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大卫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再生障碍性贫...
  • 6篇障碍性贫血
  • 6篇贫血
  • 4篇细胞
  • 4篇儿童
  • 3篇蛋白
  • 3篇胸腺
  • 3篇胸腺细胞球蛋...
  • 3篇障碍性
  • 3篇球蛋白
  • 3篇细胞球
  • 3篇腺细胞
  • 3篇抗胸腺细胞
  • 3篇抗胸腺细胞球...
  • 3篇儿童再生障碍...
  • 2篇小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抑制治疗
  • 1篇蛋白治疗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谢晓恬
  • 6篇覃大卫
  • 3篇乔晓红
  • 3篇李福兴
  • 2篇蒋莎义
  • 2篇周妮娜
  • 2篇曹萍
  • 2篇石苇
  • 2篇宋婷婷
  • 1篇李威
  • 1篇唐晋清
  • 1篇包涵
  • 1篇梁俊娟
  • 1篇赵惠君

传媒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与研究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治疗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例获得性再障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法选择应用R—ATG(美国Genzyme公司)和R—ATG(德国Frese—nius公司)各3例,疗程均5d。在R.ATG治疗第1天:0h,4h,8h;第2—5天于ATG输注结束时,以及治疗后d7,d21,d35,d60,d90各采静脉血标本1次(共12个时间节点)。采用ELISA法检测ATG血药浓度,绘制血药质量浓度变化曲线;采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3P97)计算ATG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于ATG治疗第3—4天,血药质量浓度达到峰值(30~32mg/L),此后逐渐缓慢下降,第21天降至1/2峰值水平(16~18mg/L),至第90天时血中仍可检测到微量ATG。R—ATG(Genzyme)和R—ATG(Fresenius)2种剂型在各时间点血药质量浓度、峰质量浓度、分布与清除半衰期、血药质量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等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6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总有效率为66.7%,无治疗相关死亡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成功建立ATG治疗儿童再障时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为今后深入开展ATG药代动力学与不良反应防治、远期疗效等相关研究创造条件。
谢晓恬赵惠君覃大卫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与血常规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其与同期外周血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我院42例AA患儿和27例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3^+CD45RA^+,CD3^+CD45RO^+,CD(16+56)^+,CD19^+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常规。结果再障组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的平均值分别为(26.94±11.93)%,(33.33±10.3)%,0.918±0.53,对照组分别为(33.53±9.97)%,(27.08±9.23)%,1.44±0.8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3^+CD8^+与HB,WBC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CD3^+CD4^+/CD3^+CD8^+比值与HB,WBC,N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再障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其中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对造血功能的抑制在再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再障患儿Th格局向Th1偏移。
曹萍蒋莎义谢晓恬周妮娜李福兴覃大卫
关键词:贫血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儿童
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自然杀伤T细胞体外活化特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免疫诱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中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的数量以及经a-半乳糖神经酰胺(a-galactosylceramide,a-Galcer)或OCH体外活化后的功能状态,同时与正常小鼠...
乔晓红谢晓恬石苇唐晋清覃大卫李福兴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与OCH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治疗作用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T细胞配体OCH治疗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进行比较。方法 60只小鼠分为再障组、OCH组、ATG组及正常组,每组各15只。再障组、OCH组、ATG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再障组不给予任何治疗;OCH组自造模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OCH,100μg/kg,每周2次,连续2周;ATG组自造模后1 h内给药,尾静脉注射ATG60 mg/kg,单次。正常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自造模开始至60 d,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外周血常规恢复及骨髓病理改变。结果造模后第35天,OCH组及ATG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组水平;造模后第49天OCH组及ATG组小鼠白细胞恢复至正常组水平;造模后第60天OCH组及ATG组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三系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60天OCH组与ATG组小鼠骨髓病理显示造血组织较再障组明显恢复,造血细胞数目增多,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数目减少。结论 OCH同ATG一样,可以改善免疫诱导再障小鼠的骨髓衰竭,增加其存活率。[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64-469]
乔晓红谢晓恬蒋莎义石苇覃大卫李福兴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小鼠
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通过对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的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再障的认识,减少早期误诊。方法收集我院1992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曾误诊为ITP、入院后确诊为再障的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照实验室检查、疗效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再障患儿中,误诊为ITP者占16%,在被诊断为ITP时:(1)多数患儿已经出现明显的外周血二系或三系下降,而并非单纯血小板减少。(2)5例患儿行骨髓检查,但结果并不符合ITP骨髓象。(3)绝大部分患儿未进行必要的血小板抗体检查,或检查结果并不典型。(4)按ITP进行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疗效欠佳,未能进一步检查以核实诊断。(5)所有患儿均不符合ITP诊断标准,经过进一步检查均符合再障诊断标准。经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胞素A和雄性激素等治疗后,参照再障疗效标准,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5%和62%。结论再障和ITP均存在明显的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ITP发病率明显高于再障,临床容易发生误诊。因此,临床上发现血小板降低,在考虑ITP诊断时,必须同时考虑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以明确诊断和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
周妮娜谢晓恬乔晓红曹萍覃大卫宋婷婷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菌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菌素A(CSA)的免疫抑制疗法(IST)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40例再障患儿(重型再障28例,依赖成分输血的慢性再障12例)接受ATG联合CSA治疗。统计分析治疗前病程和外周血三系下降程度;ATG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下降程度、血清病发生率及不同制剂ATG治疗等临床因素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9(9~44)个月,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8%和45%。疗效相关统计分析显示:(1)ATG治疗后2周内,ALC下降幅度≥2×109/L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下降幅度<2×109/L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和54%(P<0.05)。(2)从确诊再障到接受ATG治疗,病程≤6个月者有效率明显高于病程>6个月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53%(P<0.05)。(3)采用两种ATG制剂(美国Genzyme或德国Fresenius)各治疗18例和22例,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TG联合CSA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儿童再障的有效疗法,目前常用的两种ATG制剂,均能获得显著疗效。再障确诊后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ALC下降程度,对于ALC下降不明显者,是否需要适当增加ATG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覃大卫谢晓恬李威宋婷婷梁俊娟包涵
关键词:儿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免疫抑制治疗淋巴细胞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