胺浓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刺激可以增加胸导管淋巴回流,淋巴系统可能在针灸起效中发挥作用。
李忠正陈静子郭义郭永明刘阳阳
关键词:针刺干预淋巴液组胺5-羟色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