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君

作品数:95 被引量:570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1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经济管理
  • 8篇历史地理
  • 7篇建筑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社会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15篇农户
  • 14篇农村
  • 9篇居住
  • 9篇城市
  • 8篇区位
  • 6篇物流
  • 6篇产业结构
  • 5篇人力资源
  • 5篇实证
  • 5篇实证分析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农村居民
  • 5篇区位选择
  • 5篇教育
  • 5篇聚落
  • 5篇村居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农村居民点
  • 4篇农业
  • 4篇珠三角

机构

  • 80篇云南师范大学
  • 17篇河南大学
  • 5篇河南财经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泰山学院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作者

  • 93篇李君
  • 46篇陈长瑶
  • 25篇武友德
  • 16篇张磊
  • 14篇王涛
  • 7篇李小建
  • 4篇骆华松
  • 3篇李灿松
  • 3篇李立晓
  • 2篇熊理然
  • 2篇侯玉珠
  • 1篇王嘉学
  • 1篇明庆忠
  • 1篇李丽
  • 1篇李娟
  • 1篇王文东
  • 1篇蔡定昆
  • 1篇陈隽
  • 1篇李庆雷
  • 1篇李锋

传媒

  • 15篇资源开发与市...
  • 6篇云南地理环境...
  • 5篇经济地理
  • 4篇世界地理研究
  • 4篇西部经济管理...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当代经济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西北人口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学术探索
  • 2篇2005年中...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东南亚纵横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环境对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影响分析——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贫困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空间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0户贫困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深入分析了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与其所在区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贫困地区,耕地依然是农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户出行不便、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获取量都进一步影响其自主发展能力中对外协调和交流能力的提升;农户到所在乡镇的通达性影响着其获取信息的畅通度和接受服务部门帮扶的容易度;农户文化素能的提高是提升其发展能力的关键;无论是村级环境还是乡镇环境对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辐射带动能力都十分有限。
李君陈长瑶
关键词:自主发展能力贫困农户区域环境
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农村居民点是农区人类活动的中心和标志,也是农区人地关系的表现核心。农户是农村居民点中重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农户居住活动对农村居民点景观演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生产环境、农户生产、生活方式和就业...
李君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居住空间区位选择
文献传递
云南机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2006年
从1999年到2003年,云南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年平均增长率达22.8%,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另外,云南机场产业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潜力很大,但在机场产业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思考。运用相关的因子对比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影响云南省机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相关的条件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目前云南省机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云南机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陈长瑶武友德李君
关键词:机场产业
观景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以大理洱海东环海路为例被引量:4
2018年
以大理洱海东环海路为例,通过构建缓冲区与土地利用动态、程度及结构变化模型,对其沿线地区1997~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随时间演进,环海东路沿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整体加快,不同距离缓冲带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差异减小;(2)森林、裸土及耕地一直为研究区空间变化最为剧烈的用地类型,各地类的空间变化活跃度随着与环海东路间距离的变动发生分化,随时间演进,除裸土外,其余地类的空间变化活跃度在各距离缓冲带内均上升;(3)土地利用类型整体变动显著,土地利用的活跃度增强,不同时段内,各距离缓冲带间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动类型一致性较强,而各带内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动差异随时间演进逐步凸显;(4)土地利用程度持续上升但增速显著放缓,各距离缓冲带间土地利用程度差异持续减小;(5)土地利用结构整体优化,土地分布的均衡度与均质性整体提升,各距离缓冲带间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有所减小;(6) 18a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增速、土地利用结构指数及各地类空间变化活跃度差异的高值区均呈远离环海东路的态势。
张磊武友德李君
关键词:土地利用
瑞奇电器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
自2012年以来,我国逐步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渐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增长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十三五”经济发展的重点与核心,电取暖器行业需要抓住目前发...
李君
关键词:差异化
文献传递
洱源县村落“三生”空间格局演化与功能协调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以高原坝区洱源县为例,依据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8年洱源县1km网格内三生空间进行赋值,计算地均分值与协调度,通过核密度分析三生空间分布状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生产空间地均高值区集中在东部平坝区和缓坡地带,与粮食作物产区基本协调一致,扩张大于缩减的速度。(2)生活空间地均高值区以东部平坝区为主,与城镇和农村用地基本吻合,扩张始终大于缩减的速度。(3)生态空间地均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北部山地,部分在东部湖泊或湿地周边,扩张小于缩减的速度。(4)三生空间功能协调度与生活、生产空间基本一致,协调性逐年提升。
王涛李君陈长瑶
关键词:村落土地利用
环洱海地区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耦合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及不一致指数等模型,对环洱海地区1988年~2012年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与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随时间演进,耕地重心呈向西北为主、东南为辅的变动态势,而农业劳动力重心的阶段性变动明显,整体向西南偏移;25年间,耕地与农业劳动力重心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一致性均大幅提高,两重心耦合态势日趋明显。海西地区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地理集中度均远高于海东,洱海西岸、S221及G214沿线分别为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的主次要集聚轴;自1988年以来,耕地向海西中北部集聚,而农业劳动力呈现出由分散转为集中的布局态势,整体上两者呈高度正向相关性;随时间演进,村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空间分布的协调度明显下降,依据不一致指数,可分为耕地优势集聚型、农业劳动力分布滞后型、耕地—农业劳动力空间协调型、耕地分布滞后型及农业劳动力优势集聚型五类村庄。
张磊武友德李君
关键词:耕地农业劳动力
云南省普通人群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政策需求与政策框架
目的:把握云南省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特点,构建普通人群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框架。 方法: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对现有普通人群和政府防治的成效进行总结。 结果:提出云南省艾滋病普通人群和政府防...
李君武友德陈长瑶
关键词:艾滋病
文献传递
新形势下对建设昆明—万象经济走廊的构想被引量:2
2015年
经济走廊建设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的重要内容。在当前中国云南省与老挝次区域合作快速发展和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云南省与老挝之间建设昆明至万象的经济走廊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简要介绍昆明—万象经济走廊的总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昆明—万象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和存在的障碍,重点剖析建设昆明—万象经济走廊对滇老(中老)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和拓展中国地缘环境空间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建设思路以及具体建设对策。
梁茂林骆华松左宝琪李君
关键词:GMS
中老缅交界区2005-2017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状况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以中老缅(中国-老挝-缅甸)3国接壤地带为例,通过对其土地利用/覆被的演变过程及生态状况的评估,为该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风险的降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与状态指数等模型,对其2005-2017年的演变过程及生态状况进行测度。[结果]①研究区以林地、耕地为主导,土地利用组合的一致性较强,但作为多国接壤地带,该区土地利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国别分异;②随时间演进,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结构及变化幅度均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及地类分异,其中林地扩张显著,耕地大幅减少而草地及水体的面积变化相对平稳,后6 a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整体高于前6 a;③12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不平衡状态,各地类间的变化趋势与状态差异较为显著。随时间演进,受林地外延扩张态势减弱等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稳定性有所增强,但各地类间的变化趋势与状态差异略显增加;④2005-2017年,研究区生态状况整体改善,且国别与空间分异有所减小,12 a间,老挝段生态状况整体较优,缅甸段次之,而中国段的生态状况相对较差,生态综合功能高值区与3国交界处间的距离整体减小。[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演变过程及生态状况存在一定的国别分异及阶段性变动特征,中老缅3国对其接壤地带生态本底功能的修复与提升工作正不断增强。
张磊武友德李君
关键词:生态状况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