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鸿

作品数:1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原虫
  • 9篇疟原虫
  • 3篇受体
  • 3篇自噬
  • 3篇细胞
  • 3篇CSP
  • 3篇IFN-Γ
  • 2篇约氏疟原虫
  • 2篇子孢子
  • 2篇发育
  • 2篇保护性免疫
  • 2篇TOLL样受...
  • 2篇补体
  • 2篇TLRS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调节
  • 1篇蛋白抑制
  • 1篇导抗
  • 1篇疫苗诱导
  • 1篇荧光

机构

  • 1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郑鸿
  • 12篇徐文岳
  • 7篇丁艳
  • 5篇谭章平
  • 5篇付雍
  • 3篇刘太平
  • 2篇周桃莉
  • 2篇刘博
  • 1篇赵晨浩
  • 1篇郭波
  • 1篇戴纪刚
  • 1篇吴玉章
  • 1篇朱锋
  • 1篇李楷
  • 1篇刘权兴
  • 1篇邓旭锋
  • 1篇周东

传媒

  • 3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八届全国免...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P96_(NTD)-CSP重组DNA疟疾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pFLAG CMV8 gp96NTD-CSP重组DNA疟疾疫苗免疫能否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及其效应机制。方法以pFLAG CMV8质粒为载体,构建免疫用重组质粒,按照DNA疫苗免疫方法免疫小鼠;野生子孢子进行攻击后,采用Real-time PCR和吉氏染色观察被攻击小鼠的肝脏虫荷和原虫血症,即免疫小鼠抵御野生子孢子攻击的能力;并通过ELISA和ELISPOT方法探讨免疫小鼠保护性免疫的可能机制。结果核酸疫苗pFLAG CMV8 gp96NTD-CSP免疫小鼠能显著抵御野生子孢子的攻击,并且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和较高的CSP特异的CD8+T细胞频率。结论 pFLAG CMV8 gp96NTD-CSP重组DNA疫苗可能通过诱导小鼠CSP特异抗体和CSP特异的CD8+T细胞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御野生子孢子的攻击。
谭章平周桃莉丁艳郑鸿徐文岳
关键词:保护性免疫
TLR2在实验脑型疟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 2,TLR2)在伯氏疟原虫ANKA株(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 ANKA)诱导的实验脑型疟(experimental cerebral malaria,ECM)中的作用。方法取Pb ANKA采用蚊叮感染、子孢子定量感染和红内期原虫感染3种方式感染TLR2-/-C57BL/6小鼠,同时以WT C57BL/6小鼠为对照。蚊叮感染时,先以Pb ANKA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然后斯氏按蚊通过叮咬实验小鼠使其感染疟原虫。子孢子定量感染时,先以Pb ANKA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然后通过解剖按蚊唾液腺获得疟原虫子孢子,定量注射感染实验小鼠。红内期原虫感染时,先以Pb ANKA疟原虫感染WT C57BL/6小鼠获取感染疟原虫红细胞(parasitized?Red?Blood?Cell,pRBC),然后用pRBC定量感染实验小鼠。通过观测实验小鼠红细胞原虫率、存活率及ECM发生率,判定TLR2是否参与ECM的发生。结果蚊叮感染时,TLR2-/-C57BL/6小鼠与WT C57BL/6小鼠原虫率在ECM发生期间(6~9d)无显著差别,表明TLR2缺失对Pb ANKA疟原虫在小鼠体内的增殖无显著影响。两组小鼠在感染6d后均开始出现偏瘫、昏迷等典型CM症状,9d内全部发生ECM并死亡,ECM发生率均为100%,小鼠存活率均为0。子孢子定量感染时,两组实验小鼠红细胞原虫率无显著差异;小鼠存活率TLR2-/-组为0,WT组为10%;ECM发生率TLR2-/-组为100%,WT组为90%,均无显著差异。红内期原虫感染时,两组实验小鼠红细胞原虫率无显著差异,感染后8d全部发生ECM并死亡,ECM发生率均为100%,小鼠存活率均为0。结论 3种感染实验中小鼠TLR2缺失均未影响ECM的进程,表明ECM的发生不依赖于TLR2的参与。
付雍郑鸿丁艳徐文岳
关键词:TOLL样受体2
疟原虫CSP蛋白调节自噬相关蛋白抑制hIFN-γ杀伤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疟原虫CSP蛋白能否抑制肝细胞自噬水平,从而抑制h IFN-γ抑对宿主细胞内的子孢子的杀伤效果。方法:构建pc DNA3.1-P.yoelii CSP和pc DNA3.1-P.yoeliiΔCSP重组质粒。分别...
郑鸿吴玉章徐文岳
关键词:疟原虫自噬
文献传递
C5a/C5aR信号在约氏疟原虫肝期发育及遗传减毒子孢子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C5a/C5a R信号在约氏疟原虫肝期自然感染和遗传减毒子孢子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遗传减毒子孢子免疫Balb/c小鼠2、4、6 d后,ELISA检测补体C5a的活化情况;然后利用C5a R-/-Balb/c小鼠,通过定量PCR检测和吉姆萨染色比较子孢子攻击免疫或未免疫2种小鼠的肝脏虫荷和原虫血症。结果子孢子攻击免疫或未免疫的野生与C5a R-/-小鼠的肝脏虫荷和原虫血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遗传减毒子孢子免疫能够成功诱导小鼠产生完全保护性免疫,但补体C5a R缺失对减毒子孢子的免疫保护效果和肝期自然感染均无明显影响,说明C5a/C5a R信号通路并不参与调节约氏疟原虫肝期发育和遗传减毒子孢子诱导小鼠产生的保护性免疫。
刘博谭章平郑鸿周桃莉丁艳徐文岳
关键词:补体C5AC5AR
不同种鼠对实验脑型疟发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昆明小鼠和C57BL/6小鼠作为种鼠对实验脑型疟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伯氏疟原虫ANKA株感染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作为传代用种鼠,当种鼠原虫率为5%~15%时接种子代C57BL/6小鼠,观察两组小鼠原虫率、脑型疟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同时,通过脑组织切片和脑部淋巴细胞的流式检测,观察两组发生脑型疟小鼠的脑部微血管中感染疟原虫红细胞和CD8+T细胞的粘附情况,另外,通过感染CD8+TKO小鼠,证实CD8+T细胞在两组小鼠发生脑型疟中的作用。结果用昆明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的原虫率和脑型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用C57BL/6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发生脑型疟小鼠的脑部组织切片发现,脑部微血管可见明显的感染疟原虫红细胞的粘附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而用昆明小鼠作为种鼠感染CD8+T细胞缺失的C57BL/6小鼠并不能诱导实验脑型疟的发生。结论与C57BL/6小鼠相比,昆明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的脑型疟发病率更高,而且感染疟原虫红细胞和CD8+T细胞在脑部微血管内的粘附也是该脑型疟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更适合用于实验脑型疟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的探讨。
付雍丁艳郭波刘太平郑鸿谭章平徐文岳
疟原虫与肝细胞相互作用-自噬
肝期是疟原虫感染的始动阶段,抑制肝期疟原虫的发育可从源头上控制疟疾的感染,因此是设计预防性疟疾药物的理想阶段。研究疟原虫与肝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可为疟疾预防药物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自噬是一种细胞通过溶酶体机制维持细胞自...
刘太平郑鸿赵晨浩徐文岳
关键词:疟原虫自噬IFN-Γ
活体成像技术在实验脑型疟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
目的构建表达Luciferase的伯氏疟原虫ANKA株(Plasmodium berghei ANKA),感染昆明小鼠并于实验脑型疟发生时对小鼠进行活体成像,建立实验脑型疟活体成像平台,为脑型疟发病机理及疟疾疫苗和药物评价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pl0027并酶切使其线性化。复苏冻存原虫并于体外培养富集成熟裂殖体。收集成熟裂殖体与线性化的质粒混匀后进行电转化,对构建的虫株进行药物筛选;提取疟原虫基因组,进行PCR鉴定。构建的伯氏疟原虫ANKA-Luciferase疟原虫采用常规方法感染昆明小鼠,当小鼠于感染6d后出现偏瘫、昏迷及视网膜病变等典型脑型疟症状时,采用活体成像技术观察疟原虫增殖及分布情况;解剖分离感染小鼠各脏器组织并成像,观察疟原虫在各器官组织粘附情况。结果 PCR检测两端插入序列及Luciferase序列均能获得预期片段,提示重组质粒成功整合入伯氏疟原虫ANKA基因组内。活体成像观察感染小鼠在小鼠脑型疟发生时体内原虫水平较高,且随血流呈全身性分布;器官成像观察原虫在小鼠各重要脏器均有粘附,特别是脑部聚集了大量的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伯氏疟原虫ANKA-Luciferase疟原虫,并利用此原虫感染小鼠建立了实验脑型疟活体成像平台。
丁艳刘太平郑鸿徐文岳付雍
关键词:荧光素酶活体成像
识别子孢子TL Rs的鉴定及其抑制疟原虫肝期发育机制的研究
Toll样受体(TLRs)是固有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RRs),它们通过识别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s)启动固有免疫从而抵抗外界病原体入侵。因此,天然免疫识别病原体成分成为宿主对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第...
郑鸿
关键词:TOLL样受体疟原虫
文献传递
CSP下调自噬相关蛋白在其抑制IFN-γ杀伤EEF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当前疟疾依然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三大传染病之一,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其生活史主要包括肝期、红内期和蚊期。肝期是疟原虫感染宿主的始动时期,若能阻断肝期感染则能从源头上控制疟疾。揭示肝期疟原虫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及其逃避或...
郑鸿
关键词:疟原虫干扰素-Γ杀伤作用
文献传递
瘦素蛋白转基因约氏疟原虫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含瘦素(leptin)蛋白转基因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li)对感染小鼠体质量的影响。方法设计并构建含小鼠瘦素基因的疟原虫CRISPR/Cas9重组质粒,该质粒两端带有约氏疟原虫17XNL株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5′和3′同源序列,将外源的小鼠瘦素基因经同源重组插入至MIF基因编码区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YC-MIF-Leptin。将该重组质粒电转入体外培养的约氏疟原虫成熟裂殖体内,通过尾静脉注射该裂殖体感染雌性昆明小鼠1只,经乙胺嘧啶筛选和PCR鉴定获得转基因约氏疟原虫克隆。将转基因疟原虫和野生型疟原虫感染C57BL/6小鼠各1只,取眼球血和尾静脉血,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瘦素在疟原虫内是否成功表达。将含转基因疟原虫和野生型疟原虫(1×104接种量)的200μl PBS尾静脉注射感染C57BL/6小鼠各5只,阴性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每两天记录并统计小鼠原虫血症及体质量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构建了含瘦素基因和疟原虫MIF同源重组序列的重组质粒PYC-MIF-Leptin。转基因疟原虫DNA测序结果证实,瘦素基因整合入MIF基因下游,并在疟原虫中成功转录。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疟原虫能够表达小鼠瘦素蛋白。转基因疟原虫组17 d体质量下降尤其明显,为(17.26±1.40)g。野生型疟原虫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而转基因疟原虫组体质量下降达10.7%(P<0.05)。两种疟原虫都在原虫血症达到10%左右时开始下降,但是转基因疟原虫增殖速度较快,最终在23 d左右均消失。结论表达瘦素基因的转基因约氏疟原虫可降低感染小鼠的体质量。
李楷郑鸿朱锋付雍徐文岳
关键词:转基因约氏疟原虫瘦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