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玉献鹏

作品数:51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篇冠状
  • 34篇动脉
  • 34篇冠状动脉
  • 26篇介入
  • 24篇病变
  • 2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1篇经皮冠状动脉...
  • 20篇左主干
  • 19篇心病
  • 19篇预后
  • 19篇冠心病
  • 15篇介入治疗
  • 15篇SYNTAX...
  • 13篇动脉介入治疗
  • 13篇左主干病变
  • 13篇冠状动脉介入...
  • 12篇经皮冠状动脉...
  • 11篇血运重建
  • 11篇病患
  • 10篇无保护左主干...

机构

  • 5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云南省阜外心...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石嘴山市第二...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51篇玉献鹏
  • 32篇何继强
  • 30篇陈方
  • 24篇高阅春
  • 20篇张晓玲
  • 18篇李全
  • 17篇罗亚玮
  • 15篇吴长燕
  • 12篇张宇晨
  • 11篇李宇
  • 9篇潘昱
  • 8篇吕树铮
  • 5篇赵华
  • 5篇苑飞
  • 5篇任学军
  • 5篇张维东
  • 4篇赵林
  • 4篇仇琪
  • 4篇金泽宁
  • 3篇彭程

传媒

  • 14篇心肺血管病杂...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第八届北京五...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SYNTAX积分预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心病患者预后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临床SYNTAX积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经造影证实三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并接受PCI的患者。对每1例患者进行临床SYNTAX积分,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随访期间29例患者发生MACCE,其中低分组7例,发生率14.9%;中分组5例,发生率9.8%;高分组17例,发生率30.6%。中分组与低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0,95%CI(0.22,2.19),P=0.53];高分组与中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3.87,95%CI(1.43,10.49),P=0.008];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66,95%CI(1.07,2.57),P=0.025]。Cox比例危险模型预测MACCE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SYNTAX积分和糖尿病是MACCE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P<0.05)。Cox多因素分析将临床SYNTAX积分和糖尿病作为协变量纳入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为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临床SYNTAX积分是预测PCI预后的较理想工具,该积分系统也适用于中国冠心病三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测。
张宇晨赵林玉献鹏陈方张晓玲高阅春何继强
关键词:冠心病预后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病变特点与远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PCI)后的其靶病变特点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支架置入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定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组和简单冠状动脉病变组。主要研究终点为PCI术后一年以上的远期不良事件的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结果:493例冠心病患者中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组229例,简单病变组264例。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远期预后,单因素研究显示复杂病变是远期主要终点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HR=2.946,95%CI:1.14-7.60,P=0.025]。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显示该因素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仍然是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HR=2.836,95%CI:1.08-7.45,P=0.034],Kaplan-Meier曲线显示同样的结果。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远期不良预后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具有一定相关性。
李全玉献鹏潘昱赵华李宇杨帮国张晓玲
关键词: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预后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在冠心病诊疗中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研究纳入389例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FFR检测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和FFR值分为两组:非FFR指导组(FFR≤0.80且药物治疗,n=62)和FFR值指导组(根据FFR值选择标准治疗策略,n=327),后者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FFR指导介入亚组(FFR≤0.80且PCI,n=134);FFR指导药物亚组(FFR>0.80且药物治疗,n=193)。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非FFR指导组较FFR值指导组主要临床终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P=0.081)。与FFR指导药物亚组比较,FFR指导介入亚组因再发心绞痛再次住院发生率较高(P=0.035),主要不良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P=0.026)。Kaplan-Meier曲线显示类似结果。本项研究对489支血管进行了FFR测定,随访过程中,有25支检测血管发生了血运重建,4支检测血管为梗死相关血管。行FFR检测的血管中,FFR指导组中的FFR指导药物亚组、FFR指导介入亚组的患者的血运重建率分别是7.6%, 10.6%;非FFR指导治疗组中,FFR值介于0.75~0.8之间和<0.75的患者血运重建率分别是11.1%和22.6%;与FFR指导药物亚组相比,非FFR指导组中FFR<0.75的患者的再次血运重建率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P=0.064)。结论:FFR值检测在冠心病诊疗的现实世界中对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全刘泽森杨帮国玉献鹏李梦梦金泽宁
关键词:冠心病血流储备分数预后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远期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artery,ULM)病变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冠心病ULM病变患者临床特点,并观察置入DES后远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发生情况。结果 211例ULM病变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45例(68.7%),ULM病变在远段分叉部占75.4%,151例(71.6%)ULM患者存在多支病变。单支架治疗分叉病变119例(74.8%)。平均随访(28.9±11.8)个月。38例(18.0%)发生MACCE,23例(10.9%)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10例(4.7%)心肌梗死,3例(1.4%)脑卒中,9例(4.3%)死亡。远段与非远段ULM病变DES治疗后远期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0.62)。单支架与双支架治疗左主干远段病变DES治疗后远期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0.795)。合并2型糖尿病ULM病变DES治疗后远期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UL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26)。结论对冠状动脉ULM病变选择性使用DES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远期疗效良好。2型糖尿病是ULM病变支架术后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
张晓玲陈方玉献鹏罗亚玮张维东高阅春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药物洗脱支架
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高龄(≥65岁)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或CABG治疗的高龄(≥65岁)ULMCA患者427例(210例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17例行CABG),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联合终点)。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以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时间7.0(5.2,8.1)年,校正前结果显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HR=1.544,95%CI:1.003~2.375,P=0.048)。卒中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HR=3.089,95%CI:1.332~7.162,P=0.009)。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PCI组显著高于CABG组(HR=0.278,95%CI:0.159~0.486,P<0.001)。全因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545,95%CI:0.951~2.510,P=0.079)。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19,95%CI:0.314~1.222,P=0.167)。MAC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70,95%CI:0.550~1.079;P=0.129)。经Cox多因素分析校正后,CABG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仍显著高于PCI组(P=0.048),CABG组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PCI组(P=0.011),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P=0.027),主要由于PCI组较CABG组显著升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P<0.001),死亡、心肌梗死经校正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较PCI治疗高龄ULMCA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显著升高,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升高。
玉献鹏李宇金泽宁何继强吴长燕苑飞黄方炯顾承雄孙立忠
关键词: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高龄
SYNTAX积分Ⅱ对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介入术后长期死亡率的预测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SYNTAX积分Ⅱ(SYNTAX score Ⅱ,SS-Ⅱ)对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5年死亡率的预测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3支病变且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患者共57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结合临床因素计算患者的SS-Ⅱ,根据SS-Ⅱ数值的三分位法将患者进行分组:SS-Ⅱ低分组(0~20)、中分组(21~31)和高分组(≥32)。主要终点是术后5年全因死亡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SS-Ⅱ预测PCI术后预后的价值。结果:全部入选患者SS-Ⅱ为(27.6±9.0)分。5年的全因死亡率为4.4%,在SSⅡ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患者中分别为1.6%、3.2%和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心源性死亡率在三组中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5%、1.9%和5.2%,P=0.014),而非心源性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其他可能混杂因素后,SS-Ⅱ是冠状动脉3支病变PCI术后5年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HR=2.45,95%CI 1.38~4.36,P=0.002)。随SS-Ⅱ增加,患者PCI术后5年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MACCE发生率也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年脑卒中发生率尽管随SS-Ⅱ增加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S-Ⅱ是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PCI术后5年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上可为复杂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提供一种危险分层工具。
何继强赵华玉献鹏李全彭程罗亚纬高阅春张晓玲吴长燕张宇晨柳景华吕树铮陈方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死亡率三支病变
平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对药物支架置入术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 探讨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超过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氯吡格雷药效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752例冠心病患者,在整个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期间通过多次测定二磷酸腺苷(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程度,计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平均水平.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的平均水平分为低ADP水平组(374例)和高ADP水平组(378例),随访时间为32.2(25.1,34.8)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再次血运重建和卒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高ADP水平组患者相比,低ADP水平组患者多为男性,年龄较轻,且吸烟构成比较大(P均<0.05).单因素COX分析显示低ADP水平是复合终点的保护因素(HR =0.463,95% CI 0.23 ~0.92,P=0.028),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该相关性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HR =0.495,95% CI 0.25 ~0.99,P=0.046).Kaplan-Meier曲线示高ADP水平组复合终点发生率高于低ADP水平组(log-rank x2=5.042,P=0.025).结论 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与二磷酸腺苷介导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李全玉献鹏何继强高阅春潘昱赵华李宇陈方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探讨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实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他汀标准组与他汀强化组。他汀标准组73例,术后起阿托伐他汀20mg/天,持续1个月。他汀强化组70例,术前给予负荷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继之给予40mg/天,持续1个月。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化验检查结果等。胸痛发作12小时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收集并阅读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光盘及手术记录等资料,电话随访了解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了解他汀的肝肾及肌肉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标准组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为17例(23.3%),他汀强化组为14例(20%,P=0.39);前组手术结束前仍为慢复流者为4例(5.5%),后组为3例(4.3%,P=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标准组1个月内MACE事件发生12例(16.4%),他汀强化组发生6例(8.6%),P=0.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2组均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2例(2.7%)vs.1(1.4%),P=0.51;缺血驱动靶血管血运重建分别为[9例(12.3%)vs.5例(7.1%),P=0.22];支架内血栓分别为[1例(1.4%)vs.0,P=0.51]。他汀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分别为[3例(4.1%)vs.4例(5.7%),P=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期间未发现STEMI患者行急诊PCI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改善临床预后,也未增加肝肾及肌肉损害发生率。
戴敬吕树铮宋现涛张闽张东风张明多王蔚玉献鹏李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和CABG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的远期预后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或CABG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259例。通过门诊或电话对纳入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CI/CABG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259例患者,其中PCI组149例,CABG组110例。男性193例(74.5%),年龄为(61.4±9.8)岁。随访时间为10.1(8.3,11.2)年,完成随访234例(90.3%)。据Kaplan-Meier法描述的各事件累积发生率,PCI组和CABG组的全因死亡[37.0%比43.1%,P=0.143]、心肌梗死[34.0%比19.4%,P=0.866]、卒中[6.4%比11.7%,P=0.732)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33.6%比39.9%,P=0.5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肌酐等因素后结果仍显示两组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长期预后与CABG相当。
玉献鹏金泽宁李宇吴长燕何继强罗亚玮孙立忠董然
关键词:COX比例风险模型全因死亡左心室射血分数远期预后
SYNTAX积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心病患者预测作用的优化研究
目的 研究SYNTAX积分、临床SYNTAX积分及Global Risk Classification (GRC)对左主干/三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并进一步比较三种积分系统的预测价...
高阅春玉献鹏何继强李全陈方
关键词:SYNTAX积分PCI冠心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