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以铨

作品数:278 被引量:1,376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0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2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2篇细胞
  • 51篇手术
  • 44篇外科
  • 39篇脑损伤
  • 37篇颅脑
  • 34篇胶质
  • 31篇胶质瘤
  • 27篇血管
  • 27篇癫痫
  • 27篇颅脑损伤
  • 25篇神经胶质
  • 25篇神经胶质瘤
  • 22篇肿瘤
  • 22篇骨髓
  • 20篇颅内
  • 19篇蛋白
  • 19篇重型
  • 19篇基质
  • 18篇神经外科
  • 16篇神经干

机构

  • 187篇南方医科大学
  • 8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7篇北京军区总医...
  • 7篇海口市人民医...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东莞市黄江医...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广宁县人民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276篇柯以铨
  • 159篇徐如祥
  • 74篇姜晓丹
  • 38篇张世忠
  • 31篇王向宇
  • 28篇蔡颖谦
  • 24篇李钢
  • 23篇杨志林
  • 23篇张新伟
  • 20篇杜谋选
  • 20篇王清华
  • 19篇张旺明
  • 19篇陈长才
  • 18篇段传志
  • 18篇周谷兰
  • 17篇郭燕舞
  • 16篇郁毅刚
  • 15篇邹雨汐
  • 14篇陈祎招
  • 12篇汪求精

传媒

  • 89篇中华神经医学...
  • 19篇第一军医大学...
  • 13篇中国临床康复
  • 9篇实用医学杂志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华神经创伤...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5篇2013
  • 12篇2012
  • 10篇2011
  • 14篇2010
  • 18篇2009
  • 18篇2008
  • 16篇2007
  • 24篇2006
  • 32篇2005
  • 20篇2004
  • 19篇2003
  • 13篇2002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额眶损伤的伤情特点及手术处理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额眶损伤的伤情特点,探讨额眶损伤早期手术处理的效果。方法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6月至2009年5月救治的26例额眶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额眶损伤患者的伤情特点为意识障碍轻、额眶塌陷畸形明显、脑脊液漏及颅神经损伤发生率高。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GO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19例,中残6例,重残1例。按面部整形评价标准,17例行额眶整复者术后12例达到整形标准优秀级,5例达到良好级。7例行颅底重建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2例行视神经管减压者术后视力改善明显。结论额眶损伤在治疗上应积极早期手术,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挫伤坏死脑组织清除、额眶塌陷畸形整复、颅底修复等,此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防止颅内感染等。
周忠义柯以铨杨子才李平雨高喜春曾爱生尹志钧
关键词:眶骨骨折神经外科手术
移动式头颈MRI系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初探
2023年
目的探讨移动式头颈MRI系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22年6月至9月应用移动式头颈MRI系统扫描213例颅脑疾病患者,随机选取10例典型患者的移动式头颈MRI图像和3.0T常规MRI图像,比较其不同序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选取31例特殊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为特殊患者组,30例普通患者为普通患者组,比较2组患者移动式头颈MRI图像综合诊断度评分的差异;统计比较3.0T常规MRI和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噪声强度的差异;招募神经外科中心自2022年7月至8月住院的20名听力正常的志愿者,先后行3.0T常规MRI与移动式头颈MRI扫描,采用5分制法评价常规3.0T MRI、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的主观噪声强度。结果与3.0T常规MRI图像比较,移动式头颈MRI图像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的SNR、CNR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患者组和普通患者组移动式头颈MRI图像综合诊断度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0T常规MRI比较,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的噪声强度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0T常规MRI比较,志愿者对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的噪声强度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式头颈MRI系统于床旁扫描时安全便捷,成像质量达标,患者舒适度高,适合在神经外科应用。
朱洪伟陈厚民基曾龙肖青山谢韬郭燕舞张旺明王清华段传志张世忠柯以铨郭洪波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神经外科
致痫性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患者的PET—CT与MRI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致痫性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的PET-CT与MRI检查特点,评价其在癫痫外科术前致痫灶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癫痫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FCD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中39例资料完整患者的病灶分布、病理亚型、MRI及PET-CT影像特点、预后等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本组MRI阳性31例,主要表现为灰白质交界不清、局部皮层增厚和形态异常、T2WI与Flair像上白质信号增高等特点。其中T2、Flair高信号在FCDIIb型非常常见,而FCDI型则鲜有表现。PET-CT病灶阳性表现36例,略高于MRI阳性率。按照Engel预后分级法,本组Ⅰ级74%(29/39),Ⅱ级18%(7/39),Ⅲ级5%(2/39),Ⅳ级3%(1/39)。结论在致痫性FCD病例中,MRI主要表现为灰白质交界不清、局部皮层增厚和形态异常、T2WI与Flair像上白质信号增高等特点。PET-cT检查可提高单纯MRI检查的准确性。
郭燕舞张世忠柯以铨张新伟张旺明薛杉谢韬周谷兰张柳
关键词:癫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磁共振成像
颅后窝三角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 :研究颅后窝三角的显微特征 ,为颅后窝手术提供快速辨认神经、血管的方法。方法 :旁正中切口、乙状窦后入路 ,逐层开颅并切开硬脑膜 ,显微观察 12具成人头部标本硬脑膜形成的三角。结果 :颅后窝硬脑膜皱襞反光形成一个三角形 :外上顶点即“光点” ,位于横窦与乙状窦移行处的前方 ;内上顶点恰是岩静脉注入岩上窦的位置 ;颈静脉孔构成颅后窝三角内下顶点。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 ,颅后窝硬脑膜形成的标志性三角 ,可以帮助迅速辨认三叉神经、岩静脉 ,经过内耳门的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以及经过颈静脉孔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尹方明李铁林王兴海段传志柯以铨黄庆陈文平汪求精徐如祥
关键词:颅后窝显微解剖硬脑膜
血管生成拟态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指的是高度侵袭性和基因上失分化的肿瘤细胞形成的运输液体的管道结构。VM有两种类型。管道型VM在形态上与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非常相似:图案样基质型VM是由富含基质蛋白的细胞外基质形成的中空的、能够运输液体的网络状结构.
王世勇柯以铨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生成拟态肿瘤干细胞
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在人脑胶质瘤中的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血脑屏障(BBB)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至2009年切除的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标本分为3组:正常脑组织组(n=6)、低级别胶质瘤组(n=11)与高级别胶质瘤组(n=10),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标本BBB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特征,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RT-PCR分别检测标本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Claudin-5 mRNA的表达. 结果 电镜结果 显示正常脑组织微血管相邻内皮细胞间可见连续条带状的紧密连接.细胞间未见裂隙.低级别胶质瘤中多数微血管内皮细胞间可见连续的紧密连接,未见明显窗口形成.高级别胶质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严重,内皮细胞间可见明显裂隙;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 显示正常脑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有大量Claudin-5表达.低级别胶质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上Claudin-5表达略为下降,而高级别胶质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无明显Clandin-5表达;RT-PCR结果 显示高级别胶质瘤Claudin-5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脑组织和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胶质瘤细胞可以导致BBB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下降及BBB紧密连接结构的破坏,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这一分子元件的表达下降可能是紧密连接结构受到破坏的重要分子机制.
卢建侃陈祎招柯以铨徐如祥姜晓丹王育胜张发兵孙新林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血脑屏障CLAUDIN-5
脊髓积水、颅脊四联症的诊断治疗
2000年
总结1991年至1999年74例脊髓积水/脊髓空洞病历(均经MR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并就诊断及手术治疗问题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47例,女性27例。年龄11~57岁。病程6个月~20年。
戴宜武赵春平王秀刘云廷徐如祥王清华李良平罗成义柯以铨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CHIARI畸形
改良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置管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点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中应用改良皮下隧道式置管方法的优点及临床运用。方法选择自2015年3月到2016年12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无颅内感染且有留置腰大池外引流管适应征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46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采用改良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置管方法的病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腰大池外引流置管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2组在颅内感染、穿刺点脑脊液漏、导管移位、非计划拔管、未按规定时间换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46例运用改良皮下隧道式置管方法置管的病例中,在穿刺点脑脊液漏、导管移位及未按规定时间换药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颅内感染及非计划拔管的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2.2%(1/46),对照组发生率为8.7%(4/46),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数据方面看,仍有发生率减少的优势。结论运用改良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置管方法与常规腰大池置管方法相比,在减少置管后所观察的5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点突出,改良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可行性大。
曾振坤伍海青王慧萍柯以铨文平杨志林
关键词:置管方法
可调压分流管初始开放压力值设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脑积水患者在使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时的影响因素,设计出量化的标准,以期为指导术前该值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使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患者资料,设定年龄、性别、患病时长、腰穿值、术前颅骨缺损与否、原发疾病、脑积水类别和分流术式等作为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探索各个变量与初始开放压力值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初始开放压力值的设定与脑积水类型、病程、年龄、是否存在颅骨缺损及不同原发疾病类型等因素有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可以计算不同类型患者初始开放压力设定值。结论临床上通常以腰穿值作为预设压力值的重要依据,但本研究发现,上述其他因素对于初始开放压力值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为逐步完善的线性回归模型打下了基础,进一步为临床设定可调压分流管初始开放压力值的研究提供科学而有意义的支撑数据。
解晓谜叶衍涓王继辉周振军柯以铨
关键词:脑积水可调压分流管
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义及其脑组织氧分压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求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并且符合GCS≤8分,术前以及术后行PbtO2持续监测,同时行血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aO2)测定;分析PbtO2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经过手术的干预,8、24、48、72h后PbtO2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预后死亡组中,术后8、24、48hPbtO2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生与插入监测电极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脑组织氧分压测定是一种安全、灵敏、可靠的局部脑组织氧监测方法,可反映出重型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持续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可判断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
林劲芝瞿文军柯以铨罗衡山王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组织氧分压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