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佳

作品数:19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血管
  • 6篇动脉
  • 5篇内皮
  • 4篇脂肪
  • 4篇脂肪细胞
  • 4篇手术
  • 4篇平滑肌
  • 4篇平滑肌细胞
  • 4篇前脂肪细胞
  • 4篇内膜
  • 4篇内皮细胞
  • 4篇颈动脉
  • 4篇肌细胞
  • 4篇3T3-L1...
  • 4篇病变
  • 3篇动脉内
  • 3篇动脉内膜
  • 3篇动脉内膜剥脱...
  • 3篇血管内皮

机构

  • 13篇北京协和医院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9篇李天佳
  • 15篇刘昌伟
  • 11篇刘暴
  • 5篇来志超
  • 5篇吴立飞
  • 4篇倪冷
  • 4篇刘新农
  • 3篇王占启
  • 3篇陈跃鑫
  • 3篇叶炜
  • 2篇刘琦
  • 2篇曾嵘
  • 2篇刘秀
  • 2篇张锦航
  • 1篇王子军
  • 1篇邵磊
  • 1篇李捷
  • 1篇王琳芳
  • 1篇宋伟
  • 1篇黄泽彬

传媒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T3-L1前脂肪细胞系的诱导分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脂肪细胞诱导领域,特别涉及3T3‑L1前脂肪细胞系的诱导分化方法:3T3‑L1前脂肪细胞系经复苏,培养,传代后,至长满培养基,继续培养36‑48小时后加入含有诱导剂的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进行诱导...
刘新农张锦航李天佳王占启刘昌伟
文献传递
巨噬细胞增强H_2O_2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和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H2O2处理对巨噬细胞分泌因子的影响,及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及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0.5 mmol/L H2O2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组,巨噬细胞+0.5 mmol/L H2O2条件培养基组。CCK-8测定VEC和VSMC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Western blot检测增殖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VEC中其他3个处理组的增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VSMC中,巨噬细胞组的增殖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VEC和VSMC中,巨噬细胞+0.5 mmol/L H2O2组的增殖水平均高于单独0.5 mmol/L H2O2处理组(P<0.05),且低于单独巨噬细胞处理组(P<0.05)。巨噬细胞分泌的IL-6、IL-10、MCP-1随时间和H2O2的浓度增加而增高(P<0.05)。VEC分泌的VEGF在1.0 mmol/L H2O2浓度时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处理可影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进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李天佳刘暴倪冷来志超吴立飞刘昌伟
关键词: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增殖
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腺病毒的人工血管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采用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腺病毒的人工血管转染内皮细胞,促使内皮细胞在人工血管上快速增殖并覆盖形成内皮层。方法按照适宜感染复数(MOI)值人工血管浸泡VEGF腺病毒后,加入内皮细胞培养。分别采用凝胶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转染的hVEGFl65基因在内皮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噻唑蓝(MTr)比色法检测内皮细胞的生长,ELISA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量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转染的hVEGFl65基因成功在内皮细胞中转录和翻译。VEGF腺病毒组内皮细胞增殖显著,MTrA值为0.334±0.018(P〈0.01),t-PA和NO分泌显著增高且随时间增加(P〈0.05),PAI-1的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VEGF腺病毒的人工血管能成功转染内皮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和抗血栓的能力。
李天佳李捷蒋大铭刘暴刘昌伟
关键词: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腺病毒生物工程
血管支架及血管涂层支架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支架及血管涂层支架。该血管支架包括主支架部、第一分支架部和第二分支架部;所述第一分支架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分支架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支架部的同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分支架部相应的...
刘昌伟李天佳
文献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生化标志物预警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3年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解除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脑缺血,多项研究已证实其临床效果明确、可靠。但是,对于CEA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卒中和死亡,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尽管以往研究了多种生化标志物对卒中的预警作用,且其重要性已日益受到重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有效的标志物可用于临床。颈动脉狭窄及CEA围手术期并发症与卒中有共同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已研究有部分生化标志物在CEA围手术期的预警作用,如S100B蛋白、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但均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吴立飞来志超刘昌伟李天佳刘暴
关键词:卒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生化标志物
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及其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及其系统。该血管支架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包括主支架部、第一分支架部和第二分支架部的血管支架;包括外管、中管和分支架导引件;外管可滑动的外套在中管上;分支架导引件的两...
刘昌伟李天佳
文献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微栓子脱落的相关性
2018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预警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2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是否监测到栓子脱落将患者分为栓子组和无栓子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明胶酶谱法检测CEA术前、颈动脉开放前、开放后30 min、术后12 h血清MMP-9浓度和活性。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栓子组8例、非栓子组32例。栓子组术后12 h MMP-9浓度显著高于术前[(904.27±369.47)ng/ml比(333.88±126.32)ng/ml,t=4.132,P=0.001)],无栓子组术前、术后12 h MM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83±194.36)ng/ml比(472.74±271.21)ng/ml,t=-1.643,P=0.081)]。明胶酶谱结果同样显示,栓子组术后12 h MMP-9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结论 CEA术后发生微栓子脱落者,其术后12 h血清MMP-9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提示MMP-9可能为CEA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潜在生化学标志物。
吴立飞来志超李天佳王子军邵磊刘暴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微栓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支架及血管涂层支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支架及血管涂层支架。该血管支架包括主支架部、第一分支架部和第二分支架部;所述第一分支架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分支架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支架部的同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分支架部相...
刘昌伟李天佳
文献传递
3T3-L1前脂肪细胞系的诱导分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脂肪细胞诱导领域,特别涉及3T3-L1前脂肪细胞系的诱导分化方法:3T3-L1前脂肪细胞系经复苏,培养,传代后,至长满培养基,继续培养36-48小时后加入含有诱导剂的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进行诱导...
刘新农张锦航李天佳王占启刘昌伟
诱导剂作用时间对3T3-L1前脂肪细胞系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剂作用时间对3T3-L1前脂肪细胞系分化的影响。方法参照传统鸡尾酒法,分别在作用时间为2 d(A组,传统法),3 d(B组)、4 d(C组,改良法)条件下诱导分化,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油红O染色及三酰甘油检测脂肪含量,台盼蓝染色鉴定细胞活力。结果 A组3T3-L1前脂肪细胞转化率在80%以上的样本数(n=12)占该组所有样本数(n=18)的66%,而B、C两组中所有样本(n=18)的3T3-L1前脂肪细胞转化率均在80%以上。油红O染色定量检测结果显示,C组510nm处的OD值为2.59±0.17,明显高于A组的2.12±0.47(F=6.62,P=0.0001)和B组的2.20±0.17(F=5.15,P=0.0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P=0.74)。C组的三酰甘油含量为(1351.04±119.01)ng/ml,明显高于A组的(1077.88±272.75)ng/ml(F=6.73,P=0.001)和B组的(1089.38±115.39)ng/ml(F=5.78,P=0.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P=0.64)。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A、B、C 3组细胞的活力分别为(98.3±1.2)%、(98.5±1.8)%、(98.9±2.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P=0.83)。结论改良法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法能提高脂肪细胞转化率,可作为高效诱导脂肪细胞模型的方法之一。推荐作用时间为3 d的改良法诱导方案。
刘新农刘秀李天佳王占启倪冷刘暴刘昌伟
关键词:3T3-L1转化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