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铌

作品数:157 被引量:2,119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天文地球
  • 36篇农业科学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2篇植被
  • 30篇干旱
  • 25篇遥感
  • 22篇沙尘
  • 21篇遥感监测
  • 21篇植被指数
  • 19篇MODIS
  • 17篇气候
  • 16篇沙尘暴
  • 16篇尘暴
  • 15篇气象
  • 13篇NDVI
  • 12篇土壤
  • 12篇黄土高原
  • 11篇降水
  • 10篇退牧还草
  • 10篇还草
  • 9篇卫星
  • 8篇地表
  • 8篇水分

机构

  • 15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0篇兰州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9篇甘肃省气象局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陕西省农业遥...
  • 4篇西安科技大学
  • 4篇西北区域气候...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2篇兰州商学院
  • 2篇兰州中心气象...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57篇郭铌
  • 33篇王小平
  • 25篇李耀辉
  • 24篇胡蝶
  • 24篇王丽娟
  • 22篇王静
  • 20篇张强
  • 17篇王润元
  • 15篇蔡迪花
  • 15篇张凯
  • 15篇沙莎
  • 14篇王玮
  • 13篇沙莎
  • 12篇张杰
  • 8篇韩涛
  • 8篇杨启国
  • 7篇倾继祖
  • 7篇王劲松
  • 6篇姚玉璧
  • 6篇王介民

传媒

  • 21篇干旱气象
  • 16篇高原气象
  • 13篇中国沙漠
  • 6篇遥感技术与应...
  • 6篇冰川冻土
  • 6篇草业科学
  • 6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第九届海峡两...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大气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资源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14篇2010
  • 10篇2009
  • 23篇2008
  • 16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玛曲县草地退牧还草工程效果评价被引量:35
2009年
利用残差趋势法对玛曲县草地退牧还草工程(禁牧、休牧)效果进行了评价,即利用2000~2006年250m的MODIS16天合成NDVI产品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建立工程区内退牧前2000~2004年两种时间尺度(年、月),3种空间尺度(县、乡镇、围栏)的NDVI值同气象要素的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无该工程影响下的模拟NDVI值,分析退牧前后模拟NDVI值与实际NDVI值的残差及变化趋势,从而判断退牧还草工程对草地恢复状况的影响,及分析不同工程措施对草地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退牧还草工程有利于玛曲县草地牧草生长和草地恢复,但草地恢复效果存在时空差异,退牧还草工程有助于牧草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尤其是牧草生长初期和末期效果最为显著。禁牧措施较休牧措施对于草地恢复效果更显著。整个工程区内草地总体处于恢复中,但恢复状况各有差异,一些区域草地恢复状况不理想,说明这些区域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放牧或不合理放牧行为,退牧还草工程执行力度差。就各乡草地恢复状况而言,曼日玛乡草地总体恢复趋势最好,欧拉乡草地总体恢复趋势相对较差。各乡下辖各围栏区草地恢复效果显著,但个别围栏区草地仍处于恶化趋势,其中恢复效果最好的是16#围栏区,恶化最为严重的是5#围栏区草地。
王静郭铌蔡迪花邓振镛
关键词:草地退牧还草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研究祁连山区植被和积雪变化被引量:47
2003年
利用 1 989年和 1 998年NOAA气象卫星资料 ,提取植被、积雪等信息 ,分析了十年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变化特征 ,研究了祁连山积雪年变化和 1 989与1 998年年代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祁连山保护区主体部分十年来植被退化严重 ,且退化植被以灌木林和草为主 ;祁连山区积雪年变化基本特点是呈双峰形 ,但不同流域积雪的年变化存在一定差异。 1 998年各流域旬平均积雪面积均较 1 989年减小 ,自西向东减小幅度逐渐增大 ,党河流域减小 2 .1 7% ,西营河流域减小 1 0 .0 5 %。 1 998年和 1 989年春季积雪面积相差不大 ,但冬季积雪明显少于 1 989年。由于 1 998年气温明显偏高 ,使得山区积雪融化速度加快 ,1 998年积雪面积随时间变化振幅加大。
郭铌杨兰芳李民轩
关键词:气象卫星植被积雪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空间特征被引量:25
2015年
21世纪,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灾害农业综合损失率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利用遥感、气象和地理信息数据与技术建立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靠性等4个因子的风险指数和模型,基于4个因子建立农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在GIS平台下计算了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指数。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格局模式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复杂性,全区并不一致,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从西南到东北依次增加。随着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指数的变化,干旱灾害风险的模式具有不同的格局。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主要受复杂地形和多样气候带的影响,还受植被盖度、农业经济水平、土壤状况等地理环境影响,同时,喀斯特地貌和相对薄弱的抗旱能力也使得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较高。
韩兰英张强马鹏里贾建英姚玉璧成青燕郭铌王劲松王莺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评估遥感土壤湿度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AERONET Version 2 Level 2.0气溶胶数据集,分析了光学厚度、Angstrom波长指数、粒子尺度体积谱分布(dV(r)/dlnr)、折射指数(n-ik)和单次散射反照率(ω0)等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光谱依赖性。结果表明:气溶胶特性参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呈现出明显的受沙尘影响的特征,春季受沙尘影响最明显,光学厚度最大;冬季受采暖和沙尘的共同影响,光学厚度也较大。气溶胶粒子体积尺度谱分布的主要差别体现在粗模态粒子体积浓度上,粗模态体积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冬季>夏季>秋季,与粗细粒子体积浓度比和光学厚度变化一致,说明该地区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粗模态体积浓度不同造成的。另外,粗模态体积中值半径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折射指数实部和气溶胶粗粒子体积浓度与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而折射指数虚部冬季最大,春季最小;单次散射反照率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有很大不同,冬季最小,而春季最大,可能与气溶胶粒子尺度及其化学组成的综合作用有关。
白鸿涛陈勇航王洪强张强郭铌王胜潘鹄张萍
关键词: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
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2007年和2008年16d合成的250m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地面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继而估算了2007年和2008年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的主要时间里,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植被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尤其与地面调查同期(8月中下旬)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782。利用EVI建立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其它植被指数,能较好地模拟草地地上部生物量。2007年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5610kg/hm2,2008年为5605kg/hm2。与2007年相比,临潭、卓尼和迭部县地上部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合作、玛曲、碌曲、夏河和舟曲县则有所下降,以舟曲县下降最为明显。
王静郭铌王振国李小媛
关键词:地上部生物量遥感
西北地区典型地物光谱数据库建设被引量:2
2010年
使用FieldSpecProFR2500便携式光谱仪,在甘肃典型区域,测定了一些特色农作物和典型植被的反射光谱。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建立了西北地区典型地物光谱数据库。文章主要介绍了光谱数据的采集,数据库系统的建立过程以及数据库的应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张凯郭铌王润元王小平王胜
关键词:典型地物
植被状态指数监测西北干旱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27
2008年
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为典型研究区域,研究了VCI对不同地区气象干旱的监测能力,并对VCI监测干旱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CI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大部分历史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对于不同的气候区域,VCI监测干旱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西北东部的雨养农业区,VCI能够较好地反映降水的盈亏对植被影响,是监测这一地区干旱的有效指标;在西北区西部的灌溉农业区,VCI基本不能反映这一地区降水的多寡,不能作为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监测的指标;VCI也不能反映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降水的亏缺,不能作为监测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的指标;在极涡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区VCI会出现虚假的高值。
管晓丹郭铌黄建平葛觐铭郑志海
关键词:降水距平百分率雨养农业区
应用EOS-MODIS卫星资料反演西北干旱绿洲的地表反照率被引量:28
2005年
地表反照率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地表能量平衡、中长期天气预测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参数,作者应用EOSMODIS卫星数据和目前发展的推算反照率比较完善的一种二向反射(BRDF)模型RossThickLiSparseR核算法(AMBRALS算法),对西北干旱绿洲区非均匀分布的地表反照率进行反演与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反演的地表参数与实际观测值基本接近。敦煌戈壁站的反演值与观测值的春、夏、秋季绝对误差最大为0.019,冬季为0.051,黑河绿洲实验站的反演值较观测值低0.019;绿洲、绿洲沙漠交界地带、戈壁和沙漠等反照率差别明显,并划分了区域内阶梯状反照率的变化值;另外,植被区四季反照率差异较大,夏季(8月)最小,冬(2月)、春季(4月)最大,与植被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反照率的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地表类型随气候变化的特性。
张杰张强郭铌王建
关键词:地表反照率反演非均匀地表
中国西北地表能量分配影响因子及特征空间法适用性
2022年
利用2009年地面实测资料,分析中国西北地区不同气候区潜热、感热及其与净辐射之比随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温度及入射辐射的变化特征,并结合2000—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讨论特征空间法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以玛曲站为代表的高寒湿润区,入射能量始终是潜热的主导因素,用于潜热估算的斜率φ可直接取1.26,潜热估算精度依赖于净辐射的反演结果。在以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榆中站)和长武站为代表的半干旱、半湿润区,当入射能量充足时,土壤水分成为潜热的主导因子,这时候使用特征空间法估算的斜率φ值与实测值相关性显著,φ的估算精度将直接影响潜热估算结果。所以,特征空间法适用于以水分为潜热主导因子的地区和时段,且要满足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特征空间法研究区时必须保证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的散点呈规则的“三角形”。
王丽娟郭铌沙莎胡蝶
利用MODIS资料反演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被引量:26
2005年
借助6S模式对MODIS的蓝光(0.46μm)、红光(0.66μm)和中红外(2.1μm)通道进行了行星反照率对地表反射率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敏感性试验, 并对蓝光和红光通道的路径辐射对行星反照率的贡献做了数值试验; 计算了MODIS的蓝光、红光和中红外通道在兰州市及其周围地区的地表反射率, 检验了Kaufman给出的三个通道地表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在兰州周围地区蓝光通道与中红外通道地表反射率之间的关系与Kaufman给出的关系比较符合, 对于兰州周围大范围区域都是适用的。利用此关系通过6S模式进一步反演了兰州城市及其附近地区 1×104 km2 范围内的气溶胶光学厚度, 反演结果较为合理。
赵秀娟陈长和张武郭铌
关键词:MODIS资料地表反射率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