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篇银屑
  • 7篇银屑病
  • 6篇汉族
  • 6篇汉族人
  • 5篇表型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寻常型
  • 4篇寻常型银屑病
  • 4篇皮肤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中国汉族
  • 3篇中国汉族人
  • 3篇基因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 2篇烟酸缺乏病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山东省皮肤病...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6篇林艳
  • 9篇杨森
  • 9篇崔勇
  • 8篇张学军
  • 7篇李存涛
  • 6篇张鹏
  • 4篇陈日新
  • 4篇唐彪
  • 4篇孙良丹
  • 4篇孙媛媛
  • 3篇唐金
  • 3篇高敏
  • 3篇左先波
  • 2篇王培光
  • 2篇尹先勇
  • 2篇范星
  • 1篇沈长兵
  • 1篇孟如松
  • 1篇张海龙
  • 1篇张鹏

传媒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2017全国...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RF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表型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IRF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llumina610-Quad芯片和Sequenom MassArray系统对4199例SLE患者和8255例正常对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选取芯片中位于IRF5基因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4728142)的分型数据。将病例资料按照临床表型分类,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病例间分析结果示rs4728142与各表型均无相关性(P>0.05)。亚表型-对照对比分析表明rs4728142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除浆膜炎外的其他表型中分布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F5基因上rs472814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SLE的易感性相关,但与SLE临床表型无明显相关性。
张鹏陈日新李存涛唐彪林艳孙媛媛尹先勇左先波孙良丹崔勇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红斑狼疮单核苷酸多态性
23例国人烟酸缺乏病报道综合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我国烟酸缺乏病患者的临床表型特点及诊治相关问题。方法对1例不典型烟酸缺乏病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详细报道,并对近年国内发表的资料完整的22例烟酸缺乏病患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①报道患者以男性居多,成年患者构成比高,但儿童和老年也可累及,病程多为慢性;②常见诱因为酗酒、偏食,少数与服药等特殊因素有关,日晒是皮炎发生的主要促发因素;③不同患者临床表现中,皮炎、腹泻和神经精神症状可出现不同组合方式;④依据临床表现是主要的诊断方式,临床容易误诊;⑤治疗方案为特异性,一旦确诊常可达到良好的疗效。结论烟酸缺乏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临床表型存在很大差异性与隐匿性,容易导致误诊误治,值得临床关注。
崔勇高敏李存涛张鹏唐金林艳张学军杨森
关键词:烟酸缺乏病
烟酸缺乏病:国内23例病例报道综合分析
目的:了解国内烟酸缺乏病患者的临床表型特点及诊治相关问题。方法:对1例不典型烟酸缺乏病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详细报道,并对近年来国内发表的资料完整的22例烟酸缺乏病患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1)报道患者以男性居多,成年患...
崔勇高敏李存涛张鹏唐金林艳张学军杨森
文献传递
ZNF816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背景:银屑病(Psoriasis,OMIM#177900)是一种表皮过度增殖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现在普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复杂疾病,涉及多个位点、多个基因及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寻常型银...
林艳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表型性状
文献传递
汉族人银屑病IL23R易感区域的精细定位研究
背景:银屑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鳞屑性红斑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壮年,春冬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节缓解。银屑病自然发病率为0.1%-3%,在世界各地发病率差异较大,往往与地理位置、环境因素和种族相关,...
林艳
关键词:银屑病中国汉族人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细胞减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检查中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多存在异常,其中淋巴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淋巴细胞减少的机制有抗淋巴细胞抗体的产生、淋巴细胞自身凋亡等。临床上,淋巴细胞减少与患者感染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且在提示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中也是重要线索。治疗上有清除B细胞的靶向治疗、调节各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本文对SLE淋巴细胞减少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施银娟刘璐林艳崔勇
关键词:淋巴细胞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
色素性扁平苔藓: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色素性扁平苔藓(LPP)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对收集的2例LPP患者的临床表型进行详细报道,并将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发表的资料完整的8例中国汉族人LPP患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10例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9.0±14.5岁,平均病程31.3±29.3月,多中年发病,病程慢性;临床表型存在显著差异性;典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噬黑素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表皮层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LPP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表型存在显著异质性,可能具有多种临床亚型;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患者取材部位不同而表现为"早期"和"晚期"皮损有关,建议尽量统一于皮损边缘部位取材。
崔勇庄妙云高敏李存涛张鹏唐金林艳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色素性扁平苔藓
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一些临床表型(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及皮损临床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7 318例银屑病患者和11 290例对照的Illumina 610芯片基因分型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临床表型分组之间rs930474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间、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少儿发病患者与成人发病患者之间、点滴型与斑块型患者之间rs930474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易感性相关,但与该疾病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及皮损临床类型不相关。
林艳李存涛唐彪陈日新张鹏孙媛媛程晖王培光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银屑病遗传学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型
红蓝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轻中度痤疮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红蓝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轻中度痤疮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红蓝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皮损计数、皮肤生理功能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皮损数目、经皮水分丢失情况(TEWL)、补体C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表皮油脂含量及表皮含水量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蓝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轻中度痤疮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患者炎性皮损数目,改善皮肤生理指标,但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姚莎林艳王雯王绥门万琪
关键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痤疮免疫
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与中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一些临床表型(家族史、发病年龄及皮损类型)的相关性。方法结合本课题组银屑病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选取7 318例银屑病患者和11 290例正常对照的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基因分型资料,SPSS 16.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rs700703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24×10-9),各临床表型亚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rs700703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1.0×10-4)。在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少儿发病和成人发病患者之间,rs700703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点滴型和慢性斑块型患者之间,rs700703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易感性相关,此外还与该疾病的家族史和发病年龄相关,但与皮损的临床类型不相关。
孙媛媛林艳唐彪陈日新张鹏李存涛左先波范星王培光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银屑病遗传学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