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通气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血管灌注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氧化应激
  • 1篇移植术
  • 1篇音乐疗法
  • 1篇诱导期
  • 1篇正压通气
  • 1篇体外循环
  • 1篇通气策略
  • 1篇旁路移植
  • 1篇旁路移植术
  • 1篇注射液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樊又嘉
  • 2篇董榕
  • 2篇陈黎雄
  • 1篇于布为
  • 1篇蓝海珍
  • 1篇周珊珊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肺癌根治术患者110例,入选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各为55例。A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传统通气策略,B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观察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OI)、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炎症反应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变化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单肺通气前即刻(T2)~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6)时间点OI高于A组(P<0.05)。B组术后72 h(T7)时间点CD3^(+)、CD4^(+)、CD4^(+)/CD8^(+)高于A组,CD8^(+)低于A组(P<0.05)。B组T7时间点SOD水平高于A组,MDA水平低于A组(P<0.05)。B组T7时间点IL-6、TNF-α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改善肺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和炎症反应,有效减轻免疫抑制及氧化应激反应。
周珊珊蓝海珍徐毓樊又嘉陈黎雄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肺癌根治术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功能
观察不同程度的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肺栓塞患者吸入麻醉中的效果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呼气末正压通气(EEPP)对肺栓塞(PE)患者吸入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78例PE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潮气量10~12 mL/kg,EEPP 0 cm H_2O)、低水平EEPP组(潮气量6~8 mL/kg,EEPP 5 cm H_2O)和高水平EEPP组(潮气量6~8 mL/kg,EEPP 10 cm H_2O),每组26例。观察点为手术前(T_0)、手术插管后30 min(T_1)和拔管后15 min(T_2),于三个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的动脉氧分压(Pa O2)、中心静脉压(CVP)、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气道峰压(Ppeek)以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等指标。并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水平EEPP组和高水平EEPP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低水平EEPP组和高水平EEPP组拔管后15 min氧分压(PaO_2)、气道峰压(Ppeek)以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低水平EEPP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高水平EEPP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低水平EEPP对PE患者进行吸入麻醉,麻醉效果更好,并发症较少,对肺功能的影响更小。
樊又嘉陈黎雄
关键词:呼气末正压通气肺栓塞吸入麻醉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以血管超声法评价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行急性容量填充对外周血管灌注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采用血管超声的方法测定桡动脉血流,观察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以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行急性高容量填充对患者外周血管灌注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容量填充组。对照组:不予容量填充,经中心静脉注射琥珀酰明胶注射液1mL·kg-1·h-1维持静脉通畅。容量填充组:经中心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0.4mL·kg-1·min-1。两组患者均通过Swan-Ganz导管监测心脏指数(CI),至CI进入平台期即停止静脉输液。记录入手术室(T1)、镇静后(T2)、麻醉诱导后开始填充时(T3)、填充结束手术切皮时(T4)、移植前降支时(T5)、移植边缘支时(T6)、心脏处于直立位移植后降支时(T7)、桥血管开放心脏恢复正常位置时(T8)及术毕(T9)各时间点的桡动脉直径和血流量。并记录T4至T8各时间点的Swan-Ganz导管监测指标数据。结果两组同时间点间及同组各时间点间桡动脉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T2、T3时间点的桡动脉血流量均较同组基础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值均<0.01)。容量填充组在T3至T9时间点的桡动脉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容量填充组在T8时间点的CI、中心静脉压(CVP)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容量填充组的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容量填充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均显著长于容量填充组(P值分别<0.05、0.01)。结论行OPCABG的患者在麻醉期诱导期以CI反馈行容量填充不仅增加了有效循环容量和心排血量,同时可改善外周血管灌注,有利于"快通道"的实施和患者术后的恢复。
董榕樊又嘉于布为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SWAN-GANZ导管
音乐疗法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音乐疗法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6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及术后镇痛方法。对照组治疗后安置在麻醉恢复室(PACU)不采取任何措施。观察组休息的PACU播放背景音乐。结果:入PACU后1h,观察组心率(76±5)次/min、血清皮质醇浓度(261.0±9.5)μg/L都低于对照组心率(80±3)次/min、血清皮质醇浓度(274.0±7.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后1h,观察组VAS评分(1.7±0.6)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2.2±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开PACU时,观察组VAS评分(1.6±0.6)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2.0±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吗啡用量(3.5±1.3)mg、PCIA总按压次数(4.1±1.4)次、PCIA有效次数(2.5±1.0)次都少于对照组吗啡用量(4.5±1.7)mg、PCIA总按压次数(5.7±1.4)次、PCIA有效次数(3.2±1.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观察组满意度(4.1±0.9)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3.5±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播放音乐能够有效缓解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后的疼痛,有利于患者满意度提高。
樊又嘉董榕
关键词:音乐疗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