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娟

作品数:44 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干旱
  • 9篇干旱区
  • 8篇土壤
  • 8篇MODIS
  • 7篇黄土高原
  • 7篇旱区
  • 7篇半干旱
  • 7篇半干旱区
  • 6篇地表
  • 6篇蒸散
  • 6篇陆面
  • 5篇地表温度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5篇陆面过程
  • 4篇遥感
  • 4篇陆面过程模式
  • 4篇净辐射
  • 4篇黄土高原半干...

机构

  • 42篇中国气象局兰...
  • 8篇兰州大学
  • 8篇云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天水市气象局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四川省气象探...

作者

  • 44篇王丽娟
  • 25篇胡蝶
  • 24篇郭铌
  • 15篇沙莎
  • 14篇王玮
  • 13篇杨扬
  • 10篇沙莎
  • 8篇孙旭映
  • 7篇李耀辉
  • 7篇王小平
  • 6篇杨启东
  • 5篇齐月
  • 5篇左洪超
  • 5篇芦亚玲
  • 2篇张良
  • 2篇李忆平
  • 2篇王芝兰
  • 2篇王素萍
  • 2篇刘伟刚
  • 2篇雒佳丽

传媒

  • 12篇干旱气象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高原气象
  • 3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中国沙漠
  • 2篇草业科学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ODIS陆面产品遥感估算西北半干旱区的实际蒸散量
在MODIS陆面数据产品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替代估算净辐射及蒸散经验模型中的气温,并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的实测资料回归分析修正模型的计算系数,最后利用修正前后的模型估算...
王丽娟郭铌杨启东王介民沙莎胡蝶
关键词:净辐射蒸散MODIS地表温度
文献传递
利用陆面模式和遥感经验模型估算半干旱区陆面蒸散量被引量:3
2020年
陆面蒸散发是地表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估算蒸散发对区域气候研究和干旱监测有重要意义。利用公用陆面过程模式CLM 4.0模式输出的高时间分辨率的净辐射、地表温度作为遥感经验模型的输入,结合SACOL站观测资料估算了西北半干旱区的陆面蒸散发,并将估算值与观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M模式对净辐射、地表温度的模拟性能较理想,与观测值的RMSE,MAPE相对较小,相关性更高。遥感经验模型估算的SACOL站陆面蒸散发与实测值的偏差较小,CLM模式模拟的蒸散发与观测值的一致性较好,但模式较观测值偏大。基于CLM模式模拟得到更为准确的净辐射、地表温度和NDVI估算得到的蒸散发与观测值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两者的误差较小,相关性更好,对半干旱区蒸散发的估算精度有显著提高,且能够得到更高时间分辨率的陆面蒸散发。
杨扬王丽娟岳平孙旭映杜昊霖
关键词:陆面过程模式归一化植被指数半干旱区
中国西北地表能量分配影响因子及特征空间法适用性
2022年
利用2009年地面实测资料,分析中国西北地区不同气候区潜热、感热及其与净辐射之比随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温度及入射辐射的变化特征,并结合2000—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讨论特征空间法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以玛曲站为代表的高寒湿润区,入射能量始终是潜热的主导因素,用于潜热估算的斜率φ可直接取1.26,潜热估算精度依赖于净辐射的反演结果。在以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榆中站)和长武站为代表的半干旱、半湿润区,当入射能量充足时,土壤水分成为潜热的主导因子,这时候使用特征空间法估算的斜率φ值与实测值相关性显著,φ的估算精度将直接影响潜热估算结果。所以,特征空间法适用于以水分为潜热主导因子的地区和时段,且要满足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特征空间法研究区时必须保证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的散点呈规则的“三角形”。
王丽娟郭铌沙莎胡蝶
基于哨兵卫星数据的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辐射准不变场选取与评价
2023年
选取符合长历时遥感数据辐射定标要求的地面场地,对建立统一的辐射定标参考标准,改进卫星辐射定标精度,推动定量化产品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2018年11月—2021年10月覆盖整个研究的Sentinel-2 A/B MSI遥感数据,结合变异系数(CV)指标和Getis-Ord G_(i)^(*)空间聚类方法,从时空稳定性和空间一致性两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和评价可用于历史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可见光—短波红外波段辐射定标的场地,结果表明:(1)研究区具有时空稳定性和空间均匀性的辐射准不变场主要分布在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的西部、北部、以及沙漠南部边缘与中卫、河西走廊之间的连接处;(2)本研究通过改进场地选取方法,降低了场地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所选取16个场地的平均时空变异系数CV_(SR_b1-12_avg)仅为1.59%;(3)研究区TNGR_1和TNGR_3场地的CV_(SR_b1-12_avg)≤1.19%,优于国际同类场地的评价结果,且这两个场地全年平均无云天数接近300 d,具有空间面积大、时空稳定性好、地表均一、大气干洁,云雨天气少等特点,为开展历史气象卫星数据再定标研究提供了更丰富亮度的准不变定标场地。
王玮王丽娟郭铌胡秀清王玲
关键词:空间聚类
河南省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2023年
TVDI指数是一种将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相结合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以往学者多以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来构建计算TVDI指数的特征空间。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归一化水分指数等多种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及昼夜温差的不同组合来构建特征空间,尝试找到更加适合河南省进行土壤水分监测的特征空间组合。经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昼夜温差与植被指数构建的特征空间不能改进研究区TVDI指数对土壤水分的指示精度。(2)RVI_b2b1-LST、RVI_b2b7-LST、SAVI-LST、EVI-LST等特征空间计算的TVDI对河南省农地类型下垫面有较好的空间适用性,但反演值较实测值偏低。(3)TVDI指数在冬小麦扬花和灌浆成熟期(45月)有较好适用性,在冬小麦播种越冬期的10月、1月有一定适用性,在夏玉米生长期(69月)适用性差。
沙莎沙莎胡蝶王丽娟郭铌王小平
关键词:NDVIEVISAVIRVINDWI
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资料的我国西北干旱区植被覆盖动态监测被引量:27
2015年
植被是表征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气候变化对植被具有显著影响。虽然MODIS NDVI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时间序列长度有限,在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趋势研究中,仍然需要对AVHRR NDVI数据集进行时间序列的扩展和完善。本研究通过建立MODIS NDVI与AVHRR NDVI逐月线性回归模型,生成了长时间序列(1981-2013年)NDVI数据集;并以ND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分析研究了近33年来西北干旱区的植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MODIS NDVI与LTDR NDVI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两者之间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在0.7以上;2)近33年以来,西北干旱区的植被活动均呈现出增强的态势,其中稀疏植被区的植被活动在持续增强,植被整体状况在好转,而草地区的植被活动较为稳定,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3)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呈现出暖湿化的特点,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NDVI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王玮冯琦胜郭铌沙莎胡蝶王丽娟李耀辉
关键词:植被指数遥感监测西北干旱区AVHRRMODIS
南亚高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1948-2016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南亚高压的水平与垂直结构、中心强度、位置及多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多年平均相比,在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70、100、150、200 hPa),不同典型异常年份南亚高压的水平结构表现出双中心、纬向与经向跨度变大的特征,但不同高度其水平范围变化不同。近69 a对南亚高压内部空气束缚的东风急流最大风速整体呈减弱趋势,而西风急流的最大风速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南亚高压的热力和动力垂直结构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即东、西风急流强度和温度异常存在年际差异。1948-2016年南亚高压的厚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大致为6.32~6.42 km。各高度南亚高压中心位势高度值在1975-1980年间均上升了0.1 gpkm左右,且中心位置存在东西振荡和南北位移,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
吴辉雒佳丽雒佳丽王丽娟王丽娟
基于MODIS遥感产品估算西北半干旱区的陆面蒸散量
蒸散作为区域水分收支和供需平衡中的重要参数,是地表水分平衡和能量循环中的关键因子,也是干旱监测中的重要因子。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王丽娟郭铌杨启东王介民沙莎胡蝶
关键词:净辐射蒸散MODIS地表温度
文献传递
基于TESEBS模型估算高原地区地表蒸散发
2017年
为检验TESEBS(Topographical Enhanced 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模型在高原地区的适用性,利用2014年高原9个站点的实测资料对TESEBS模型进行适用性检验,鉴于模型估算的感热通量偏差较大,提出利用地表温度—植被指数(LST-NDVI)特征空间法来确定蒸散发率,并将模型估算的卫星过境时刻瞬时蒸散发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ESEBS模型估算高原不同下垫面的蒸散发与实测值之间的偏差较大;利用LST-NDVI特征空间法确定蒸散发率能很好地改善模型对蒸散发的估算精度,相关系数从0.65提高至0.83,均方根误差从144减小至80 W·m^(-2),相对误差从67%减小至39%。特征空间法引入后,TESEBS模型估算的地表蒸散发明显小于原模型的估算结果,且模型给出的研究区地表蒸散发分布特征与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特征相一致。
王丽娟郭铌王玮芦亚玲沙莎
关键词:青藏高原LANDSAT
干旱区荒漠草原过渡带快速变化的陆面过程特征观测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干旱区荒漠草原过渡带下垫面受降水影响而变化,在短期内由沙漠转化为草地,因而其陆面过程特征快速变化十分显著,可能对区域天气或气候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利用2012年7~9月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荒漠草原过渡带开展的“微气象蒸发观测实验”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强降水前后土壤温度、含水量、辐射及湍流通量,研究快速变化的陆面过程特征。结果表明:40cm以上的浅层土壤温度在降水后降低,随着降水辐射效应的消失,土壤温度升高;而深层的土壤温度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对降水有明显的响应,20am以上的浅层土壤含水量迅速增大,而后缓慢减小;30、40cm的土壤含水量先增大后迅速下降。7、8月的净辐射变化不大,在一50—450W·m-2间变化。降水发生后,反射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较干旱荒漠有所降低,2~3d后又恢复到干旱荒漠的量级。地表反照率在降水后先降后升,荒漠草地的地表反照率日均值较大,与地表含水量、太阳高度角及植被生长参数密切相关。感热和潜热在降水前后变化显著,潜热增大而后减小,感热减小而后增大,干旱荒漠地表能量传输以感热通量为主,强降水发生后,潜热通量占主导地位,而后由于蒸散发使土壤含水量减小,潜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感热代替。
杨扬左洪超王丽娟杨启东杨彦龙
关键词:陆面过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