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符运南

作品数:15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坡鹿
  • 12篇海南坡鹿
  • 4篇保护区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克隆
  • 2篇野放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迁地
  • 2篇种群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2篇海南大田国家...
  • 1篇血白细胞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含量
  • 1篇养殖
  • 1篇遥感
  • 1篇原核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原核表达及纯...

机构

  • 14篇海南大田国家...
  • 6篇海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华南濒危动物...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5篇符运南
  • 4篇杜丽
  • 4篇曾治高
  • 4篇许世英
  • 4篇王凤阳
  • 4篇成鹰
  • 3篇刘涛
  • 3篇林贤梅
  • 3篇满初日嘎
  • 3篇吴科榜
  • 3篇张海
  • 2篇李治深
  • 2篇李翔
  • 2篇何瑞国
  • 2篇卢学理
  • 2篇李善元
  • 2篇王琦
  • 2篇宋延龄
  • 2篇袁喜才
  • 2篇王菊

传媒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热带林业
  • 2篇兽类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技术
  • 1篇野生动物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栏内海南坡鹿饲草常规养分消化率测定被引量:3
2004年
分别于 2 0 0 3年 1- 5月 (旱季 )和 7- 11月 (雨季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采集海南坡鹿Cervuseldihainanus主要采食的草本和灌木类饲草各 18种 ,根据坡鹿野外采食饲草的频次和食谱制备坡鹿的“混合饲草”样本。在采食场内按坡鹿种群组成比例采集并制备坡鹿的粪便样本。用内源指示剂 (AIA)法测定坡鹿对混合饲草常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 ,按旱季和雨季的平均值 ,坡鹿对无氮浸出物(NFE)、粗蛋白 (CP)、粗脂肪 (EE)、粗纤维 (CF)和粗灰分 (Ash)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 5 5 18% ,5 3 5 7% ,4 3 11% ,39 0 9%和 37 4 2 %。研究表明 ,坡鹿在旱季对粗纤维、粗蛋白和粗灰分的消化率分别为 38 0 0 % ,5 2 2 5 %和 35 4 6 % ,分别显著低于雨季的 4 0 18% ,5 4 90 %和 39 30 % 。
周圻何瑞国黄晓英李翔韩杜符运南
关键词:围栏养殖海南坡鹿饲草
海南坡鹿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构建海南坡鹿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方法:采用RNAiso Reagent(TAKARA)处理新鲜血液,以总RNA抽提试剂盒(上海华舜)制备总RNA。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at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用PowerscriptTM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LD-PCR扩增获得cDNA双链,SfiⅠ酶切和CHROMA SPIN-400TM柱分级分离后,500bp以上的片段与pDNR-LIB载体连接,电转化入E.coliDH5α,建成原始文库。然后扩增文库并随机挑取单菌落,酶切鉴定重组子插入片段大小。结果:经鉴定,库容量达到1.9×106克隆,原始文库滴度为1.59×1010cfu/mL,重组率接近100%,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7.4×1012cfu/mL。插入片段大小分布为0.5~2.0kb,平均长度约为1.0kb。结论:所构建文库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为筛选海南坡鹿已知和未知功能基因提供了材料来源,且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申明霞刘涛杜丽王凤阳成鹰许世英吴科榜李治深符运南林贤梅满初日嘎祁超
关键词:海南坡鹿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SMART技术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考察初报被引量:7
2004年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采用晨昏沿样带观察及用鸟网捕捉的方法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本次考察共记录鸟类 75种 ,分属于 12目 30科 ,加上以往文献记载 ,该地区总计有鸟类 13目 36科 92种 ,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 6 97%。其中东洋界鸟类 71种 ,古北界鸟类 4种 ,广布种 17种 ;繁殖鸟类 6 5种 (包括留鸟和夏候鸟 ) ,冬候鸟和旅鸟 2 3种 ,居留期不清或迷鸟 4种。该区域有许多被保护的鸟类 ,其中BirdstoWatch收录 2种 ,CITES收录 5种 ,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收录 10种 ,中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收录
刘振生滕丽微宋延龄李善元符运南曾治高
关键词: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鸟类多样性
圈养和迁地坡鹿释放早期的空间行为比较
2021年
重引入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掌握释放早期动物的运动特征对于提高重引入动物的生存率和种群重建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释放到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5只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佩戴GPS项圈,研究分析迁地野生个体(3只)和圈养个体(2只)释放早期对新环境适应的运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圈养坡鹿的运动强度和扩散距离到第四个时期都显著增加,它们的累积利用面积也是持续增加的,说明圈养坡鹿释放后持续进行扩散探索。野生坡鹿的运动强度释放后没有显著变化,扩散距离到第三个时期显著减少,它们的累积利用面积也是减少的,说明野生坡鹿经过最初扩散以后返回到原初释放地。圈养坡鹿释放后每天的活动节律由白昼活动高峰模式转变到晨昏活动高峰模式;野生坡鹿释放后的活动节律一直是晨昏活动高峰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野生个体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相比圈养个体更强。
王琦朱宜君颜文博余发升符运南曾治高
关键词:海南坡鹿
海南坡鹿CDC42 cDNA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被引量:1
2011年
应用RT-PCR方法对海南坡鹿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编码区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ET-42a载体连接,重组质粒鉴定正确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ET42a-hdCDC42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将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可溶性分析、纯化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坡鹿CDC42含有1个57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91个氨基酸。经IPTG诱导表达后,得到一个带有His-tag和GST的约54 kD的融合蛋白,用抗His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得到一条约54 kD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带,表明海南坡鹿CDC42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并表达。
张巍陈品林雷明成鹰陈欢曹献英杜丽张冬琳刘涛许世英符运南祁超王凤阳
关键词:海南坡鹿CDC42克隆原核表达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灵猫的活动节律与栖息地选择
2024年
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关该物种在我国的当前分布和栖息地生态学的资料非常有限,不利于其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作者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技术监测调查了小灵猫的分布,采用核密度函数和Vanderploeg&Scavia资源选择指数分析了小灵猫的活动节律和栖息地选择。本次调查在区内50个位点共布设了120台红外相机,总相机工作日累计24,778天,获得独立有效照片6,250张,调查期间在13个位点获取了48次小灵猫独立有效探测,证实小灵猫在该区域稳定存在。小灵猫的活动节律为典型的夜行性,日活动曲线呈单峰分布,活动高峰处于22:00前后。区内小灵猫对于人类活动在时间层面呈现明显回避(重叠系数Δ=0.04),与同域分布竞争物种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之间存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离(P<0.001)。在栖息地选择上,小灵猫偏好利用食物资源丰富的杧果(Mangifera indica)林、乔木郁闭度中等(50%–75%)、干扰强度中低的生境。本调查研究填补了海南岛小灵猫分布及生态信息方面的空缺,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也为更多区域野生小灵猫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张明军王合升颜文博符运南王琦曾治高
关键词:小灵猫红外相机活动节律栖息地选择
海南坡鹿HSF1cDNA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扩增海南坡鹿热休克转录调节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1,HSF1)cDNA全长,将扩增产物与pMD20-T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ET28a-hdHSF1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坡鹿HSF1cDNA全长为2036bp,含有1个157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5个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HSF1是一个等电点为4.93的亲水性蛋白。经IPTG诱导表达后,得到一个带组氨酸标签的约62kD的融合蛋白,用抗His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得到一条约62kD特异性抗体结合带,表明海南坡鹿HSF1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并表达。
成鹰杜丽王凤阳刘涛李治深许世英符运南林贤梅吴科榜林杰材满初日嘎
关键词:海南坡鹿克隆
草本和灌木的养分含量及其与海南坡鹿食性的关系被引量:11
2004年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采集海南坡鹿经常采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各18种,测定其水分(Water)、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无氮浸出物(NFE)、钙(Ca)、铁(Fe)、锰(Mn)、锌(Zn)和铜(Cu)含量。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的水分和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灌木,粗蛋白质、钙和微量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灌木,二者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草本植物含水量较高,采食时感觉幼嫩可口,是海南坡鹿对其喜食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的粗纤维含量是导致海南坡鹿喜食幼嫩植物或植物幼嫩部位的关键原因,坡鹿对粗纤维含量超过25%的植物部位不喜食;在面积相对有限、旱季长达半年的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围栏内,草本植物是坡鹿的主要能量来源,灌木是坡鹿维持生态营养平衡供给的重要补充。
周圻陈亚明何瑞国李翔严虹羽符运南
关键词:海南坡鹿养分食性
184柱花草的种植与放牧管理技术
2013年
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是一种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高产优质牧草。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种植,供海南坡鹿食用。文中就184柱花草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基于放牧海南坡鹿的管理经验等进行介绍,提出了科学种草、适时放牧、以草定畜、合理安排载畜量等建议。
符运南符海豪王菊
关键词:海南坡鹿柱花草
半散放条件下赤麂卧息地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2006年4~8月,在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位于E108°47′05·8″~108°47′12·0″、N19°05′55·7″~19°05′58·1″,面积为10400m2的围栏内6只半散放条件下赤麂(Muntiacus muntjak)的卧息生境进行了研究。将围栏内的面积划为104个10m×10m的样方,作为收集数据的基本单元。将有赤麂卧息的样方定义为卧息单元,反之为非卧息单元。赤麂选择在14个样方卧息,卧息地平均长(1·6643±0·6197)m、宽(1·1679±0·3123)m、高(0·8143±0·1445)m。采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作为赤麂卧息地特征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在14个卧息单元中收集的11类生态因子。结果表明,赤麂卧息地的选择与草本高度、隐蔽度、灌木高度及灌木密度正相关。赤麂卧息地选择的预测模型可用以下数学表达式表示:ln[P/(1-P)]=-26·888+0·089×灌木密度+0·253×草本高度+0·114×隐蔽度+0·079×灌木高度。
谢志刚刘志涛宋延龄赵文阁李善元张海符运南
关键词:赤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